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传统文化--红木嵌银漆器

发布日期:2016-12-12 浏览次数:4105

潍坊古属齐鲁之邦,自古以来,这里民风淳朴、文事昌盛,儒宗名臣、书画名家、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文物古迹、工艺珍品驰誉中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写道:“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滿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南苏州、北潍县”是当时对潍坊的真实写照。这里特有的风筝、红木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布玩具等传统手工艺产品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使得潍坊文化越发厚实、灿烂,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嵌银”,顾名思义,就是在器物上镶嵌银饰,将铜、金、银等材料,拔成很细的丝条,在木质器物上嵌上山水、花卉、人物、鸟兽或真、草、隶、篆等各体字句,将金属丝嵌入、砸实,再漆以数遍生漆推光而制成。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潍坊嵌银厂有限公司是目前传承和保护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它完全继承了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传统手工技艺,所产的“潍坊牌”红木嵌银漆器精巧绝伦,风格独特,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天下一绝”。 潍坊红木嵌银传统手工技艺与人们日常生活欲求心理及社会文明教化密切相关,广泛流行于潍坊民间,与潍坊地域文化紧密联系,显示出该地区物产、乡土风气、人情习性、行为劳作等各个方面的特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门类,具有鲜明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传统特种工艺品的瑰宝。

昔日的老潍县,自明代中叶起就以手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而著称,从事民间手工业生产的家庭作坊遍及城乡。在这些手工行业中,工艺美术行业也是比较多的,如嵌银漆器、刺绣、木版年画、仿古铜器、桃核雕刻等行业,其中,嵌银业是工艺美术主要行业之一。清康熙年间,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

时至道光年间,铜首饰艺人姚学乾在为金石家陈介祺修复文物、为古玩配制底座、撑架的过程中,与拓裱艺人田雨帆一起,遍览历代精美文物,参考汉釦金银器,刻意出新,独创了在木质器具上镶嵌金银丝的工艺。他用珍贵的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与撑架,与古文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越发衬托出文物的精美与珍贵,达到了美仑美奂的审美效果。到光绪年间,嵌银漆器的制作在潍县(现潍坊)已非常普遍了。品种也由文物底座、撑架,扩展为各种工艺品、家具,呈现出十分繁荣的景象。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两人,从事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产品别开生面。并在济南后宰门街设立“雅鉴斋”店铺,经营嵌银工艺品。清光绪末年田智缗与其子田循宽等在潍县东门里开设“釦雅斋”。清宣统元年,潍县又有“协兴成”、“永兴成”嵌银铺设立,该业逐步扩大。民国元年(1912年),潍县刘东侯、刘仲鲁二人设立“桐荫山馆”,并在济南、北京设立分馆。对嵌银丝漆器又有改进。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时髦。于是手杖便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一百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百寿杖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作而驰名中外,畅销不衰。

1920-1935年,是嵌银行业的兴旺时期,店铺、作坊发展到二十几家(包括北京、丹东、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分号),仅潍县一地就有协兴成、永兴成、 桐荫山馆、釦雅斋、福聚成、立兴成、吉兴泰、公茂福、松荫斋等9家,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文具盒、图书盒、印色盒、笔筒、镇纸、墨床、笔架、 水盂、印规、砚屏、卷烟盒、烟楼、首饰盒、镜盒、照片架、龙头杖、花瓶、帽筒、桌屏、如意、手章盒、名片盒等,销路甚广。除本省销售外,上海、南京的 先施公司和国货公司都有经销,以至远销国外。据传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银作坊“际兴成”为中山陵制作了一块嵌有“总理遗嘱”的红木匾额。在1933-1935年,国民政府举办的一年一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上,嵌银漆器都曾获得超等奖。艺人丁念庭制作的香烟盒,盒面上嵌有笔划不同的行楷文字,黑漆衬银线,对比醒目,堪称绝技。桐荫山馆制作的小墨床,纹样由山石和一簇盛开的兰花组成,石用粗丝,花用细丝,粗细相间,清新高雅。雅鉴斋艺人田菊畦用此粗细兼用法制作的鼻烟碟,最小的直径仅4厘米,其胎体系采用几块木头拼成。雕、嵌、漆工艺高超,堪称工艺品。 雅鉴斋主人田皎睿,从事嵌银艺术以后不断钻研和改进花样,产品玲珑别致,古雅大方,别开生面。其弟田昞睿,技艺更加精湛,融金、银、木、漆为一体,嵌丝牢固,永不挑丝,一时冠绝嵌银业之首。丁怀曾,自小学习篆刻技艺。善雕桃核,此时潍县嵌银业中时兴用金银单丝嵌制的双钩字,这种嵌法古朴素雅,十分醒目,从而受到艺人们的推崇。在此基础上,丁怀曾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宽条嵌法,即用银丝密排镶嵌书法,凡章、草,隶、篆,模拟逼真,不细看一点也看不出银丝与银丝之间的嵌缝,竟如实镀银片一样,明光闪闪,耀人眼目,从而为嵌银艺术增添加了新的技艺品种。

这个时期是嵌银业在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期间,嵌银艺人中出了几个技艺超绝的大师。 其中田昞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作品“西湖十景”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奖”。

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战乱,民不聊生,造成整个社会经济萧条,嵌银行业日渐衰落,许多店铺停业关门。到1948年潍县解放时,只剩3户9人,维持冷落门面。
  建国后,曾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潍坊嵌银漆器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本着“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对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和整理。,政府组织艺人们联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19名嵌银老艺人组成了嵌银合作社。至1958年11月,根据国家需要,本着有利生产、社员自愿的原则,嵌银合作社转为嵌银合作工厂,1967年1月改为潍坊嵌银厂。

潍坊嵌银自诞生以来,二百多年间,经过广大传承者的潜心钻研和辛勤努力,使这一民间手工技艺日臻完善,在继承前人绝技嵌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粗细丝配嵌、金银丝配嵌、砸尖等嵌法,根据题材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嵌法,以求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效果。传承到今天,已有一百多个品种,一千多个花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工艺品:文房四宝、龙头百寿拐杖、屏风、首饰盒、如意、舵轮、方鼎、带耳方花瓶、双龙圆花瓶、宫扇、看盘、宫灯、小摆件等。再一类为家具:雕龙座椅、雕龙床、雕刻橱、博古架、花架、梳妆台、筷子、烟具等。

作为国内外独有的特种工艺品,潍坊嵌银漆器表现出鲜明的工艺特征:其一、造型美观。将传统的雕刻、嵌银、木工技艺融为一体,使产品造型古朴典雅,其中的嵌银艺术采用中国画的白描形式,有山水花鸟、古装人物和汉代青铜器花纹,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其二、坚固耐用。其原料为红木,异常坚固,不易变形,上漆工艺讲究,不易退色。其三、收藏价值高。作为手工艺制品,红木嵌银既有艺术观赏价值,又有使用价值,便于收藏,深受世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