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
年龄:61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茂腔,高密茂腔
从艺年限:48年
单位及职务:高密市艺术剧院副院长
所属地区:高密市
师承:洪雪飞
徒弟:
浏览次数:14042
商咏梅女士,1963年生人,1976年考入五莲县京剧团,1978年改学茂腔,主工青衣、花旦。1984年8月调入高密茂腔剧团,1985年以来,一直担纲剧团女主角,是剧团主要业务骨干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曾受过山东戏曲学院于长志、王梅等五位教授们的悉心指导,1987年8月拜著名表演艺术家洪雪飞(当年全国8个样板戏之一、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扮演者)为师,2003年起担任高密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演员,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40年来,她将满腔热血和壮丽青春献给茂腔事业,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和精湛的演技,在茂腔舞台上演绎着自己靓丽的艺术人生。
40年如一日,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勤奋的工作和扎实的作风,战斗在茂腔演出第一线。她先后主演了30多部传统戏和十几部现代戏。其中有十几出传统戏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录制成光盘,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各地戏迷的喜爱。靠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对茂腔艺术的执着的爱,她带领艺术剧院演职人员,积极进取,不懈努力,无论是剧团还是她本人,都获得了一批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很客观的艺术成果。
1992年,她参加潍坊市青年演员大奖赛,演出茂腔《东京》中赵美蓉《坐楼》一折获表演一等奖;1994年9月,她主演的茂腔小戏《芝麻官断案》参加中国首届水利艺术节山东赛区文艺汇演获演出特等奖;1994年,她主演的茂腔《根的呼唤》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1996年,她主演的传统茂腔《双玉婵》参加山东省地方戏曲邀请赛获个人表演一等奖;2002年10月,她参加潍坊市“文明之夏进社区演出活动”被评为“优秀演员”;2002年12月,她被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局、潍坊市文明办等14家联办单位评为“潍坊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06年7月,参加潍坊市反腐倡廉文艺节目汇演,她主演的茂腔小戏《换婆婆》获演出一等奖;2009年4月,她先后参加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与胶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山东茂腔名家名段演唱会和中央电视台“燕升访谈”节目演出,所表演的茂腔名剧《西京》中的《奔路》一折,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8年,她先后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宣传文化工作者”、“高密市文化名人”;被高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认定为“高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9年,她被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为“高密茂腔传承人”;2010年3月,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近年来,为了传承高密茂腔,把高密茂腔的精华学习好,掌握好,她在负责剧团排练业务的繁忙之余,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剧团老茂腔艺术家焦桂英、张其荣、范云杰等前辈家中拜师学艺,并搜集了大量的演出资料,还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对传统茂腔戏改进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探讨演好现代戏上做文章。2011年“七.一”前夕,商咏梅应邀参加了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唱红戏活动”大型文艺演出。她选择了非常适合活动主题的一部戏《江姐》,经过冥思苦想和数十遍的琢磨练习改编成茂腔参加的演出活动中,取得巨大成功,也让她体会到了改革对茂腔生命力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舞台演出经验的积累和对演出业务、表演技能的感悟,近年来她又在当好主演的同时,先后成功导演了《半夜夫妻》、《赵五娘》、《桃花庵》、《桂花亭》、《火焰驹》、《换婆婆》、《水土情深》等7部传统戏和现代戏,这是商咏梅在从艺道路上取得的又一成果。
在谈到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时,商咏梅却是非常低调,总把成功归功于上级领导的培养和广大演职员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以及支持帮助。并决心与大家一道,继续努力拼搏,把高密茂腔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这朵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艺术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听戏园茂腔:http://www.tingxiyuan.com/maoqiang/ 若想欣赏有关曲目,听戏园等您来欣赏。
2002年10月她参加潍坊市“文明之夏进社区演出活动”被评为“优秀演员”。
2002年12月她被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局、潍坊市文明办等14家联办单位评为“潍坊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
2008年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宣传文化工作者”
2008年被评为“高密市文化名人”。
2008年被高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评为“高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2010年3月,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2012年5月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90年进京演出参加主演的现代戏《盼儿记》获得第二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飞龙杯”二等奖。
1992年潍坊市青年演员大奖赛,演出茂腔《东京》中赵美蓉《坐楼》一折获表演一等奖。
1994年9月主演的茂腔小戏《芝麻官断案》参加中国首届水利艺术节山东赛区文艺汇演获演出特等奖。
1994年主演的茂腔《根的呼唤》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1996年11月主演的茂腔《双玉婵》参加山东省地方戏曲邀请赛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2006年7月潍坊市反腐倡廉文艺节目汇演中,主演的茂腔小戏《换婆婆》获演出一等奖。
2012年4月经多次改编并带领《换婆婆》剧组赴济南,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举办的“联通杯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中,荣获三等奖。
商咏梅
来源: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1日
商咏梅,1963年生人,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原高密茂腔剧团业务团长,国家二级演员,主攻青衣、花旦。2017年6月被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聘为大学美育客座教授。
从事戏剧艺术工作四十多年来,悉心研究老茂腔艺术家们的演唱技巧,得到了茂腔艺术家张其荣和省级茂腔传承人焦桂英等老师的真传,继承了她们原汁原味的茂腔演唱技巧,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茂腔戏曲的研究与创新,经过多年的磨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主演了茂腔传统戏《西京》、《泪洒姑苏》、《莫愁女》、《马前泼水》、《桃花女》、《赵五娘》及现代戏《桃花与杏花》、《李二嫂后传》、《根的呼唤》等现代戏,共四十余台。
商咏梅有着扎实的茂腔演唱功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退休后,于2013年自费成立了高密市咏梅戏曲传承中心和咏梅茂腔剧团。每年培养茂腔新秀二十多名,改编排练传统茂腔戏五台,下乡镇社区宣传演唱茂腔戏130场。无偿为卢家岭敬老院、东小庄敬老院等送戏到家门,活跃了老人们的文化生活。无偿进校园、进妇女健身协会、老年大学等,为几百名会员教授高密茂腔。为培养茂腔戏曲后备人才,星期六、星期天全天为茂腔爱好者培训、排练。为更好的传承弘扬高密茂腔,2014年建立了高密咏梅茂腔传习所,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传习培训方案。为弘扬高密地方文化,传承发展茂腔艺术,大胆改革创新,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1992年参加潍坊市青年演员大奖赛饰演茂腔戏《东京》一剧中的“赵美蓉”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1996年10月,在山东地方戏曲大奖赛中饰演茂腔戏《双玉蝉》剧中的“曹芳儿”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1994年主演的茂腔小戏《芝麻官断案》获中国水利艺术节山东水利文艺汇演特等奖。1995年主演的现代茂腔《根的呼唤》获山东五一精品工程奖。2000年10月,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2000年3月,本人的个人成就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2002年12月,被潍坊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文明办、潍坊计生委、潍坊广播电视台潍坊科技协会等十四家市级单位评为“2002年度潍坊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02年10月,被评为潍坊市《文明之夏、四进社区》活动优秀演员称号。2006年参加潍坊市反腐倡廉文艺节目评选,主演的小戏《换婆婆》荣获一等奖。2008年4月,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文化艺术人才”荣誉称号。同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密文化名人”称号。2009年四月进中央电视台11频道成功的演唱了茂腔《西京》“裴秀英”奔路一折。2010年3月,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6月,在山东新华传媒新校园杂志第六期发表论文《居高声远——茂腔改革创新之谈》;同年7月,在251期山东新华传媒新校园杂志发表论文《浅谈演员的敬业精神》。2013年8月,成立高密市咏梅戏曲文化传承中心,咏梅戏曲培训班;2014年2月,被市妇女健身协会聘请为茂腔戏曲老师,为协会会员教授高密茂腔,学员近百人;5月,成立高密市咏梅茂腔剧团并举办了大型开业庆典晚会,被高密市委组织部授予“党建示范基地”;12月,成立“高密咏梅茂腔传习所”;2015年12月,“高密咏梅茂腔传习所”被命名为第二批潍坊市级非遗传习所。2016年被高密市委宣传部授予“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优秀组织奖”;同年12月,被高密市老年大学聘为茂腔戏曲老师。
主演的茂腔戏《西京》、《泪洒姑苏》、《哑女告状》、《马前泼水》、《莫愁女》、《桃花女》、《赵五娘》、《双玉蝉》、《恩仇记》、《银钗记》、《铁碑怨》、《姊妹易嫁》、《杨八姐游春》等均已被齐鲁音像出版社录制成VCD光盘,畅销全国各地
靓丽的艺术人生
——记高密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商咏梅
2012-06-21 07:57:19
高密茂腔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是高密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以其纯朴的民俗色彩,独特的演唱技巧,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高密民间艺术四宝之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篇通讯要向读者介绍的是,被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为“高密茂腔传承人”,被高密市认定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高密市文化名人”的高密市艺术剧院副院长商咏梅30多年如一日,倾情于茂腔事业的故事。
商咏梅
商咏梅(前左二)与老茂腔艺术家曾金凤(前中)合影
商咏梅(中)与演员们合影
在传统茂腔《杨八姐游春》中商咏梅(左)扮演杨八姐
商咏梅女士,1963年生人,1976年考入五莲县京剧团,1978年改学茂腔,主工青衣花旦。1984年8月调到高密茂腔剧团,1985年以来,一直担纲剧团女主角,是剧团主要业务骨干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商咏梅受过山东戏曲学院多名教授们悉心指导,1987年8月拜著名表演艺术家洪雪飞(当年全国8个样板戏之一、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的扮演者)为师,2003年起担任高密市艺术剧院副院长。30多年来,她将满腔热血和壮丽青春献给茂腔事业,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和精湛的演技,在茂腔舞台上演绎着自己靓丽的艺术人生。
商咏梅在高密“红高粱文化展厅”留影
把工作当一项事业来做
商咏梅是个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每干一项工作从来都是倾注全力,尽职尽责。作为一个茂腔人,她始终把茂腔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而不单纯是为了演戏。她曾郑重的对同仁们说:“茂腔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就要勇于付出,敢于奉献,倾注一生的心血去为之奋斗,不能因为自己的不专而亵渎了这门艺术的神圣。”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5年秋,蔡家站乡一位叫郑淼林的业余作者,创作了一部尊老敬老题材的茂腔小戏《换婆婆》。商咏梅看后认为题材很好,于是就向剧院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改编排练争取上2006年高密市春节晚会的建议。院领导听后大力支持,安排剧院原副院长兼导演宋群对剧本进行改编并导演排练。身为孝女的商咏梅,出于对这部戏的喜爱和对社会上一些虐待凌辱老人现象的厌恶和憎恨,非常高兴的接受了剧院主要领导让她扮演剧中女主角凤美的安排。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在2006年高密市春节文艺晚会上首演成功,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给予一致好评。演出后的一些日子里,不少观众见到商咏梅就说:“《换婆婆》这出戏你们演的真好,对于那些虐待老人的丑恶现象是一个有力的鞭鞑,对孝敬老人的人是一个鼓舞和褒奖。俺们乐意看到更多这样的好戏。”商咏梅听后心里热乎乎的。观众的认可就是对演员最好的奖赏,更增强了她们进一步排好这出戏的信心。经过一番精心打造和改进,2006年7月,《换婆婆》剧组应邀赴潍坊,代表高密市参加了由潍坊市纪委举办的反腐倡廉文艺汇演,获演出一等奖。
2011年10月,商咏梅根据自己的演出体会,发现原剧本中体现尊老敬老主题思想的唱词还不够充分。为了使该剧更有感染力和渗透力,她在对剧本故事情节进行反复推敲琢磨后,自己动手将剧本进行了改编。将凤美娘在劝说凤美时的一段唱中特意加上了四句唱词:“你怎么忍心做此事,婆婆母亲是一样的,尊老养老是本分,传统美德要牢记。”这样一改,使全剧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艺术效果更为生动。
在此基础上,商咏梅又与院主要领导和创作人员一起,对该剧从剧情的发展,音乐唱腔的设计,到演员角色的安排以及服装道具的制作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改进,使之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她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扮演的角色也由凤美改扮凤美娘。这使她从唱腔到动作表演上,完成了从演青衣花旦到改演老旦的跨越。今年4月23日,商咏梅带领《换婆婆》剧组赴济南,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文联主办,省戏剧家协会、省艺术研究所和省演艺集团承办的“联通杯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开幕式演出,荣获三等奖。这是被选中参加有省里领导和著名戏曲专家出席观看开幕式演出的6出小戏之一。
在谈到改编排练这部戏的初衷时商咏梅告诉笔者:这些年来,市场经济大潮波涛汹涌,在经济效益大幅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思想道德滑坡的问题。诸如坑蒙拐骗,损人利己,虐待老人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继续滑落下去,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就要充分发挥戏曲样式易于感染人、打动人,让观众在耳闻目睹中受到熏陶的特点,将剧作打造得生动感人,从而起到弘扬正气,鞭鞑邪恶的宣传效果。所以,我们艺术剧院下决心把这出戏排好演好。希望通过这出戏的演出,让更多的人们做到尊老爱老敬老,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真善美,少一些假恶丑。商咏梅颇有感触地对笔者说:“我在这些年来的演出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凡是反映百姓大众和社会生活的戏,由于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就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赞同和认可,就有生命力。今后,我们将多创作演出一些反映当今生活的现代戏,以更好的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需。
写在演艺上的赤诚
茂腔的魅力往往体现在语言和唱腔设计的韵味之中。为了传承和发展高密茂腔,将这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弘扬光大,商咏梅一直在不懈努力,做着改进和提高的工作。她对笔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剧院业务副院长,一名高密茂腔的传承人,她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传承好高密茂腔,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自己永远的目标和追求。
近年来,为了传承高密茂腔,把高密茂腔的精华学习好,掌握好,她在负责剧团排练业务的繁忙之余,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剧团老茂腔艺术家焦桂英、张其荣、范云杰等前辈家中拜师学艺,并搜集了大量的演出资料,对于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近年来,她还在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对传统茂腔戏做了一些改进的同时,非常注重在探讨演好现代戏上做文章。2011年“七.一”前夕,商咏梅应邀参加了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唱红戏活动”大型文艺演出。她选择了非常适合活动主题的一部戏《江姐》,决定把歌剧《江姐》中《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一段唱改编成茂腔参加演出活动。
为了用茂腔样式充分展现出江姐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商咏梅根据茂腔演唱的特点去选择唱腔,设计动作,塑造和刻画人物。她专门搜集观看了大量的多个剧种中有关江姐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反复研究思考,细心揣摩推敲:在祖国即将解放前夕,江姐在敌人牢房中的那种满怀热爱伟大祖国,憧憬美好生活之情,而自己又将见不到祖国解放那一天时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应该如何去表现江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江姐对党的一颗赤诚之心。经过冥思苦想和数十遍的琢磨练习,商咏梅终于找到了一种自我感觉良好,最能体现出江姐这一英雄人物当时内心世界的表现技巧。
在这个唱段中,商咏梅分别采用了散板、原板、二板和反二黄等多种唱腔,基本上涵盖了茂腔唱腔中的全部板式。通过她的匠心独运,带有丰富感情的演唱,使江姐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高大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演唱获得了圆满成功。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朋友纷纷打电话、发信息向她表示祝贺。有些观众心情激动地说:“你演出了一个当年活江姐的英雄气概和高大形象,看了让人鼓舞,听了让人振奋,使我们通过看演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
这次演唱使商咏梅深深体会到,茂腔不但能够演唱传统戏,而且能够很好地演唱现代戏。同时让她感触颇深的是,要想让茂腔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就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茂腔才更有生命力。
采摘丰收果实
商咏梅就是这样,30多年如一日,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勤奋的工作和扎实的作风,战斗在茂腔演出第一线。30多年来,她先后主演了30多部传统戏和十几部现代戏。其中有十几出传统戏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录制成vcd光盘,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各地戏迷的喜爱。靠着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对茂腔艺术的执着的爱,她带领艺术剧院演职人员,积极进取,不懈努力,无论是剧团还是她本人,都获得了一批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很客观的艺术成果。
就艺术剧院来说,晋京演出登上央视荧屏;一大批优秀传统茂腔剧目重新挖掘整理加工和排练演出;每年都举办一系列诸如“茂腔周”、“茂腔之夏”、“茂腔进社区”等大型演出活动;在创作、排练、送戏下乡和对外交流演出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不凡业绩。今天的高密茂腔舞台,精彩纷呈,好戏连台,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在2009年“九九老人节茂腔周”演出期间,前来高密参加“高密历史文化名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的多位专家学者观看演出之后,一致对高密茂腔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演员们扎实的艺术功底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商咏梅个人来说,从艺30多年来,她靠自己的睿智聪敏和勤奋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在茂腔表演艺术上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1992年,她参加潍坊市青年演员大奖赛,演出茂腔《东京》中赵美蓉《坐楼》一折获表演一等奖;1994年9月,她主演的茂腔小戏《芝麻官断案》参加中国首届水利艺术节山东赛区文艺汇演获演出特等奖;1994年,她主演的茂腔《根的呼唤》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1996年,她主演的传统茂腔《双玉婵》参加山东省地方戏曲邀请赛获个人表演一等奖;2002年10月,她参加潍坊市“文明之夏进社区演出活动”被评为“优秀演员”;2002年12月,她被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局、潍坊市文明办等14家联办单位评为“潍坊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06年7月,参加潍坊市反腐倡廉文艺节目汇演,她主演的茂腔小戏《换婆婆》获演出一等奖;2009年4月,她先后参加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与胶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山东茂腔名家名段演唱会和中央电视台“燕升访谈”节目演出,所表演的茂腔名剧《西京》中的《奔路》一折,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8年,她先后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宣传文化工作者”、“高密市文化名人”;被高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认定为“高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9年,她被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为“高密茂腔传承人”;2010年3月,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经过几十年舞台演出经验的积累和对演出业务、表演技能的感悟,近年来她又在当好主演的同时,先后成功导演了《半夜夫妻》、《赵五娘》、《桃花庵》、《桂花亭》、《火焰驹》、《换婆婆》、《水土情深》等7部传统戏和现代戏,这是商咏梅在从艺道路上取得的又一成果。
一项项荣誉,一顶顶桂冠,是对始终在艺术追求道路上奋力向前的商咏梅的最高奖赏。通过扎实努力,拼搏进取,商咏梅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30多年的从艺生涯,使她从一名普通演员成长为在广大观众心目中享有很高声望的名人,在高密茂腔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谈到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时,商咏梅却是非常低调。她谦逊地对笔者说:“戏曲是一门集体艺术,我的成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培养支持,离不开广大演职员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帮助。荣誉的获得应当归功于上级领导和全体演职员们,我真挚的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理解和信任。我将与他们一道,继续努力拼搏,把高密茂腔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记得当年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高度赞赏了梅花的品质,由此笔者想到了商咏梅的名字。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当笔者问她起名“咏梅”的来历时,她说: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正值学习毛主席诗词蔚然成风。由于对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一词颇感兴趣,那时我就想,要像毛主席诗词中所称颂的梅花那样,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具有高雅纯洁的品质。于是,就取名“咏梅”,以此来表达对毛主席这首词的喜爱和对梅花的赞赏。2000年10月,她个人在高密影剧院举办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商咏梅茂腔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也是突出了“咏梅”这一主题。
今天看来,用这首词来形容商咏梅和她的人生也是很确切的。就如同毛主席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赞颂的梅花那样,她有着梅花那样的傲骨,梅花那样的坚强,梅花那样的胸怀,梅花那样的豪放。所以她能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取得了那么多的成果;才能持之以恒,把茂腔事业当作自己的终生追求,矢志不渝地去拼搏奋斗直至成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也许就是对商咏梅艺术人生的最好诠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一个人的生命以事业和追求为依托时,便会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和强大的推动力。我们相信,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之后的商咏梅,一定会在今后的从艺道路上,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更加完美地表演,更加真情的奉献,向广大的茂腔观众,更好地展现今日高密茂腔的风采。一定会让茂腔这种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让这朵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艺术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茂腔晋京上央视
毛维杰
2009年5月9日
晚,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的演播大厅,“燕升访谈———戏苑百家”高密茂腔专辑节目正在录制之中。高密茂腔第一次上了中央电视台。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一次茂腔晋京。4月19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丽,市文化局长郭延兴率领高密茂腔剧团的精兵强将冒雨赶赴北京。当晚万丽分别约见了中央电视台11频道的主持人白燕升和著名作家莫言,就节目录制的有关事宜达成共识。在莫言家中,莫言又一次谈到高密茂腔剧本的创作、茂腔的发展,并推荐了在网上了解到的茂腔演员。
18点,莫言先生和高密茂腔剧团的演员一同吃过盒饭后开始一同化妆。主持人白燕升也来到演员们中间交流,做着录制前的准备工作。
演播大厅座无虚席,在京高密籍的观众就有200多人,人们怀着急切的心情想听到久违的乡音。茂腔里有着他们的青春和岁月。
“燕升———莫言”的谈话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伴随着欢声笑语,高潮迭起。
莫言:我小时候确实是放过很长时间的牛,因为我辍学比较早,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然后就回家劳动,回家年纪比较小也参加不了太重的体力劳动,生产队里就叫我放牛,放牛时经常会在一个人寂寞的时候,唱两句茂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县茂腔剧团经常到乡下巡回演出。在场院里搭一个土台子,四乡老百姓全部都来了,那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在春节前后,农闲的时候,每个村里头都有自己的业余剧团,也会排演一些茂腔戏上演,我想几乎人人都会唱三句两句的,所以,我想茂腔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的,我们的道德教育、人生的价值观念、历史知识,都是从茂腔戏里学到的。
白燕升:当地有句民谣,说:“茂腔一唱饼子贴到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到指头上。”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但也能看出人们喜欢茂腔到了入魔的程度。
莫言:我还听说一个更神奇的故事。我们高密有很多闯关东的,据说有一个闯关东的老太太生命垂危了,就拿一盘茂腔带往录音机一放,老太太从病床上一跃而起,下来吃了一碗面条就干活去了。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她从长期不听到偶尔听到确实很激动,我自己的亲身经验,我当兵两年第一次回家,一出车站检票口,就听到车站门口小卖部放茂腔的带子,一下子热泪盈眶,至于她唱的什么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一听那旋律,就感觉到过去的一切都回来了。
白燕升:莫言老师讲得非常真切,其实我也有同感。我离开家乡没有莫言老师时间长,算起来也有20年了,但是在其它的一个地方只要听到我的家乡戏河北梆子,我可以什么都不想。有一次莫言老师您知道,其实很想去厕所,结果我忍了两个小时把戏听完,就到了这个地步,所以提到家乡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莫言:我们讲故乡情结,肯定跟每一个人故乡的地方戏密切相连,所以我反复说,假如我故乡有一个主旋律的话,那么就是茂腔。你故乡的主旋律肯定就是河北梆子……
另外,高密是文化积淀比较丰厚的县份,大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刚才提到了我们的“三贤四宝”。最近几年我们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包括振兴茂腔。茂腔这个小剧种,尽管外人听起来没有像我们那样热血澎湃、柔情万种,但是作为一个地方戏,确实有它深厚的历史渊源。
白燕升:是的,莫言老师刚才您提到的高密市委、市政府有关宣传文化部门非常重视茂腔,我去过高密几次,那里的领导告诉我,早在2006年5月茂腔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对培养年轻一代的茂腔演员,作了很多切实的工作,在潍坊戏剧学院办了学习班。
莫言:茂腔学员班招了几十名小学员,上个月回乡探亲我看望了他们。几个月过去,他们已经上路了,唱腔已经有板有眼了,各方面很像那么回事,我想假以时日,高密茂腔会后继有人,我也希望他们不仅仅学茂腔,也要学好文化,也要向兄弟戏种学习,学外边的戏,学习外边兄弟剧种的精华,然后继承,继承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发展,任何艺术如果墨守成规,不图发展,很快就会消失掉,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广泛地吸收,然后才可能有新的生命力,才可能发展下去,实际上茂腔也这样……
白燕升:莫言老师还有一部作品就是《檀香刑》,这部作品在您不满20岁的时候就有了雏形,据说当初就是用茂腔写的?
莫言:《檀香刑》这部小说也是有原型的,是根据发生在高密一个真人真事来写的,1900年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的时候,高密人孙文率领一班人,抗击侵略者,结果被抓住处以极刑,这是一个真实的原型,我写的时候充分考虑茂腔的元素,因为写了这么多小说力图创新吧,后来,想到民间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最宝贵的资源,这里面积淀了我们几千年来所有的信念,因为戏剧集中反映了民族的道德、价值观。我想用小说的方式,或者用茂腔的方式来写我的小说,有这种想法。因为文革期间特别文革后期,每个村里他都编一台茂腔戏,我当时跟我们村里有文化的人试图创作一部脚本,那时候主要是白天劳动太累了,没有那么多时间,经过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写了小说《檀香刑》,把多年这个戏创作的梦想圆了,所以说《檀香刑》是个小说化的戏曲,或者说戏曲化的小说……
高密茂腔剧团的名角商咏梅、孙秀芝、孙红菊、于欢欢、宋风江、夏美华分别表演了《西京》、《元宵迷》、《南京殿》、《赵美蓉观灯》、《宋王游春》、《对花枪》、《梁祝》等唱段。大厅里群情振奋,掌声不断。许多观众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高密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鹏及夫人王蓉蓉也来现场助兴。
高密茂腔剧团进京牵动了高密游子的心,他们设晚宴招待家乡人,乡情浓于水。在欢迎的宴会上一起回忆高密的过去,展望高密的未来,期待茂腔的发展。游子纷纷表达着对高密故土深厚的感情。
解放军某部原政委徐同业说:
看了我们家乡的戏———茂腔,正如莫言讲的那样听着茂腔长大的,所以一看见家乡的人,听了家乡的乡音就非常地激动。所以第一要感谢演员们,万丽部长带的剧团。第二要感谢莫言。莫言是我们市的骄傲,不是你节目很难推。通过这个方式推出来。最重要的是感谢白燕升主持,他给我们这个机会,把我们高密推出去,不仅仅是个戏的问题,把我们高密宣传出去,我们特别表示感谢。
解放军某部政委单既友说:
能在北京、在中央电视台听到我们的茂腔,确实有点震撼,很亲切。这一次组织我也了解了一下,实际酝酿了很长时间,燕升、莫言、卫平还有万丽部长你们这几位主要组织者,在这里头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高密的茂腔推出去,包括莫言今后要创作一个脚本,推出去是一个很重要的脚本。
我们有机会能在北京看到、听到我们的茂腔,真是觉着就是一种感动,整个节目我认为做的非常成功,我们也过去参加了,特别地自然,我和徐政委靠在一起,在这里说:看着很亲切,一直到散了场,我基本上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家乡的领导和演员还同我们见了面,我非常高兴。
整个来讲我觉着节目的切入点抓得很好,用访谈的形式穿插进去,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是我们听到的一个新词,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传承更要传播,戏剧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载体,这个切入点很有吸引力,所以这样一台节目,扩大了我们高密的影响,扩大了高密茂腔的影响,同时增强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发扬,都有极大的益处。
我得谢谢我刚才点到的几位,燕升、莫言、卫平等。我敬大家一杯酒,也祝咱们家乡的戏团在中央电视台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解放军某部副主任王一山说:
感谢高密人民给我们全国的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台精彩的茂腔戏,非常靓丽、非常得精彩。我看了以后非常激动,感谢燕升把高密茂腔带进了这样的中央强势媒体,把我们高密的文化,推向中国,希望下一步推向世界。感谢卫平,我们高密这样的人才,为高密做了这么大的贡献,不仅在文化方面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奉献,特别要感谢莫言老师,他这几年为高密文化的挖掘、发扬、光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祥章(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说:
其实今天心情激动的是我,我来自高密茂腔剧团。第一杯酒还是要感谢白燕升,莫言到底是大家,他说白燕升是上天造就了一个天才的戏剧节目主持人,我听到了很经典的语言。昨天节目从策划到编撰再到两个人的谈话,充分表现了燕升的才能和莫言高水平的表达,因为不是彩排,是现场录制,通过这个节目宣传了高密,也把我们茂腔宣传出去了。
我1965年就参加了高密茂腔剧团,我踏上艺术道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说没有当初的茂腔剧团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茂腔剧团使我迈出了第一步,我在这里深深地对高密茂腔剧团表示感谢。我少年时期的烙印是那时打下的,那时候我们很艰苦,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推着小车下乡,走遍了高密乡村。所以对剧团充满了感情,对家乡充满了感情,我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反映家乡的。
我们今天还在和莫言讨论这个问题,茂腔是不是有待于改革的问题?茂腔有待于改革,有待于发展,茂腔戏是很小的剧种,地域性很窄,昨天燕升讲了我们茂腔在青岛地区、潍坊地区人人爱唱、人人爱听,没有不会唱的,不会唱茂腔那就不是高密人,茂腔深入人心。莫言说一定写一个好的茂腔剧本,搞得全国有影响。所以一个人不管走到什么时候,不能忘了本,我常怀念家乡,剧团来了就像我的家人一样,非常亲。在这里一是要感谢燕升把我们高密茂腔请到了中央电视台,这是了不起的事,一个县级团、市级团能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演出,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昨天白燕升讲了他还没有主持过县级剧团这样的节目,今天他主持得非常成功。所以我对燕升表示再次感谢。这次演出从唱坐念打,从我们唱腔的艺术表演还是很到位的,应该和国家水平可以接近的,大家没有经过那么的锻炼,到了电视台站在大厅上,能有那么好的、潇洒的表演,这充分说明他们的艺术功底很深厚。所以没有茂腔,没有莫言那么好的名片,没有燕升这么一个策划,给我们推介高密,就没有我们昨天很好的节目。现在看不出来,播了以后,我想影响会很大的。今天这是一个很好的盛会,我能在这里举行宴会,大家欢聚一堂感到心里特别地痛快,感觉这才叫家乡的酒,喝得好。大家共同举杯庆贺我们茂腔录制成功!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丽答谢说:
刚才白燕升老师,还有在座的各位老乡,是对我们这一次晋京演出给予了很多激励、鼓励和鞭策,实际上我们来的所有演员以及我们文化局、艺术剧院的几位同志,这几天一直处在这种兴奋、激动、感动当中,特别是我们演员接到晋京演出的消息之后,确实是非常激动、非常地兴奋。我们茂腔尽管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它是一个地方的小剧种,能够走进北京,我们的演员能够登上中央电视台这个大舞台,那确实是不容易,这是我们全体高密人多年的期盼。在中央电视台宣传我们高密,也是我们全体高密人多年的愿望,我们演员登上中央电视台这个舞台,也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一次活动这么成功地举办,确实是非常不容易,凝聚着各位高密人辛勤的汗水,在座的老乡给予了全力支持,可以说让我们非常感动,最让我们感动地就是白燕升老师,白燕升老师我们这几年有缘相识,刚才白主任我们几位老乡都说了,确实好。多年的工作我们结识了,又有缘举办了这次活动,令我们所有的高密人都非常激动。在这里我们所有的高密人,特别是我们这次来演出的全体演员,还有我们局长、院长再一次感谢白燕升老师,所有这次活动都是白燕升老师亲手策划的,所以大家借此机会再次感谢白燕升老师。
节目的正式播出还要等到7月份,我们期待着。愿我们高密的茂腔后继有人,与时俱进,在不远的将来,走出高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高密莫言研究会)
相关链接
清康熙年间,茂腔作为一种演唱形式出现于潍坊、高密、胶州一带,200多年的发展史中,曾叫过不少名字,有“肘鼓子”、“周姑子”、“轴棍子”、“正歌子”等,发展到后期被称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等。最初,在城乡活动只有一个人挨门演唱,艺人们称这种形式为“唱门子”,后发展到“撂地”演出,艺人们在集市广场或街旁道边设点演出,吸引众人前来围观。到20世纪初,在演唱形式上有了突破性发展,出现了戏班,从单纯的演唱向代言体的戏剧过渡,演出场地上有剧中人物出现,从一个演员扮演几个角色发展到一个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并且有了简单的化装,这是茂腔发展为地方戏的雏形。2006年5月20日,茂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茂腔在高密、胶州一带作为地方戏曲演唱由来已久,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茂腔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茂腔的演唱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著名作家莫言也对高密的茂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东半岛居民的喜爱。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凉哀怨之感,最能引起妇女们的共鸣,故茂腔俗称为“拴老婆撅子戏”。茂腔在本肘鼓时期只有鼓、钹、锣等打击乐伴奏,茂肘鼓时期开始使用柳琴伴奏,后来受京剧、梆子等的影响,采用京胡为主奏乐器,按京剧二黄定弦,并用二胡、月琴配合,陆续增添了唢呐、笛、笙、低胡、扬琴等民族乐器。在行当方面,茂腔起初只分生、旦、丑,后来根据京剧行当划分脚色,分工更加细致齐全。
随着茂腔唱腔的成套发展,乐队的伴奏也不断改进。“肘鼓子”只用肘鼓、手锣伴奏,后加入二胡、柳琴,直到加京胡、京二胡、三弦等,但也不能满足唱腔的需要。在演出大型古装戏,特别是大型现代戏时,为了哄托气氛,茂腔乐队不但又加入了笙、笛、扬琴、琵琶、唢呐等民族乐器,还加进了小号、长号、圆号、单簧管、长笛、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打击乐团受京剧影响较深,大都使用京剧锣鼓,但茂腔仍保留了像《单抱鞭》、《七锤子》、《楔橛子》、《四锤子》和《梆子穗》等有独特色彩的茂腔锣鼓点,以别于其他剧种。
“肘鼓子”传统戏多系反映男女爱情、伦理道德等生活片段的小戏,颇受农村妇女的喜爱。有童谣云:“肘鼓子戏,娘们儿的事,姑娘喜欢听,老婆摸上蜜”。经几代艺人的脑记口传和加工整理,茂腔也逐渐形成了传统保留剧目(看家戏),如“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绣鞋记》、《火龙记》、《金刀记》、《丝兰记》、《玉杯记》、《风筝记》)。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万丽与莫言在商讨演出事宜
中央电视台11频道演播大厅“燕升访谈”现场
茂腔《梁祝》选段《十八里相送》演出剧照
市艺术剧院茂腔剧团出版的部分音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