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刘玉恩
    

基本信息

刘玉恩

性别:男

年龄:62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根雕根艺,根雕佛像,画画,装裱

从艺年限:36年

单位及职务:青州玉恩根雕工作室

所属地区:青州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2358

个人简介

刘玉恩,男,1962年出生在青州市高柳镇的一个农村家庭,现从艺根雕刻,为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佛像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小性格腼腆的他,在同龄的小伙伴下水捉鱼、上树掏鸟时更多的是一个人写写画画。

2014年开始接触根雕,之前一直是在画画以及做装裱。都说艺术是相通的,画画和根雕二者之间既有相似,也有不同。创作一件根雕需要构思、绘图、选料,开始雕刻之后,需要排除不必要的空白处,先雕出粗胚轮廓,再慢慢加工细节部分。等到雕出型后,再用细砂纸、小砂轮轻轻打磨,打磨好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着漆来增加亮度、光滑度。

从接触根雕的第一天开始,便一步一步走进了根雕的艺术世界,一刀又一刀、一笔又一笔,一块又一块树根经他之手变成了慈眉善目的观音、开怀大笑的弥勒佛。

2017年,刘玉恩加入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被青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七批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佛像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

荣誉证书

2017年被青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七批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佛像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图片

2_副本.jpg

主要作品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5_副本.jpg

6_副本.jpg

媒体报道

青州非遗“根雕佛像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刘玉恩:朽木可雕 妙手生花刻佛像

来源:青州商务网    发布时间:2018/8/31 10:03:11


文/图 记者 刘冬
  中国有句古话——朽木不可雕也。但在青州,却有一位手艺人,将一块块树根、枯木桩雕刻成慈眉善目的观音、开怀大笑的弥勒佛,他就是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佛像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刘玉恩。
  8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刘玉恩的工作室,跟随着他的一刀一刻、一笔一画走进根雕的艺术世界。


2_副本.jpg

刘玉恩正在雕刻。

化朽木为艺术的千年技艺

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加以人工雕刻的根雕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根雕作品“辟邪”,就已经显示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南北朝时期,用树根制作的笔筒、烟斗等实用品开始出现。隋唐时期,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皇室帝王对其也颇为青睐。宋元时期,根雕艺术在民间发展的同时,根雕的佛像也出现在石窟、庙宇等地。明清时期,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此时出现了濮仲谦、朱鹤等不同流派的根雕艺术大家,他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民国时期,根雕艺术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20世纪70年代末,根雕艺术制作在中国复苏并发展,从事根艺创作的手艺人开始在新的时代崭露头角。
  从事根雕制作的手艺人都熟知这样一句话,根雕之美在于“七分天成三分雕”。但对一个手艺人而言,“一分天资,九分努力”更是真实的写照。
  今年57岁的刘玉恩出生在青州市高柳镇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性格腼腆的他,在同龄的小伙伴下水捉鱼、上树掏鸟时更多的是一个人写写画画。
  “我接触根雕有四五年的时间了,之前一直是在画画以及做装裱。都说艺术是相通的,画画和根雕二者之间既有相似,也有不同。创作一件根雕需要构思、绘图、选料,开始雕刻之后,需要排除不必要的空白处,先雕出粗胚轮廓,再慢慢加工细节部分。等到雕出型后,再用细砂纸、小砂轮轻轻打磨,打磨好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着漆来增加亮度、光滑度。”刘玉恩说。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从接触根雕的第一天开始,刘玉恩一步一步走进了根雕的艺术世界,一刀又一刀、一笔又一笔,一块又一块树根经他之手变成了慈眉善目的观音、开怀大笑的弥勒佛。

2017年,刘玉恩加入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被青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七批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佛像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

5_副本.jpg

人工与天然的结合

在刘玉恩的工作室内,堆满了一块块盘根错节、奇形怪状的树根,这都是他创作的原材料,“有买来,有我去山里寻找的,也有别人拿过来让我加工的。”刘玉恩说。

刘玉恩告诉记者,对根雕艺人来说,每一件雕刻作品都像是他的孩子,将手中的树根雕成心中的理想模样,是他的最大追求。
  “雕刻是一件专注又细腻的手艺活,有些材料拿到手里的时候比较原始,需要先进行去皮的处理,去皮这一步做不好,可能整块材料就废了。”刘玉恩告诉记者,不同的树根剥皮方法不同,有的适合生剥,有的需要将根完全脱水后再浸泡软化树皮,然后用锤子、螺丝刀等剥下树皮,有的树根需要放在开水中煮,煮过后树皮更容易剥落。
  根雕材料去皮后,刘玉恩就需要开始思考将其雕刻成什么题材,从何处动刀最好。刚开始的时候,我喜欢雕一些繁琐复杂的作品,觉着这样能显示出我的技艺。但雕的作品多了,就会发现大自然才是最好的雕刻师,人工的技艺用的越少,这件作品就越天然。

在刘玉恩的工作室内,有一只根雕的小猴子吊在树上。“这只小猴子,我动刀的地方很少,没有给它雕上细细的猴毛,也没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但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说这只猴子活泼可爱。”刘玉恩介绍说。



6_副本.jpg

刘玉恩的根雕作品。


与这只猴子为邻的是一个庞然大物,猪八戒背媳妇。刘玉恩告诉记者,这块材料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是一个大大的“Y”字型,两个杈像两个人头一样,如果雕成三头六臂的哪吒则还缺少一部分。苦思冥想了好几天没有思路后,刘玉恩在偶然间到范公亭公园散步时,听到有人说老版《西游记》中的《计收猪八戒》一集曾在范公亭公园内取景。刘玉恩觉着灵光一现,自己的“Y”型材料不就很像背着高小姐的猪八戒吗?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打磨,肥头大耳的猪八戒背着貌美娇羞的媳妇就雕刻好了。

欲传技艺 传人难觅

锯子、钻子、吊磨、纱布等这些工具在刘玉恩的手中既可以雕刻出核桃大小的小摆件,也可以雕刻出几米高的大物件,这其中最多的当属佛像类,大肚弥勒使人快乐,慈眉善目的观音给人带来平安。
  刘玉恩告诉记者,青州本地有浓郁的佛教文化,从青州出土的佛像有鲜明的特色,这些都是他创作的灵感。“一块树根在地下埋藏了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佛文化的厚重感同树根的质朴感结合在一起,就是沉甸甸的文化。现在人们到博物馆里去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几百年后,人们也许会到博物馆里去看今天根雕的佛像。”
  根雕技艺手艺人自身思想的深度、宽度,都会决定一件作品的质量。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刘玉恩在不断揣摩经典佛像造型、钻研佛教文化的同时,也阅读了大量与根雕技艺相关的书籍,加入了不少根雕从业者微信群,同他们交流技艺、相互促进,使得自己的作品越来越有个人的风格。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都融入到根雕里面,让这一门古老又传统的手艺在今天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对一件作品的构思需要天赋,更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打磨,现在讲求‘快’‘速度’,但手艺活需要的是‘慢’‘精细’。手艺活很难计算完成一件作品的时长,小的摆件可能十天半月,大件作品可能耗时数个月。但是,我今天刻完了,过上几天又觉着不满意了就得再修改。”刘玉恩如是说。

在根雕的创作中,刘玉恩现在最头疼的是这门技艺将来要传给谁。“树根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根雕创作既是人为艺术,也是自然之美。要守护住这份技艺,既要有心也要有能力。但现在做这个,又累又不挣钱,我问了一些年轻人,人家根本不愿意学这个。现在政府将根雕技艺列为非遗项目,但如果没有人传承下去,那就太可惜了。”刘玉恩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