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项目介绍
    

项目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传统美术:安丘泥人

发布日期:2019-08-22 浏览次数:12753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传统美术:安丘泥人

信息来源: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表时间:2019-07-21


泥塑艺术是我国的一种古老而常见的民间艺术。泥人作为泥塑艺术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以泥土为原料,以人物造型为主,用手工捏制成型,或素或彩,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这些最为平常的泥土,经工匠们的精心雕塑,制成了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艺术珍品。2013年,安丘泥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传统的泥人制作是一项古老的工艺,它与现代泥塑的工艺要求和流程全然不同。传统泥人制品需要长久保存,因此对工艺要求很高,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泥人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黏土,一般选用那些黏性、细腻、含沙量少的泥土用来做泥人。

 

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安丘地域合乎制作泥人的黏土仅在景芝、担山一带,色泽、吸水性也有一定局限,一般到邻近的荆山洼或去济南、东营一带采购黏土。制作泥人的工具很简单,通常喜欢用自己做的工具,以求顺手,有泥塑刀和竹制、木制的泥塑工具,泥塑刀通常用金属材料,如铁条、不锈钢等制成,用来切泥、刮泥和塑型。另外还有木槌、木棒用于泥团的拍打、压紧。准备好了工具和材料,就可以制作泥人,泥人的制作一般选用带些粘性、细腻、含沙量少的渠河泥、荆山洼泥或黄河泥,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按一定的比例在泥土里加些棉絮、宁纸、麻纤或蜂蜜,搅匀后生成黏土,以增加抗性和防裂。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

 

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一般用树脂或石膏来饶注成品,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还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安丘泥人分粗货、细货,粗货为模制,细货为纯手工捏制。安丘泥人的细货制作纯手工捏制,颇有技巧,如在制作“泥老虎”、“泥孩儿”时,艺人巧妙地将其分成两部分,中间用皮革连接,内装钢丝、弹簧和哨儿,哨的声音根据所制物而定,如“老虎”之类声较粗,“泥孩儿”之类声便较脆。若用手促动,“泥老虎”便发出“吼叫”声,若月手摇动,“泥孩儿”便嗽嗽而叫,故亦称为“摇拉孩子”。泥塑玩具生动形象,着色鲜艳很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