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核雕杂谈:历史流派与工艺

发布日期:2016-12-09 浏览次数:14151

新浪网新浪收藏

2015年05月25日 15:44   新浪收藏

清 核雕夜游赤壁 (二件)

清核雕夜游赤壁 (二件) 清湛谷生制核雕船

清 湛谷生制核雕船

清 湛谷生制核雕船

文 ○ 朱纪

核雕时盛,已出的专著不多,古籍典章有限,读来不易,以下文字整理所得,列目六例,归属辞条,加释关键词注引,或可纳入资料琐碎。

历史

核雕属微雕,至明清才得以推崇,文献中鲜有代表人物。

立体微雕的历史非常久远,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奇人,能在棘刺上刻一只洗澡的母猴,是为典故。而利用核桃等果核类雕琢图画,属微型雕刻艺术,唐宋之前史籍文献有关微雕少有记述。明末清初,立体微雕佳作纷呈,材料大多是核桃、杏核、橄榄核、樱桃核、杨梅核和象牙、犀角、沉香木之类,因为质地细腻坚韧,纹理缜密,易于奏刀,作品常与玉器、宝石扇坠、金银配饰一样炫耀于世,被奉为珍宝。

核雕是微型雕刻艺术的经典。核桃亦称“胡桃”,原产于西亚南欧,传入我国是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民间最初用核桃略作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我国自古流传桃木是仙木,民间把桃木奉为驱邪扶正、避凶趋吉之物,桃符、桃梗、桃核自然位列其中。民间传说将核桃挂于胸前,可化煞消灾,改善人际关系。胶东地区男女传情,女赠男用荷包,男赠女则用桃核雕品。

核雕在明代的苏州、山东、广东等地兴起并进入全盛期,人称“鬼工技”,艺术水平高,达官贵人视其为宝物,喜爱此物者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宣宗朱瞻基、熹宗朱由校都酷爱核雕,天启帝还亲自操刀刻立体果核雕“五鬼闹判”,且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代的核雕材料大多是核桃与杏核,而橄榄核则用的较少,核雕的题材大多是神仙人物、辟邪神兽、吉祥物等。明朝是工艺精致小品制作的高峰,雕刻崇尚简约质朴,意境清远,与清代的华美繁缛形成鲜明对照。核雕采用了竹雕的刀法,作品轮廓精准,曲线分明,细节纤毫入微,但明朝的核雕实物十分罕见,真正的清朝核雕,能流传至今的也极为稀少。

自清代中期,核雕多用胡桃并开始大量使用橄榄核雕刻,专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还可配上精美的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晚清至民国间,核雕品种日趋丰富,但精细程度和文化内涵已不及前世,以罗汉头、八仙、关公、钟馗等历史人物为特色,珠串、单枚形式流行。这一时期,古时文人向往山林野趣的隐逸题材多表现为奇山胜景和桃园天地,核雕讲究物品形态的生动有致,刀法技艺的娴熟细腻,把玩手间经得起再三品味,无可挑剔。

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几乎人人知晓,王叔远的核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提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文中所录核舟是天启年间的事。其实此前早有他人刻核,高濂《燕闲清赏笺》载:“我朝宣德年间,夏百眼所刻诸物,若乌橄核上雕有十六娃娃,状米半粒,眉目喜怒悉具,又如荷花九鶿飞去,作态成于方寸小核,可称一代奇绝。”之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张衮《水南翰记》、周晖《续金陵琐事》、陈贞慧《秋园杂佩》、钱咏《履园丛话》、东轩主人《述异记》等书亦有核雕的著述。

明末清初,宜兴的邱山所刻核桃坠“山水树木毫发毕具……即善绘者无逾其精巧。”清代康熙年有苏州金老、嘉定封锡禄,乾隆间有沈君玉、如意馆广东名师陈祖章等。封锡禄所作的“草桥惊梦”表现乡间夜景、疏柳藏鸦、柴门卧犬、茅舍俨然、乡民罗列、神韵悠然。沈君玉雕刻的“驼背老人”头戴棕帽,蓄长胡须,手持一扇,扇上的诗文及衣服上的补缀清晰可见。明清两代核雕艺人较著名者有邢献之、陈子云、王百户、袁友竹、朱龙川、胡用中、方古才、湛谷生,近代还有山东的都兰桂、考功卿、苏州的殷根福、殷荣生、钟年福、须吟笙、郭福衡等。

两派

南工橄榄,北刻桃核,地域材料的区分有益核雕技艺的特色发挥。

历史上就有核雕的南北之分,苏州、上海、福建、广州、湖北等地称为“南工”;潍坊、廊坊、天津、西安等地称为“北工”。南北两派的核雕工艺并不存在优劣差异,只是在材料使用、加工工艺、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上有所不同,一类精细入微,一类神韵豪放。南派在浓厚传统艺术的熏陶下,作品细腻优雅,技法纯熟,将南方婉约隽秀的山水人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北方更倾向于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精时琢磨,多能展示出作品浓厚的个人风格。

核雕已形成地方风格,舟山一脉、潍坊一脉各具特色。舟山的罗汉观音、八仙念珠,刀法雄健,形简意赅,驰名江南;潍坊核雕传承有序,巧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别具风格,尤得其妙。

苏州舟山素以刻制橄榄核著名,核雕刀工清秀,作品写实,以重工精雕见长,以“精细奇巧”取胜,精细体现在作品的工艺上,点睛之处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奇巧体现在核雕作品体积虽小却构思严谨。代表人物殷根福民国时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永兴斋”,代表作品“殷式罗汉”技艺成熟,取法“五刀定位”笔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然后整体与局部之间迂回用刀,表情自然,双眸传神,挺刀爽劲,厚朴凝重。

山东潍坊核雕近三百年历史,诸城人张大眼清末在北京宫廷刻朝珠、念珠、手串、佛珠等名噪一时,张大眼收徒都渭南,都渭南把绝技传给儿子都兰桂,都兰桂收徒二人,义子考功卿,孙子都传恭,考功卿传技王绪德,师承关系脉络清晰。潍坊核雕主要材料为核桃、桃核、杏核、枣核,刻以山水、花鸟、人物及舟车、印章等,也有“红楼梦”、“西厢记”、“八仙过海”等传统题材,代表人物还有丁念廷、高家俊、陈子和等。

另,广东善雕花舫,所刻双层花舫上下有十六度开闭的门窗,一核之中刻出人物达58个,舟之前后还有可活动之锚链,竭尽巧思,巧逾鬼工,雕达至极,足胜古人。代表人物有区桂来、江泽流等。

核舟

史上核雕多刻舟,历来核舟是典范。

“灵怪之技”的王叔远所刻“苏东坡泛舟赤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蓬覆之,旁开能活动小窗各4扇,窗边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好友鲁直、佛印,船尾刻有船夫两人,船背刻有细若蚊足的题款,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典型的表现形式。

1995年浙江宁波镇海发现了王叔远的桃核舟实物,与文献记载如出一辙,是现存最早、形体最小的果核舟,也是迄今仅存的明代桃核雕刻品。核长2.9厘米,高0.9厘米,宽2厘米,中为船舱,两旁各开小窗四扇,窗有轴可开合,全舟刻五人,并用一盆盛开的菊花来象征“壬戌之秋,七月即望”夜游赤壁之时。这枚桃雕物体造型、人物的神情动作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各自的身份、心境,构件整体和谐、动中寓静,艺术历史价值极高。

1980年苏州怡园后人顾榴捐赠常熟博物馆的杜士元“东坡泛舟赤壁”纵1.4厘米,横3.5厘米,宽1.2厘米,依天然橄榄外形弧线随形而琢,船首置有桌椅,摆放着杯盘菜肴,东坡等三人围坐饮酒阔谈,船屋有一童子蹲于炉前烹茶,一艄公持篙撑船,另一童子匍匐于船篷顶上,似在收拾渔具,又似聆听客人交谈。全船六人大如米粒,而肩背、面庞修饰圆润,五官虽仅以草草数刀雕琢然表情顾盼有神、刻画生动,核舟底有“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另配水浪状象牙底座,座底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并配置紫檀红木雕刻外盒。文献记载,杜士元每刻一舟索价50两白银供不应求,以致要提前一两个月预定,曾被召入宫为皇室服务。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清陈祖章的橄榄核舟,长3.4厘米,高1.6厘米,有苏东坡、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8人,神情各异,核舟技艺精湛,富有诗的意境。人物衣冠、桌椅等都力求符合宋代的社会生活;窗子雕花镂空可开关,靠的竟是仅一毫米粗细的活雕门轴,舟底刻有《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丑五月,陈祖章制”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陈子章”款核雕官船,船首一老翁跷足而坐,持杯品茗,小童捧壶而立,舱中桌上摆着杯盘菜肴,一老翁凭桌而坐,似在饮酒观景,旁边书童凭栏远望,船尾小童搬弄酒坛,核雕体大,刀法细腻,富丽雅致。

广东增城县博物馆珍藏着清代湛谷生刻“苏东坡夜游赤壁”橄榄核舟,长4.5厘米,高2厘米,宽1.9厘米,舫中置一桌,三人围桌而坐,旁蹲书童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八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小链条环环相扣,船舱两层拾级可下,舱顶有两扇可开关小花窗,舱前两边都开有小门,船尾高挂一盏风雨灯,船底刻有苏东坡《前赤壁赋》全文,船尾橹柄上刻有“咸丰甲寅年时年五十三”十个字。另有记述,湛谷生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人物众达36之多,姿态各异,无一雷同,把夜游赤壁艺术夸张成为了一次文人贤士的船上盛会。辽宁博物馆也藏有湛谷生核舟作品。

清末潍坊考功卿所刻“夜游赤壁”,窗八扇,开合灵巧,让人惊叹的是船首垂下一条锚链,有四十五个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连接而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一时成为西方人的猎奇之物。

雕工

核雕看工艺,高水平的发挥只有雕工才能体现。

核雕属立体微雕,是对形象和空间的处置,是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是在一次次地做减法。核雕要挑选核子构思题材,先进行浅刻,然后局部细刻,再深刻进行精制加工,最后打磨抛光,经过选料、画样、成形、雕刻、开脸、抛光几个过程,以圆雕、浮雕为主,还有深雕、毛雕、陷地雕、内雕等多种雕法。

核雕的原料与题材有关。橄榄核的质地接近木雕,表面比较光滑,对于题材的限制要小一点,桃核本身具有一些纹理,创作者要懂得借鉴材料的特质,尽量保留它的原生态。利用得法可以反映创作者思维的灵活,既是内容组合设计的度量更是内容和材料的契合,核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是其他材质无法达到的。

核雕中浮雕多见,主要用来表现大场景,用浮雕之法,图案随核圆转,要很好地衔接画面;圆雕要求注意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深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其中的“薄意”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画面突起微妙,把用刀的技法与画面的诗情融为一体,结构上要富有立体感,翻转折叠处要特别注意层次关系;透雕可以增加层次,也是核雕创作的关键阶段,核子内壁结构复杂,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需服从材质的稳定性,更要使意、形、刀、材融为一体,方能功成,其中镂空雕最难掌握,套球、锁链等高难度技巧常用此法。

核子要细分,如橄榄核就要看它有几条纹路,以确定适宜雕刻何种题材;胡桃核则要选取壳质厚、起伏大、筋络粗的,筋络的凸出处往往雕刻人物,凹下处雕刻树木,藏露有致,从任意一个角度都能见到完整的画面。桃核质地坚硬,孔洞满布,雕刻时要借想象力,避开或利用孔洞,灵活利用天然纹理和表面细小的褶纹,是对核雕者的最大考验。

南工 福禄寿串

南工福禄寿串

核桃雕的设计尤难,形象的布局往往决定作品的成败,其中的比例、透视、造型、体积实物感尤为重要,随形变通是其基本要点,因形就势,随机调整构图,是其常用手段。动态的造型、端庄的姿态、桃核孔洞的安排避让都要到位,雕工的好坏不仅体现在雕刻过程中、刀口的精细程度上,还有线条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自然流畅,直线、折线、曲线的运用都要恰当,应体现在形态、神态、动感、纹理的艺术效果上。

镂空雕瓜果

镂空雕瓜果

核雕上用刀掌握的力度要恰到好处,稍不留神所刻题材就会划伤破相,手臂、手腕、手指、气力的协调至关重要,这需要常年的磨练,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的书画基础外,还要有特别好的眼力、强劲的指功、异于常人的耐力和毅力。艺人常说,粗刀是锻炼人的手劲和思维,细刀是锻炼人的定力和耐性。核雕刀具主要为锉刀、锥刀、扶钻几类,往往几十把,只锉刀就有毛锉、光锉、圆锉多种。锉刀用于改造核子的外形;锥刀功能是突出作品的层次;透雕往往需要用小圆凿来处理。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其有反正之别,正口圆刀吃力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反口圆刀吃刀比较深活,能平缓地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推刀主要用来修底,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

核雕刀具多为艺人用软硬适中的弹簧钢自行打制,以便适应自己的使用习惯,如单面的平刀、斜刀,能雕刻核子的不同角度,粗雕时往往先用单面斜刀,随刻随布局,先主后次,由浅而深,细雕时所用的刀具数量多,雕刻的手法就会有变化,有正刀、反刀,镂空的部位常用小钻刀,刀具要随着作品的精细程度运用自如。判断核雕刀法水平的高低,往往是看刀口是否干净利落,线条是否流畅清晰,不拖泥带水,含糊不清。

透雕秋韵

透雕秋韵

核雕体积小,靠的就是指尖的功夫,要的是耐性,难的是精微,妙处在于毫巅。一件核雕没有混沌无序之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熟稔刀法和布局才是最佳境界。其大小不一,其凹凸不平,使人没有足够的随意,只有必须的随形,其外壳崎岖,内心又是空的,限制约束了刀工却成就了随形就势。方寸小核,刀法变幻,造就乾坤万物,这一描述贴切的把鬼斧神工地核雕艺术形象化了。

核雕曾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谁得奖牌至今已有多个版本:一说,考功卿为金奖;二说丁念廷、高家俊为银奖;三说都兰桂获最佳优秀奖。其实,关于考功卿作品获奖的说法确实有误,考功卿是建国以来核雕艺人,巴拿马赛会时他仅几岁,纯属以讹传讹。都兰桂获奖也有争议,今有都兰桂、丁怀曾(字念廷)合得奖章,都兰桂刻作品“马拉轿车”,丁怀曾报表签名之说。查《潍县志稿》记载,丁召保曾孙丁怀曾,字念廷,少从学攻篆刻,以核桃雕人物、花鸟极精工,即内府所贮之核舟亦未许独步……巴拿马会开幕时,欧美人曾以重价购其核桃数枚,并予最优等奖牌。《潍坊市志》第四卷载:“1913年丁怀曾(字念廷)所刻桃核参加巴拿马展览会获最优等奖。”巴拿马赛会是1915年举行,《潍坊市志》中1913年也属时间差错。丁怀曾应是巴拿马赛会最优等奖牌获得者。

核雕可垂挂于胸颈腰间,或垂系在纨扇折扇下,或串连摩挲赏玩于掌间,随身携带,盈握把玩,或用红木、水晶、碧玉、象牙做材,配以水浪型、流波纹、树根型小型座架摆设。鉴赏核雕应遵以手工原创、造型奇绝、刀法工细、神韵灵动、物品奇缺为标准,颗粒特大或特小为好。表现景物的作品要看它细微之处是否着力雕刻,细节到位,精益求精,若是人物,要看线条、比例、肌肤、手部、面部的处理。如今一些有艺术修养的核雕艺人对核雕人物面部神态的刻画、皮肤肌理、须眉皱纹的表现极为生动逼真,人物造型比例精准,是老一代雕刻艺人和传统技法难以企及的,应该引起收藏者的关注。

北工代表 钟馗

北工代表钟馗

平时所见的核桃色一般为浅土黄微白或皱背上生有若干黑斑,若长年通过人手指掌的摩擦运动,手汗和核油的浸渗挥发,日久天长会呈现出滑腻剔亮的棕红色,这也是核雕历经沧桑的印迹和把玩的乐趣。核雕的保存要防开裂和花点。新的核雕应先把玩一个月,最佳的季节是夏天,经常盘玩可使核子的表面变成深红色的包浆,有利于防止开裂。尤其是橄榄核质地紧密,经过几十天的把玩就可非常光滑,百天之后会变得紫红发亮。核雕出现花点,可在把玩几周后,再用适量油涂抹,长久把玩整体颜色会深红,花点也会隐淡而消于无形。若出现霉点,不得用水洗涤,只需用酒精轻擦就可去除。

核雕开裂是大忌,镂空的核雕不易开裂,是因其内部通透,空气流通,内外平衡,但高镂空的打眼,人物核雕的脖子、嘴角、眼皮等细微之处易出问题,要特别留心。核雕开裂不能刷油,如果开裂的缝隙很小,可用透明的强力胶修复,待胶干透后,用极细的砂纸打磨,直到裂痕消失,之后长时间的把玩,缝隙会逐渐变得无影无踪。如果核子的裂口较大,通常使用核子的细粉和透明胶补粘,进行填充,裂缝至少需要一年的盘玩才能见效。

以下几个数据可以说明核雕的珍稀:2006年统计,全国手工核雕的艺人不超过500人,2011年已达1000人以上;橄榄核原料2011年的成本为2000-3000元一斤;一颗个大的核子原料约为300-500元,2013年已涨至1000元。核雕艺人雕刻的黄金年龄是在35-45岁之间,从学有所成到四五十岁眼力下降,中间只有10多年,而手工雕刻一年最多创作20件左右,按每年雕刻10件精品来算,10年内能出的作品也就百十件。2005年北京瀚海拍卖“清湛谷生核雕先贤人物串”(108粒)134.2万元成交;2006年天津文物公司拍卖“清核雕人物串珠”(54粒)16.5万元成交;2008年上海博海拍卖“陈素英现代核雕”8.25万元成交;2009年北京保利拍卖“清核雕赤壁泛舟”8.9万元成交。核雕身价贵比黄金。

南工 八仙过海

南工八仙过海

有人形容核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粒芥子纳须弥三千”一点也不为过。今天的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河北、陕西、辽宁都有从事核雕的艺人,历史上的核雕名家当载史册,今天从事核雕的艺人也应传颂,就像中国其他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一样,是他们在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绵绵香火。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