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滩头木版年画(发展历程、相关传说、制作工艺、艺术特色、题材作品、传承保护)

发布日期:2017-01-27 浏览次数:13596

360百科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滩头镇地处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此地民风古朴淳厚,习俗独特,历史上曾出现过造纸村,雕刻村,色纸、花纸、香粉纸巷和年画街,手工业十分发达,且分工明确,相互配套。

据民间口传历史资料,滩头最初的木版年画作坊起源于明末清初,二十世纪初达到全盛时期。进入新时期,虽然滩头木版年画已经远涉重洋,成为英、美、日等多国大型博物馆的珍藏。但由于滩头木版年画市场急剧萎缩,作坊入不敷出,滩头木版年画或毁坏或流失,有不少技艺已经失传,亟待抢救、保护。20065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滩头木版年画  主要题材:神像类、寓意吉祥类、戏文故事类   艺术特色:色彩艳丽、造型个性化、工艺独到   地: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  代表作品:《老鼠娶亲》、《钟馗》等  产生年代:明末清初

目录:1.发展历程 2.相关传说 3.制作工艺 4.艺术特色 5.题材作品 6.传承保护

一、发展历程

门神(纸·木版彩印)门神(纸·木版彩印)

门神(纸·木版彩印)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滩头自古巫风炽盛,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用于祭祀的纸马品种繁多,其制作工艺与后来的滩头木版年画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

据民间口传历史资料,滩头最初的木版年画作坊是明末清初时绰号"王猴子"的王东元所办,曾印制过《秦叔宝》、《尉迟恭》等十余种年画。

清嘉庆年间,滩头木版年画被称为"五色纸",列入贡品送往宫廷。

清道光年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绘制了《桃园三结义》、《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种戏文故事新品种。

同治年间,滩头木版年画已行销全国。据《宝庆府志》载,清同治国丧期间,曾明令"禁止滩头花纸印行",其在全国盛行可见一斑。

20世纪初,滩头木版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有年画作坊108家,年产年画三千多万份,销往江南各省及东南亚一带。当时著名的作坊有正大昌、大生昌、大成昌、道生和、生成昌、和顺昌、松荣祥、钟良美、宝悦来、天顺昌、义生和等。当年的老街上,几乎所有民居都是年画和土纸加工的老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滩头木版年画被当成封建迷信品被禁止,致使年画生产几乎停顿。与此同时,一批农民美术作者脱颖而出,当时为了配合形势需要,仅仅是在墙上画些宣传画,如:"猪比象大""玉米长得冲云霄"等。

1958年,邵阳地区在滩头召开工业生产现场会,重新批准滩头木版年画生产。

1963年,为改造旧年画,省群艺馆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工农联盟》、《拥军优属》新年画作品。

文化大革命中,滩头木版年画被列为"四旧",大量画版付之一炬,有些版本就此失传。

1979年,应贵州商业部门要求,滩头木版年画又恢复生产。

1982年,滩头木版年画作坊恢复到12家,产销量达140多万张。

1984年,隆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1985年,邵阳市成立了"滩头木版年画研究会",以隆回县文化馆为主对滩头木版年画进行挖掘、整理,并恢复刻印了失传的"托全"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和《花园赠珠》等印版。

1994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中国民产间美术一绝展",滩头木版年画获银奖。

2003年,在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中,滩头木版年画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

2006年,滩头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相关传说

传说一:关于滩头木版年画是从何而来,滩头民间有很多传说。相传,明末长沙有个叫王东元的秀才,绰号"王猴子",聪明过人且有绘画才能。清兵入关,为逃兵荒,夫妻俩来到滩头投亲。为谋生计,"王猴子"夫妇利用这里出产竹纸、颜料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办了年画作坊,创作印制出《秦叔宝》、《尉迟恭》、《和气致祥》、《麒麟送子》、《龙凤呈祥》、《老鼠娶亲》等数十种年画产品,由贩运土纸、色纸的商贩推销到外地,滩头木版年画因此名声大振。

传说二:邵阳古称宝庆,明清以来,雕版印刷业十分兴旺。印刷的东西太多了,于是一些本来是搞印刷的技术工人也往往被临时派为产品推销员。他们走南闯北,穿街过村,偶然间,发现了一种彩印的画纸,新年时节贴在门上、壁上,增加喜庆气氛,这种画纸就叫"年画"。年画有人物,有故事,造型和色调都十分生动艳丽。凭着自身职业的敏感,他们认定这是一宗大可赚钱的营生,便把外地年画的稿本和刻版套印的技术一件一件地学了回来。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这种行当不声不响地向着宝庆城50多公里外的一个山区小镇滩头方向转移了,而且扎扎实实地安了家,落了户。

三、制作工艺

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到成品所有工序都在滩头当地完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系列,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较为鲜见。在滩头木版年画的工艺中,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均为滩头所独有,"开脸"也是有别于他处年画的独特技艺。

滩头木版年画印刷时的色彩顺序是:首先印黄色,再套印绿色、兰色、橘红色、玫瑰红色、煤黑,最后开脸绘制眼珠子、眉毛、胡须等20多道工序。

滩头木版年画的印版分线版和色版两种。线版也称墨版,老梨木材质,长久不开裂、不变形,刻出的线条坚挺结实。色版是画幅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每种色需要一块版,一般用枫木做原料。枫木色版久用易变形,套印时会使色块出现错位,使有的地方产生飞白,这无意中又产生另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线版要由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主刀,在使用一定时间后,线条变粗还要修版,以保证印刷质量;学徒只能刻色版。

滩头木版年画制作工序独特,特别是粉纸的使用独具特色:在年画印制之前,先在当地加工的土纸表面刷一层白粉(取自本地峡山口、沙坪一带的白胶泥),刷过白粉后的土纸在上色后色彩鲜明饱和,又显稳重。年画版采用当地的梨木刻制,印制采用木版套色和手绘结合的方法,人物面部常常是手绘,即"开脸",面颊及嘴唇以红色渲染描绘,胡须以宽笔勾画,这种技法以神像画最为典型。尉迟敬德为典型的滩头门神形象,人物着戏曲舞台装束,形象威猛又有趣,身边常有麒麟状元郎之类相随,这一童子形象颇似利市仙宫,双手执"四季兴隆"。这种门神不仅护佑平安,还有恭喜发财之愿。

滩头木版年画的制版难度在于线板雕刻,在这方面"高福昌"年画作坊的"陡刀立线"技术很有名,其行刀角度一致,使用均匀的暗劲,转折、交叉处稳当不乱,完全靠感觉和技巧把握。

四、艺术特色

关云长关云长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木版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从手工造纸到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在全国年画制作中极为鲜见。

滩头木版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无论是门神、故事或祝福吉祥等内容,都在小小的年画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老鼠娶亲》、《秦叔宝和尉迟恭》、《和气致祥》,几乎每幅年画都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滩头木版年画用色奔放,橘红色夺目,大色块的橘红、淡黄、玫瑰红与群青、钴蓝、翠绿、煤黑等同类色、近似色搭配,大小面积有机分局。线条流畅圆润,细而富于力度,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眉毛、胡须、衣带的飘动时,运动感强,装饰味儿浓。

五、题材作品

神祗画像类

尉迟恭尉迟恭

有门神、财神、灶神、佛像等。门神又分为托货、水货、广货三种(作坊销售语)。托货为秦叔宝、尉迟恭像,有正像、偏像、红脸、白脸之分,正像贴房屋正门,偏像贴侧门。按画幅大小又分托全、托半、托二、托四。水货(又称苗货)是带风帽穿风衣的苗族英雄神像,分水二、水四,像单、像双。主要销往湘西、云南、贵州等苗族聚居地。广货即关公、马超像,分金甲、二甲,销往广东、广西等地。其次还有《赵公元帅》、《佛祖》、《观音菩萨》、《钟馗》、《将帅》、《姜太公》、《灶神》等。

秦叔宝秦叔宝

《秦叔宝·尉迟恭》(正像)两将除持鞭锏外,各持一立斧,故又称"立斧"门神。下端有一状元郎骑着麒麟,有文武童子相随,表达一种平安吉祥、得第升迁的喜庆气氛。

《苗族英雄》是滩头独有保留题材。苗族英雄头顶披风,一手持梅枝、如意,一手执鞭、锏,由传统的秦叔宝、尉迟恭,演变成苗族群众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深受湘黔苗族聚居地群众喜爱。苗瑶同胞信奉梅山教,梅山教主的影子也许就是这位"苗瑶英雄"的蓝本。

寓意吉祥类

如《年年发财》、《招财进宝》、《麒麟送子》、《吉祥如意·万福崇来》、《一本万利》、《一品当朝》、《子孙万代》、《和气致祥》等。画中以蝙蝠、佛手寓意幸福,蟠桃寓意长寿,葫芦瓜寓意子孙繁衍等。

《和气致祥》中善良憨厚的和气菩萨形态最受大家喜爱。据传,画中的老太太处世随和,待人真城,感动上苍。六月卖风帽时天降飞雪,她的风帽被抢购一空;腊月卖蒲扇时天气又突然酷热难当,她的蒲扇也被争购一空。因而每到过年时人们都喜欢张贴,以求样样顺心,事事如意。

《招财进宝》中赵公元帅一手执鞭,一手拿财,骑着麒麟,带福还家。年画表达了人们求福祈财的良好愿望。

窗画《年年发财》采用框格嵌字的传统手法,将民间吉祥用语以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类年画还有《金玉满堂》、《一本万利》等。

戏文故事类

老鼠娶亲老鼠娶亲

多以历史故事、戏剧故事、神话故事和传说为题材,如《西湖借伞》、《花园赠珠》、《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西厢记》、《五鼠闹东京》、《老鼠娶亲》等。

《花园赠珠》描写官宦之子方卿,因家道中落,自河南襄阳投其姑丈陈廉,因衣着寒碜而遭姑母奚落,愤而辞归。表姐陈翠娥得知,令丫鬟彩屏以珍珠宝塔置糕点盒中追赠之。姑丈陈廉亦得讯追及,苦劝卿返。方卿不允,陈廉乃以女翠娥许婚而别。后方卿遇盗,珍珠塔被劫,方母寻子不得,投河遇救。最后方母遇翠娥,婆媳相会,方卿中试封官,乔装道士,再至陈府,以唱道讽刺姑母。方卿又与母相见,并奉旨与翠娥完婚,全家团圆。图画右为"陈园"内,梅花吐芳翠娥赠珍珠塔与方卿,左图写花庭"竹轩"前,方卿中取状元,手举金印与翠娥重会。

《老鼠娶亲》在当地有这样一种传说:老鼠非常狡猾,能听懂人们对它的议论,因而人们把这些本领高强的老鼠称为"高客",每逢过年过节,大家图个吉利,不愿杀生,只希望把这些"高客"送出门去,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居室安宁。《老鼠娶亲》以拟人手法,把老鼠嫁女的热闹场面描绘得形象逼真:送礼的、鸣金吹剌叭的、抬轿打彩的一个个尖腮细腿,活灵活现。作品将猫鼠描绘成相安无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六、传承保护

濒临状况

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对农耕文明的强烈冲击,滩头木版年画的市场急剧萎缩。由于年画作坊入不敷出,艺人们纷纷改行,原有技艺都已荒废。老一辈的刻版高手相继逝去,大量印版在文革中被焚毁、破坏,部分艺术价值较高的印版偷偷地被文物商人买走,甚至偷运出境,有的已失传了。

传承危机

2007年,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一度秘不示人的滩头木版年画作坊按照传统仪式正式开门收徒,由于当地一直恪守着"传内不传外"的祖训,高腊枚作坊招收的学徒是钟海仙与高腊枚老人的两个儿子:钟石棉、钟建桐,而金玉美作坊招收的则是李咸陆老人的一个远房亲戚邓子军。

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钟海仙去世;2010年,同样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李咸陆去世。文化传承的问题因两位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的去世顿时迫在眉睫。

面对这种困境,当地政府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甚至派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负责人来滩头镇做民间艺人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打破家族传承的界限,广泛招收学徒,但招徒的成效并不理想。

保护措施

市场的萎缩、艺人的改行、传承的危机,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极度重视。隆回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隆回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评定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大保护力度。

首先是培育恢复年画市场。县文化部门采取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年画艺术、让滩头木版年画走入中学校园、春节免费向群众赠送年画、设立年画直销渠道、开展网络销售等措施,打开年画销路,取得了初步进展。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滩头木版年画的发展制定了详细规划。一是筹建滩头木版年画博物馆。二是组建滩头木版年画开发公司,支持恢复5-10家年画作坊。三是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成立滩头木版年画研究会,组织召开年画艺术研讨会,开展与全国其他年画产地的学术交流活动。四是综合保护滩头木版年画产地--隆回县滩头镇的文化氛围,为年画生产、传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其次是大幅度提高年画工人的工资待遇,按照《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评定奖励办法》的规定,滩头镇共评定传承人4人,每人每月享受1000元传承补贴。4名传承人带徒10人,悉心传艺。为了让钟石棉、钟建桐兄弟俩专心学习父母的手艺,隆回县政府保留了他们在县城的公职。普通年画工人的工资待遇也从以前的每月1000多元增长到3000元左右。

当地文化部门还对滩头木版年画进行了全面普查,并由中华书局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滩头卷》。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则根据普查成果,恢复了已经失传的年画版本10个,其中包括著名的《西湖借伞》、《花园赠珠》等刻版,还原了年画艺术的本来面目。对与滩头木版年画生产相关的手工造纸,当地政府也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创新方面,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组织力量对年画进行包装设计,开发微缩版本年画品种。

滩头木版年画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经中宣部批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滩头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首批抢救保护工程,正式列入了国家社科特别委托项目。

01图片_看图王(1).jpg

和气致祥(高腊梅作)      尉迟恭、秦叔宝(高腊梅作)        门画 麒麟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