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曹昭元
    

基本信息

曹昭元

性别:男

年龄:60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莲馨香制作技艺

从艺年限:43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省安丘市

所属地区:安丘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7397

个人简介

曹昭元,男,1964年6月生,安丘“莲馨香制作技艺”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莲馨香始创于明代,清末最为鼎盛,一直传承有序。山东省潍坊市安丘莲馨香遵循古法,依据香谱,讲究用料、炮制、配伍。莲馨香的做香工艺历经四代改进,但手工扒香、晒香、封香的传统工艺至今未变,其主要制作流程为:选材料、配料、和料、成型、晒香、压香、扒香、封香、窑藏。制作莲馨香的原料为木粉、天然树脂胶、香精、中草药等。香型分兰花香、檀香、玫瑰香、茉莉香、清白莲馨香、熏香、卫生香等十多个品种。

莲馨香古法制作,香料取自天然,并与中草药合成配制,配方精良,有颐养性情,安神养生的功能。

荣誉证书

  2010年5月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个人图片








主要作品

5cbfffdb9ceaf_副本.png

檀香木香

媒体报道

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 访我市非物文化遗产莲馨香传承人曹昭元


作者:安丘大众网   时间:2017/10/15 8:50:19

 


莲馨香现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莲馨香源于我市石堆镇大莲池村,因该村村东、村西各有一莲花池,且池大、水泥於深,传说莲花池水脉直通东海,村名取其谐音大莲池,香名定为莲馨香。

□记者 李倩

据《安丘百名进士录》和《曹氏族谱》等史料记载,莲馨香自明嘉靖年间至今,历经五代,已有400年的历史。清至民国莲馨香步入了鼎盛时期,牢牢占据着胶东地区。抗战胜利后,莲馨香的生产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建国以后,特别是198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莲馨香的商标后,莲馨香的年产量达到20万封。但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手工工艺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记者就目前莲馨香发展情况前往了石堆镇大莲池村,采访了它的第五代传人曹昭元。

◆秉承祖业 走上制香之路

曹昭元告诉记者,莲馨香自明朝时期就有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戛然而止。“那个年代说制香是搞封建迷信,必须要清除,所有的制香器皿、香灶、香炉等都要上交,而这些被收上来的制香工具,最后都被烧毁了。”说到这里曹昭元一停顿,觉得很是惋惜那些被烧掉的工具。

改革初期,曹昭元的父亲和哥哥,觉得制香技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万不能丢,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笔无价财富,于是,二人就重新拾起了制香手艺。后来,在1983年曹昭元从部队转业回家后,秉承祖业,开始了他的制香之路。“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技艺精湛 产品供不应求

曹昭元继承了祖业之后,先后投资七八万元购买了香箩、挤压机等制香用的工具。在制香过程中,他还研制开发出新的香种,像艾子香、金银花香等都特别受欢迎。曹昭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要数他做的盘香,小的能燃烧三四天,大的能燃烧半个多月,因为农村有“香火不断,子孙满堂”的说法,所以逢年过节,这种香就颇受欢迎。曹昭元的妻子说:“我们家的香因为品质好,所以只要制出来很快就被别人买走。特别是青岛、日照等沿海地区前来买的很多,产品供不应求。”因受天气的影响,制香一般在春秋冬三季,夏天因为潮湿、雨水多所以不适合制香,“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再加上用我改良的机器来制,大约一个星期能制200斤香面子。”制香流程繁琐,时间较长,但必须按部就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因此还没等香制出来,就早早被人预定了。

据曹昭元讲,莲馨香为我国正宗传统工艺品,它真正遵循古法,依据香谱,讲究用料、炮制、配伍。从和料、成型、晒香、压香到扒香、封香、窖藏,其中包含了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曹昭元为记者介绍和演示了制香复杂而精细的整个过程。选料上,莲馨香的主体料为木粉、榆树皮粉和木炭,辅料为香料和色料。配料制作过程中,要将所选的木料、榆树皮切制、粉碎后,采用拣、摘、揉、刮、筛、晒以及切、捣、碾、铲、挫等方法,除去木料中的杂质、水分和变质的部分,使其大小规格均匀。而香料是莲馨香最核心的部分,在选香方面尤为注重,香料为天然香,如沉香、檀香等,也可以有多种中草药的香辛料,如八角等。

目前,曹昭元制作的莲馨香分佛香、卫生香、盘香、蚊香、竹香等五大类,含兰花香、茉莉香、檀香、艾子香等10多个品种。

◆最担心手艺无人传承

因为做工考究、材料天然,莲馨香的造价较高,所以市场价格根本竞争不过工业化生产的香,虽然发展受阻,但曹昭元始终坚持“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这门手艺若到我这儿断了的话,那就实在太可惜了。”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四五十户制香的,现在却没几户了,都觉得造价高,制造工艺繁琐,不挣钱。”

2015年,曹昭元在市文广新局的帮助下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莲馨香制作技艺传习所,他表示很乐意教授愿意学这门手艺的人。每年春冬两季是传习所开课的时间,前来慕名学习制香手艺的人从来没有断过,曹昭元的妻子说:“人最多的时候,屋里都站不开了。”

虽说有人前来学习制香,但是真正用传统手工工艺制香的人还是很少,这是曹昭元一直忧心的事,他说,由于种种原因,莲馨香香学典籍、香谱配方、传统技艺大量遗失和散灭,加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变化,精通制香工艺的人寥若星辰,其传承性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我知道传承有一定的困难,但在我有生之年会把这门手艺一直做下去,也会教更多人去制香,我相信它一定会有变化的。”曹昭元坚定地说。

logo[1].jpg

安丘市“莲馨香”传统技艺香传佳音

  —被潍坊市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更新时间:2009-7-23 8:44:14

  从刘向、李商隐到朱熹、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莲馨香,便是其中灿烂的一枝。安丘莲馨香传统技艺也被列入潍坊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美丽传说“香”传久远

  莲馨香源于今安丘市石堆镇大莲池村。该村多为曹氏家族,家家户户有做香的传统,莲馨香的制作也多为曹氏垄断。清末民初,大莲池村第十五世祖曹续仁最早设立香铺制作莲馨香,为莲馨香始祖。到现在第二十三世孙辈是第八代传人。

  莲馨香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香品。至今,一副绵延百余年的春联依然是大莲池村过年的手选春联。“双池银莲通东海,十里金香纳福祥。”这副春联的作者是该村清朝进士曹一凤,对家乡风调雨顺、太平安康的祈愿。

  从南宋至清末,大莲池村制作莲馨香的历史延续不断,可惜的是传承人无从考证。南宋庆元二年,当时声震北宋的理学家朱熹来安丘避难,点香祭拜当地大贤盖公,求得平安。退休教师王君正告诉记者说,1948年春,朱熹的题词和盖公堂的香炉他均见过,但这些文化遗产都在“文革”期间毁掉了。

  到上世纪80年代,莲馨香的制作生产获得了较大发展,大莲池村集体注册了商标。

  传统技艺养鼻养生

  莲馨香讲究用料、炮制和配伍。不仅芳香养鼻,更是养神养生,开窍开慧。正是因为秉承了这样的理念,莲馨香才成为芳香之物和开慧养生之药。莲馨香从做香、晒香、压香、扒香、封香、卖香,一直到烧香,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手工技艺。其原料为松木粉、榆树皮、香精、中草药,香型有兰花香、檀香、玫瑰香、茉莉香等10多个品种。

  莲馨香的炮制方法经历了四代演变,虽然在压香环节上做了一些改进,但手工扒香、晒香、封香的传统工艺至今未变。在所有的制作环节中,扒香最讲究技巧,要求眼疾手快,扒香条时,手要轻巧,灵敏,是最难掌握的一环,许多学习者要半年以上才能出徒。

  历经风雨莲馨香

  洋溢着传统手工技艺风采的莲馨香既高贵灵动又朴实无华,与中医学、佛学、道学等传统文化理论一脉相承,孕育了齐鲁人的人文精神。

  可是,如今随着人们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嬗变,支持推动中国香文化发展的力量也越来越衰弱。在这种情势下,原本早已融入了书斋琴房和日常起居生活的香文化也渐行渐远,失去了安神养生、美化生活、陶冶性灵的内涵,而主要作为祭祀仪式被保留在了庙宇祭祀之中。

  特别是经历了十年“文革”,莲馨香香学典籍、香谱配方、传统技艺大量遗失和散灭,香学研究和制作工艺中断,其制作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上已近失传,精通制香工艺的人寥若晨星,其传承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历经千年风雨,中国香文化依然是民族与历史的一笔丰厚文化财富,期待更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共同关心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