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家交流
    

大家交流

【融空间——散文】一壶春秋,方寸乾坤 张大林书画刻绘艺术浅析

发布日期:2018-09-21 浏览次数:16205

女作家徐淑芳为张大林的刻绘艺术撰写的文章


 

【融空间——散文】一壶春秋,方寸乾坤 原创: 写意灵感  融艺视界   张大林书画刻绘艺术浅赏 (梦醉清风的原创散文)      注:以下文章共分三个章节,【每篇整理张大林】    

第一章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景,一座城,一个人抑或一段记忆,就像每人手中都有一种喜欢的茶一样,张大林先生运用自己对书法、水墨画与花鸟画的悟道经验,对紫砂壶的刻画钻研已到了一个非常精湛的境界,他不仅具有艺术人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完美地将自己带到了从画的表达者,到篆刻者再到人文艺术家的深邃高远的艺术人生的推移牵引中。

微信图片_20180921083214_看图王.jpg

  张大林先生擅长书画篆刻,敏而好学,多才多艺,有一个艺术人所具备的全面的艺术修养与才华。张大林先生对艺术的钻研,有自己的思路。他的陶刻作品,融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于一体,将富有中国精神的哲思与自然界枯荣共存的“道”之理念融会于方寸间的壶面上,让紫砂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他的作品生动富有灵性,他的刻画作品,加深了紫砂作品的内涵和浓郁的文学气息,充分地表现出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人文气息,让作品更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张先生认为,人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性的,紫砂壶质地古朴淳厚,无媚俗气,似飘逸洒脱的文人墨客,他将对生命的热爱用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出来。尤其在陶刻上,更将浓厚的书画功底整合自然,把控得位,并善于把握刀与笔的关系,驱刀爽利而不单薄,线条浑厚而不臃肿,落刀处如壮士扑倒,小心处如美女拾针,每一刀下去都如锥划沙,既充满坚实的内在力度又有微妙的变化,令人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犀利劲健的活泼新意,痛快淋漓的磅礴气势。

  张先生的刻壶作品,有种奇正相生,拙中寓巧,巧里藏拙的笔意。他知道,刻画艺术与普通的书画艺术不同,在紫砂陶上进行刻画显得更为立体、难度也更大——在砂质、弧面的紫砂作品上面采用刀具进行创作,不仅要注意刻画内容如何,还需要充分考虑与紫砂壶本身的协调性,只有当刻画内容与壶体形成自然协调效果,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技法。

张大林先生懂得:感受紫砂艺术,需要一种意境,也需要心灵的默契,而紫砂的陶刻艺术,便是紫砂造型艺术与书画陶刻艺术的有机结合。他的紫砂壶的陶刻,章法布局极具雅意,耐人寻味。喜欢紫砂壶的人都知道,陶刻画作品手法多样,因材施艺,取法广泛,但要把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致通过艺术的手段制作成不同材质的作品,可能有好多办法,唯独用刻的形式,展示艺术二字的内涵有些难。而张先生利用其在书画艺术的浓厚功底,孜孜以求地在紫砂刻画上展现出了他别具一格、刻苦钻研的匠心精神。

他的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书法绘画技巧和扎实的用刀功底,画随笔变,浑然天成,让刀下的各种形态的紫砂壶,雅韵独具。我们可以从张先生的紫砂刻画的一丛墨竹里,感受到大自然竹之造型的飘逸隽美,从他对壶面刻画布局的别具匠心,感受到画面或浓烈,或清淡,或繁华,或清澈的艺术氛围,让欣赏者在舒坦的布局里,感受物像栩栩如生的生动形象,感觉到一种至高至上的真、纯、正的独特的匠心之美。

  或许,喜欢紫砂的人,都拥有一把自己喜欢的紫砂壶,但喜欢紫砂壶并能在紫砂壶上刻画的艺术耕耘者不多。翻开紫砂宝地宜兴的陶刻名家名录,多是宜兴本土的大家,而作为异乡到宜兴以紫砂壶刻画为追求的艺术人并不多,张大林先生是其中的一个。毫无疑问,张大林先生学院院派的理论,给他在紫砂壶刻画的艺术上夯实了不可或缺的良好地基,为他在刻壶、刻杯、刻玉的艺术之路上奠定了更深厚的艺术底蕴。

  张大林,国家一级美术师。生于1963年,祖籍山东青州,现居北京。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道教正一派法号张罗林,潍坊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中国写意熟刻创始人,中国写意花鸟画画家、篆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省工艺美术名人。200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花鸟画课程讲座客座教授。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中国外交部曾做国礼赠送外国友人。个人著有《张大林花鸟画画集》、《张大林花鸟画小品集》等书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出版的,张大林花鸟画教学光盘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至今。 (图片来自张大林的微信空间)

微信图片_20180921090357_看图王.jpg

第二章


微信图片_20180921083349_看图王.jpg

  张大林,是我认识的一个低调谦和的艺术家。以前只是在空间里欣赏他的书法与花鸟画作品,到了宜兴拜见后,才知道他是一个对紫砂有着浓厚兴趣的刻壶专家。在张大林先生的眼里,紫砂是有生命的,在经过浴火的磨砺后,那熔历智慧之色的生命是纯净的,纯净得让人只想给她描上最美的衣袂。

  每个艺术家,总有一种属于自己修养的特质,这种特质又会在自己所喜欢的艺术与艺术作品里获得最灵性的个性演绎,而每一次对每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像的演绎,都沾染着作者的文化修养,在作品里起着不同的作用,进而迸发出不同境界的艺术效果。张大林先生明白:紫砂工艺陶是一种综合的工艺陶,有千姿百态的造型,丰富多彩的泥色,而陶刻是紫砂工艺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的主体部分,所以,他在每一件作品上,对主体的把控度都做到胸有沉竹,精准有致。

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壶的附属,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才能相应生辉。看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不仅只是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所谓“知其白,守其黑”,正是说处理某一部分时,要考虑到其未处理的另一部分,把握事物的整体,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张先生在每一件作品的毛料坯具前,总是注满了热情。

张大林先生深知:紫砂壶是一门精美的艺术,而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等其它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除了运用“划、竖、撇、踢、捺”的雕刻刀法熟练挥就,还要按照紫砂陶器各种造型分别施艺,画面要求清楚并层次分明,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肌理丰盈,还要刻得有前因后果,做到结构,刀法分明。张大林先生以精深的绘画艺术与陶刻艺术从容融合,在方寸乾坤里,成功地塑造出各种壶独有的壶色春秋,令欣赏者耳目一新,他的紫砂作品,被多个团体和个人视为收藏珍品。

张大林先生在紫砂壶上的刻画艺术,已把沐风浴雨的砂泥,与懂砂人的情意执念交融成一种宝器。在这个宝器里,雨水浸润过的手泥,已丰盈成烙着艺术人文情怀的一壶情,享甘霖,书华章,一起走过从前以后。我想,紫砂与刻画人、紫砂壶与艺术人,就像壶与茶一样,总是相映成趣、知心知意的。张大林先生恋上紫砂,应该也是为那一份懂壶与艺术、壶与茶的意境,正如他喜欢的书法之句:“唯虚集道”,禅意了那一念间的幽远了。

  人生中的缘,会瞬生瞬灭的,而张大林先生与紫砂的情缘,结上了就自顾不暇地执著着。虽然,我不知道这种执著追求能走多远,持续多久,但我知道张先生已将艺术精华与人文理念融贯到喜欢的紫砂壶上了。因为,学识渊博的张大林先生深知:壶,以紫砂为上,他已把自己对道家思想的悟道之理念与书法、绘画艺术适缘地融合成他心中的陶刻风格,并将这种风格柔化为一种与紫砂相生的艺术生命,升华成一件件紫砂刻画精品了。

第三章

微信图片_20180921083454_看图王.jpg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捧着一把茶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张大林先生刻画的一把把小小的壶里,融会了儒、道、佛家思想的精华,更融会了博大的智慧和艺术文化。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屠隆说过:“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张大林先生的刻画作品中最具个人风格的,就是融许多悟道的“意趣”于一壶,将形与神的关系的把握,做到了形神合一、惟妙惟肖的地步。

微信图片_20180921083549_看图王.jpg

  紫砂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紫砂壶,不仅是逝去时代各种信息的载体,而且对当今社会的进步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张先生通过对实体形象进行提炼、概括,运用写意的手法,紧紧抓住对象的特征,不仅准确地描绘竹子各种季节环境里的形象和神态表达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将刻画对象的意趣和神韵表现得灵性而飘逸。

微信图片_20180921083736_看图王.jpg

我从张先生作品里看到,那些畅快淋漓的笔墨中,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绘画语言的魅力,和描绘对象的生命力完美交融的艺术实力,也把张先生自我的艺术底蕴与人文情感的意趣渲染得恰到好处。张先生的紫砂刻画作品,除了造型简约、古朴典雅之外,还入木三分地渲染着物像与作者间水乳交融的情感关系,是书画陶刻技术中令人称道的亮点。

微信图片_20180921083840_看图王.jpg

  陶刻,是紫砂壶最为常见的装饰技法之一,是一种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这种在紫砂表面刻上画与话的技艺,能够让原本只具备实用功能的紫砂壶、变得更具观赏价值。

紫砂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紫砂壶,不仅是逝去时代各种信息的载体,而且对当今社会的进步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张先生通过对实体形象进行提炼、概括,运用写意的手法,紧紧抓住对象的特征,不仅准确地描绘竹子各种季节环境里的形象和神态表达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将刻画对象的意趣和神韵表现得灵性而飘逸。

  说起紫砂陶刻,不得不提起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曼生十八式”,历来都是紫砂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到了近代,以“紫砂七老”为首的老艺人创造了紫砂艺术的高峰。张大林先生深知,紫砂刻画艺术既要沿袭传统又要突破传统赋予紫砂一种时代意义上的新生命,是需要艺术人潜心精研的。因为,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笔墨语言也在不断地变化。

  张大林先生认为:在艺术里,任何一种新的语言、形态,都要找到一种对水墨艺术与物像交融的语言的把控点,他一边追求形神俱备,意趣横生的灵感基准点,一边摸索着融会中西画风,灵动洒脱地纵情挥洒出一种有笔墨趣意,和恣肆澎湃的艺术激情交融的艺术作品,完美地呈现于一壶紫砂上,这得益于他积数经年的“虚”、“道”交集之功。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张大林先生的艺术日趋臻美,离不开他的执著,他以天分为基础,勤奋为途径,机缘为引领,在传统中勤奋地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自在的艺术天地,这是他长期辛苦努力的结果。我们热切期待张大林先生在他的艺术道路上钻研出更多更美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