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贾兆堂
    

基本信息

贾兆堂

性别:男

年龄:80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其他,磨刀匠

从艺年限:49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青州市海岱中路磨刀艺人

所属地区:青州市

师承:父辈

徒弟:

浏览次数:2139

个人简介

贾兆堂,男,1944年生,山东省青州市人,从事磨刀匠生涯至今已有40多年。

从30来岁就开始跟随父辈干“红炉”,打造铁锹、锄头、耙子等乡村生产最常用的农具,捎带着干磨剪子、菜刀的副业。年轻时主要靠打制农具、开山凿石头的铁锤以及车床钻头等工具为生,附带着干磨菜刀磨剪子的活计。靠传统手艺敲敲打打,和铁家伙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但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打造铁制工具的“主业”慢慢地遭到时代淘汰,而磨菜刀这项手艺因为与生活最为紧密的关系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铁制农具开始走下坡路,只有磨菜刀的生意影响最小。铁锹和锄头等工具退出历史的舞台不仅仅是因为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除草剂、百草枯等农药大规模应用于农业也加快了传统农具的消亡。

传统工艺没有了市场,光干磨刀磨剪子这门生意也已经近10年了,磨剪子磨刀十年来,菜刀和剪刀加起来平均每天也要磨十几把,这些年经他之手打磨过的刀具不计其数,有些刀具从开刃到废弃,他这个磨刀匠伴其终身,有些老主户几套刀具都由他开刃,打磨,成了不少家庭的后勤保障。由于上了年纪,现在每个月最多干半个月的活,但尽管如此,骑电动车一天少说也要跑五六十里路,一个月下来跑近千里路,为成百上千的家庭打磨刀具。

个人图片

2_副本.jpg

4_副本.jpg

媒体报道

青州:城市磨刀匠 即将消失的老行当

2018-06-13 11:45   齐鲁网

“磨剪子来,抢菜刀!”曾几何时,这句最熟悉的吆喝声让市井多了几分生活气息,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常能听见的声音即将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走街串巷的磨刀人也将难觅其宗。

近日,记者在青州市海岱中路见到了正在磨菜刀的磨刀匠贾兆堂师傅,在他磨刀的间隙里,记者与他聊起了40多年的磨刀生涯。

齐鲁网6月13日讯

2_副本.jpg

贾兆堂在海岱中路磨刀

今年74岁的贾兆堂,从30来岁就开始跟随父辈干“红炉”,打造铁锹、锄头、耙子等乡村生产最常用的农具,捎带着干磨剪子、菜刀的副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年轻时主要靠打制农具、开山凿石头的铁锤以及车床钻头等工具为生,附带着干磨菜刀磨剪子的活计。”贾兆堂说,靠传统手艺敲敲打打,和铁家伙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但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打造铁制工具的“主业”慢慢地遭到时代淘汰,而磨菜刀这项手艺因为与生活最为紧密的关系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铁制农具开始走下坡路,只有磨菜刀的生意影响最小。”贾兆堂分析,铁锹和锄头等工具退出历史的舞台不仅仅是因为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除草剂、百草枯等农药大规模应用于农业也加快了传统农具的消亡。

3_副本.jpg

传统工艺没有了市场,光干磨刀磨剪子这门生意也已经近10年了,贾兆堂磨剪子磨刀十年来,菜刀和剪刀加起来平均每天也要磨十几把,这些年经他之手打磨过的刀具不计其数,有些刀具从开刃到废弃,他这个磨刀匠伴其终身,有些老主户几套刀具都由他开刃,打磨,成了不少家庭的后勤保障。贾兆堂介绍,由于上了年纪,现在每个月最多干半个月的活,但尽管如此,他骑电动车一天少说也要跑五六十里路,一个月下来跑近千里路,为成百上千的家庭打磨刀具。

“围着城里转,走街串巷,买卖最好做的地方就是饭店林立的地方。”从贾兆堂的经验看,磨刀频率越高说明饭店生意越好,如果长时间不磨刀,说明这个饭店的生意已变得冷清。贾兆堂还说,磨刀的女掌柜要多过男掌柜,磨刀的年轻人要多过老年人,那是因为老年人十块八块的刀不值得磨,而年轻人动辄上百元的刀不会轻易扔掉。

一台手动砂轮,一条绑着棉垫子的长条板凳,一块磨刀石,还有一个自制的固定刀具的工具,构成了贾兆堂简易的工作台。生意来了,是一把锈迹斑斑的剪子,或是一把用钝了的菜刀,贾兆堂先是在砂轮上打磨几下,然后便开始蘸水反反复复地打磨,正反面每磨几次,就用眼光“测量”一番,随即用指头试试刀刃。“正面要平滑,侧面要有较大的弧度,这样才能让切下的东西掉落在案板上,不至于‘跑食’,磨好的刀刃看上去呈一条直线,刀面要光滑平整。”贾兆堂说,好刀不仅切东西时清脆便利,不拖泥带水,磨刀时也掷地有声,容易出活,磨完后看上去锋利、轻快,品质不好的刀则无论怎样打磨都不见功力。“当遇见没有钢的刀或剪子时,我干脆不磨,要磨就磨好,干有价值的活。”贾兆堂说,不论什么年代,童叟无欺是他们这些传统手工艺人都应该坚持的原则。

这个活的工序并不多,掌握了技术后,磨一把刀大概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别看工序简单,但也是一门复杂的技术活,刀面与磨刀石掌握好角度,手要非常稳固,不能让刀刃和磨刀石之间的角度随便变化,力道和角度同样要拿捏得当,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技能,才能真正把刀磨好。

4_副本.jpg

“生活需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就得需要用菜刀,用剪子。”在贾兆堂看来,磨菜刀这项必不可少的传统工艺暂时不会从生活中消失,但不可阻挡的是,磨刀手艺人正在逐渐减少,原来他认识的几个同行,但现在仅剩下了两个,“谁还干这个?年轻人嫌脏嫌累,转悠一天也挣不了多少钱,刮风下雨天不出门就没有活干,而且也没有工作上的保障。”贾兆堂表示,以他磨刀的价格算,磨一把刀收费5元,每天的收入大约在100元左右,再加上老顾客送到家里的活,一个月的收入在两三千元,但现在一般看车床的工人工资也比干这个活强,而且还轻松。

“90年代的时候,磨一把刀大约有1元钱的收入,现在过去了20年,物价上涨了数十倍,而磨刀的工钱基本还在原地踏步。”技术活没有能取得相应回报也是导致传统手艺消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年纪大了,在家闲不住,挣一点算一点,也是解闷,也能给子女减轻负担。”贾兆堂说。


[编辑:青州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