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红木嵌银漆器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是山东潍坊特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清康熙年间, 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 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金银错,战国时代用金银嵌上装饰花纹的青铜器),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
清道光年间,铜匠艺人姚学乾、田熔睿(字雨帆)试验在木器上镶嵌金银丝,其制品是一些小型器物,用于消遣观赏,花纹大都为古钱汉瓦。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当地铜匠田晓山、田菊畦兄弟两人,从事嵌银工艺,图案增加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等题材,使产品别开生面。并在济南后宰门街设立“雅鉴斋”铺店,经营嵌银工艺品。清光绪末年田智缗与其子田循宽等在潍县东门里开设“扣雅斋”。清宣统元年,潍县又有“协兴成”、“永兴成”嵌 银铺设立,该业逐步扩大。
民国元年(1912年),潍县刘东侯、刘仲鲁二人设立 “桐荫山馆”,并在济南、北京设立分馆。对嵌银丝漆器又有改进。清末民初,社会上一部分人羡慕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提手杖成为时髦。于是手杖便成了嵌银铺的热销货。最初手杖只嵌一行双勾字,之后艺人们又将一百个写法各异的篆体“寿”字嵌在手杖上,名曰“百寿杖”。百寿杖一问世,即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成为欣赏书法与观赏艺术的佳品。百寿杖作为嵌银漆器的代表作而驰名中外,畅销不衰。1915年,扣雅斋制作的“西湖十景”挂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
1920-1935年,是嵌银行业的兴旺时期,店铺、作坊发展到二十几家(包 括北京、丹东、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分号) ,仅潍县一地就有协兴成、永兴成、 桐荫山馆、扣雅斋、福聚成、立兴成、吉兴泰、公茂福、松荫斋等9家,所制物品,有手杖、墨盒、文具盒、图书盒、印色盒、笔筒、镇纸、墨床、笔架、 水盂、印规、砚屏、卷烟盒、烟楼、首饰盒、镜盒、照片架、龙头杖、花瓶、帽筒、桌屏、如意、手章盒、名片盒等,销路甚广。除本省销售外,上海、南京的 先施公司和国货公司都有经销,以至远销国外。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银作坊“际兴成”为中山陵制作了一块嵌有“总理遗嘱” 的红木匾额。在1933-1935年,国民政府举办的一年一届铁路沿线产品展览会上,嵌银漆器都曾获得超等奖。艺人丁念庭制作的香烟盒,盒面上嵌有笔划不同的行楷文字,黑漆衬银线,对比醒目,堪称绝技。桐荫山馆制作的小墨床,纹样由山石和一簇盛开的兰花组成,石用粗丝,花用细丝,粗细相间,清新高雅。雅鉴斋 艺人田菊畦用此粗细兼用法制作的鼻烟碟,最小的直径仅4厘米,其胎体系采用几块木头拼成。雕、嵌、漆工艺高超,堪称工艺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嵌银业大力扶持。1951年订购手杖、墨盒、烟盒等800多件。1954年上半年国家订购14件(套)产品,赴14个国家巡回展出。同年9月11日,由19名艺人组成嵌银生产合作社,在邓发西街(今东风大街)租赁3间房屋为厂房,开始生产,年产值2000元。1956年始承担外贸出口任务,以小件产品为主。1958年11月,合作社转为合作工厂,职工发展到97人,生产套四茶几、博古架、花台、圆桌等中小件产品。1960年陈开勋、魏聿功等人曾为人 民大会堂山东厅制作巨型立屏“青岛海滨”,1963年又创新了站屏、书架、酒柜、拉桌等大件产品。1965年建起了大锯车间,木工生产由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生产。1968年,临朐县工艺品厂开始生产红木嵌银漆器。“文化大革命”期间,厂内的古装仕女、 龙凤纹样和画稿被焚烧或封存。1974年潍坊嵌银厂几乎处于停产。 1977年后,嵌银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嵌丝、雕刻、髹漆水平均有提高;花色品种由1954年的22种,增加到200多种,生产逐步实现半机械化,产品畅销日本、 联邦德国、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泰国、荷兰、意大利、菲律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宾馆饭店订货逐年增加。1975年,潍坊嵌银厂的嵌银博古套七文具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79年嵌银漆器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国家银质奖级)。1989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嵌银博古文具”和“红木仿青铜文具”被轻工部定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并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永久保存。曾经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设计制作了嵌银漆器红木大座屏,用嵌银漆器配套家具装饰了国务院、中南海、玉泉山、天安门城楼的接待厅,以及全国各地的许多豪华宾馆都有订货。国外主要畅销于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意大利等三十多个国家。
早期的工匠们用手工在物品上刻出线条,在辅助镊子锤子将银丝嵌入到画好的线条中,涂漆。受人力因素的影响线条粗细控制不是很好,而且耗时很长。
现代工匠们多用机器来划线,将原图输入电脑中然后在物件上划出所需图案,在嵌丝上漆。机器划线的优点在于线条粗细精度可调,而且画出的线条与要求一致。
◎相关链接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渊源
时间:2015-07-15 作者:红橙黄绿儿童绘画艺术创想 微信号:Colourful_Art
潍坊古属齐鲁之邦,自古以来,这里民风淳朴,文事昌盛,孺宗名臣、书画名家、能工巧匠层出不穷,文物古迹、工艺珍品驰誉中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潍坊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潍坊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南苏州,北潍县”是当时对潍坊的真实写照。这里特有的风筝、红木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布玩具等传统手工艺产品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使得潍坊文化越发厚实,灿烂,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嵌银”顾名思义,就是在器物上镶嵌银饰,将金、银等材料,拔成很细的丝条,在木质器物上嵌上山水、花卉、人物、鸟兽或真、草、隶、篆等各体字句,将金属丝嵌入、砸实,再漆以数遍生漆推光而制成。潍坊图腾红木嵌银有限公司是目前传承和保护这种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它完全继承了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传统手工技艺,所产“晟宝”牌红木嵌银漆器精巧绝伦,风格独特。是中华传统特种工艺品的瑰宝。
商代,我国青铜器已经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并出现镶嵌绿松石的技法。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青铜器上镶嵌极细金银丝的技法,称为金银错,并盛行于战国。战国时的工匠在制作青铜器皿的过程中,试着在青铜器上刻出陶纹,再嵌进红铜丝或金银丝,这种在青铜器上用金、银、铜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后再用厝石磨错平滑的工艺,称之为“金银错”。“错”,古文为厝,石即细沙石,用做磨石。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壶,1935年在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战国水陆攻占战纹鉴等,都是战国时期“金银错”工艺中的精品。这当是我国传统嵌银工艺的源头,是中华民族能工巧匠们的又一伟大创举。
老潍县有一座著名道观玉清宫,俗称北宫。自金大定年间(1161—1189)始建以来,香火旺盛,信客云集,影响整个鲁中。究其原因,玉清宫祭拜的主神乃道教始祖老子以及手工艺人的鼻祖鲁班。潍邑的一些八十岁以上的老匠人对“老君”与“祖师”津津乐道;他们年轻时,每年都要跟随师父到玉清宫祭拜,三月二十三祀鲁班,五月初一祀老子;祭祀之日成为盛大的庙会。在他们的家里,都摆放着老子与鲁班的神像。在古城亘远的文化中,人与神的交流,造就了手工业的辉煌,带动了大商埠的繁荣昌盛。
昔日的老潍县,自明代中叶起就以手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而著称,从事民间手工业生产的家庭作坊遍及城乡。在这些手工行业中,工艺美术行业也是比较多的,如嵌银漆器、刺绣、木版年画、仿古铜、核桃雕刻等行业,其中,嵌银业是工艺美术主要行业之一。清康熙年间,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便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
时至道光年间,铜首饰艺人姚学乾在为金石家陈介祺修复文物、为古玩配置底座、撑架的过程中,与拓裱艺人田雨帆一起,遍览历代精美文物,参考汉釦金银器,刻意出新,独创了在木质器具上镶嵌金银丝的工艺。他用珍贵的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与撑架,与古文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越发衬托出文物的精美与珍贵,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审美效果。到光绪年间,嵌银漆器的制作在潍县(现潍坊)已非常普遍了。品种也由文物底座、撑架,扩展为各种工艺品、家具,十分繁荣。
1920年至1935年,是嵌银行业的兴旺时期,店铺、作坊发展到二十几家,除本省销售外,上海、南京的先施公司和国货公司都有经销,以至远销国外。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造中山陵,嵌银作坊“际兴成”为中山陵制作了一块嵌有“总理遗嘱”的红木匾额。
这个时期是嵌银业在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期间,嵌银艺人中出了几个技艺超绝的大师。其中田昞睿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作品《西湖十景》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最优奖”。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战乱,民不聊生,造成整个社会经济萧条,嵌银行业日渐衰落,许多店铺停业关门。到1948年潍县解放时,只剩3户9人,维持冷落门面。
建国后,曾因战乱而一度萧条的潍坊嵌银漆器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本着“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对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和整理。,政府组织艺人们联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19名嵌银老艺人组成了嵌银合作社。
潍坊嵌银自诞生以来,二百多年间,经过世代传承人潜心钻研和辛勤努力,使这一民间手工技艺日臻完善,在继承前人绝技嵌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粗细丝配嵌、金银丝配嵌、砸尖等嵌法,根据题材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嵌法,以求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效果。传承到今天,已有一百多个品种、一千多个花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工艺品:文房四宝、龙头百寿拐杖、屏风、首饰盒、如意、舵轮、方鼎、带耳方花瓶、双龙圆花瓶、宫扇、看盘、宫灯、小摆件等。再一类为家具:雕龙座椅、雕龙床、雕刻橱、博古架、花架、梳妆台、筷子、烟具等。
作为国内外独有的特种工艺品,潍坊嵌银漆器表现出鲜明的工艺特征:其一,造型美观。将传统的雕刻、嵌银、木工技艺融为一体,使产品造型古朴典雅,其中的嵌银艺术借鉴中国画的白描形式,有山水花鸟,古装人物和古代青铜器花纹,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其二,坚固耐用。其原料为红木,异常坚固,不易变型,上漆工艺讲究,不易褪色。其三,收藏价值高。作为手工艺制品,红木嵌银既有艺术观赏价值,又有使用价值,便于收藏,深受世人喜受。
(以上图文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