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家交流
    

大家交流

“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台织布机”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发布日期:2018-01-31 浏览次数:3994

于家干的博客于家干的博客(2017-08-19 16:03:08)



近几十年来,大家都在说,但都不知其源头。

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台织布机”

这句形容潍坊近代工业史的经典词组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经过多年的调查,终于从《潍坊手工业十年》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该书1959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赵新三、王福兴编著。赵新三当时是单位领导,主要执笔是秘书王福兴。

2010年8月笔者寻找到了王福兴先生的住处。但是,先生已经在2009年9月病逝。先生的妻子、女儿竟然还不知道这本书的事情。笔者通过原二轻局局长杜世兴借到了这本书,女儿王明娟高兴不已,她到处打听该书何处有售,但未果。只好将该书全部复印下来,留作纪念。杜局长介绍说:“王福兴同志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同志。”

王福兴,1933年生于昌乐乔官镇,1948年参加工作。历任干部、工人、工会主席等职。

王福兴虽是初中毕业,但他良好的文化修养,成为我市知名的“笔杆子”。

笔者在查阅了潍城区档案馆所藏、1933年出版的《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报告在提到潍县手工业繁华时说:

 

本县素号繁庶,工商两业,自昔称盛。自胶济铁路通车后,工业尤突飞猛晋,一日千里。……织布业方兴未艾……铁工厂十数家……其他火柴、面粉、轧布、漂染、卷烟等均年增加,计其交易总值不下三百万元,亦方盛亦.......

 

其中尚未运用该词组。在征求潍坊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老师的意见后,得出的结论是“迄今为止,该词组是这本书最早提出来的。”

文史界老前辈刘秉信先生对此论证表示赞成。他说,他也一直在寻找这段熟语的源头。他调查结果,最早是在1988年出版的一本“潍坊工艺美术史”的书中提到的。这要晚20年。

王福兴先生以他敏锐的视角,从民间广泛收集到有关歌颂家乡手工业的熟语,经过筛选,并经局领导同意,选定了这四句来自民间的熟语,组成了词组,载入1959年出版的《潍坊手工业十年》,以致成为家乡代代相传的经典词语。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各级政府开始编纂地方文史。在形容潍坊近代工业史时,普遍采用了“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台织布机”这一经典词语,恰如其分地宣传了家乡近代工业的盛况。

大江东去,往者已矣, 乡贤业绩,良多教益。

今天,藉此纪念这位昌乐籍的文化人王福兴先生。

 

       4da7a6f1t94bc9bdcf97a&690_看图王.jpg

王福兴生前与夫人王仲华女士的合影

4da7a6f1tdcf5e2543146&690_看图王.jpg

王福兴夫人与女儿的合影 (2010年摄)

4da7a6f1t94bc9f5b3e03&690_看图王.jpg

王福兴先生的手迹

4da7a6f1t7546102c260a&690_看图王.jpg

女儿很珍惜父亲编著的这本书(2010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