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窦璋
    

基本信息

窦璋

性别:男

年龄:83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太乙拳

从艺年限:70年

单位及职务:临朐志成武术学校校长

所属地区:临朐县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10485

个人简介

  窦璋,男,194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窦家洼村,现在临朐志成武术学校校长,县政协委员。“太乙拳”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出生武术世家,为继承其父窦来庚的遗愿,自幼随母亲、叔叔习武。在母亲的鼓励教育下,发奋苦练,几十年从不间断。对谭腿、金刚拳、埋伏拳及刀、剑、棍和武当太乙派的醉拳、猴拳、对练等均有造诣。

  1983年以来,经常带子女、弟子参加县级五项全能武术比赛,均获多项奖励,受到当地领导和观众好评。凭借武术功底,曾冒生命危险力顶千斤滚石,解救采石工人。1995年后,连任县政协五、六届委员,均获优秀政协委员荣誉证书,现被政协文史委员会聘为文史委特邀委员,入编国家人事部、中国世界外文局争编的名人录。1998年被潍坊市翔天武术馆聘为名誉馆长、潍坊市螳螂拳研究会会长、临朐县奥星武术学校名誉校长。在家乡开办武术学校,校名任沿用其父亲窦来庚20世纪30年代创办武术社时的名称“志成武术学校”。

  该校开办以来受到武术爱好者和家长及各界人士的好评。由于他对武术造诣颇深,亲授各种拳术、器械,再加上李德成、林素朴都是该校的武术顾问(国家高级武术教练),毕业的学员有的曾被输送到各体育院校及各大保安公司和影视公司。几年来《齐鲁晚报》、《山东省工人日报》、《侨报社》、《潍坊日报》和潍坊电视台均有报道。


荣誉证书

  1995年后,连任县政协五、六届委员,均获优秀政协委员荣誉证书,现被政协文史委员会聘为文史委特邀委员。入编国家人事部、中国世界外文局争编的名人录。

  1998年被潍坊市翔天武术馆聘为名誉馆长、潍坊市螳螂拳研究会会长、临朐县奥星武术学校名誉校长。在家乡开办武术学校,校名任沿用其父亲窦来庚20世纪30年代创办武术社时的名称“志成武术学校”。

  2015年12月第四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奖励证书

  1983年以来,经常带子女、弟子参加县级五项全能武术比赛,均获多项奖励,受到当地领导和观众好评。凭借武术功底,曾冒生命危险力顶千斤滚石,解救采石工人。


个人图片



主要作品

00_看图王.jpg

太乙拳传承人窦璋(英烈窦来庚之子)

image002.jpg

媒体报道

窦氏文化网

访临朐县志成武校校长——窦璋

2011/12/17 17:20:52


图为:窦璋为继承父亲窦来庚遗志所写的自勉

      窦璋   194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窦家洼村,现在临朐志成武术学校校长,县政协委员。出生武术世家,为继承其父窦来庚的遗愿,自幼随母亲、叔叔习武。在母亲的鼓励教育下,发奋苦练,几十年从不间断。对谭腿、金刚拳、埋伏拳及刀、剑、棍和武当太乙派的醉拳、猴拳、对练等均有造诣。1983年以来,经常带子女、弟子参加县级五项全能武术比赛,均获多项奖励,受到当地领导和观众好评。凭借武术功底,曾冒生命危险力顶千斤滚石,解救采石工人。1995年后,连任县政协五、六届委员,均获优秀政协委员荣誉证书,现被政协文史委员会聘为文史委特邀委员,入编国家人事部、中国世界外文局争编的名人录。1998年被潍坊市翔天武术馆聘为名誉馆长、潍坊市螳螂拳研究会会长、临朐县奥星武术学校名誉校长。在家乡开办武术学校,校名任沿用其父亲窦来庚20世纪30年代创办武术社时的名称“志成武术学校”。

图为:窦璋的《中国  武当武术联合会》太乙门派八段会员证           校长聘书

图为:窦璋的名字被《武当武术家大辞典》一书收录

       该校开办以来受到武术爱好者和家长及各界人士的好评。由于他对武术造诣颇深,亲授各种拳术、器械,再加上李德成、林素朴都是该校的武术顾问(国家高级武术教练),毕业的学员有的曾被输送到各体育院校及各大保安公司和影视公司。几年来《齐鲁晚报》、《山东省工人日报》、《侨报社》、《潍坊日报》和潍坊电视台均有报道。



迎中国首个烈士纪念日 太乙拳弟子祭奠抗日英烈窦来庚

2014-09-30 16:59 来源:映象网

9月30日,祭奠抗日英烈、太乙拳掌门人窦来庚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

9月30日,祭奠抗日英烈、太乙拳掌门人窦来庚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

映象网讯(记者 南乐天 文/图)忆英雄光荣业绩,仰英雄铮铮铁骨。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祭奠抗日英烈、太乙拳掌门人窦来庚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乙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

  60名太乙拳传承弟子、郑州市教职工幼儿园未来城分园30余名学生代表及城东路街道办事处未来花园社区代表等社会各界朋友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9时,祭拜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太乙拳传承弟子及爱好者全体立正向太乙拳掌门人窦来庚烈士默哀3分钟,由太乙拳传承弟子代表介绍英烈窦来庚生平事迹,社会各界代表纷纷向烈士敬献鲜花表达敬意和怀念,并进行庄严宣誓。

  据悉, 2014年8月29日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太乙拳掌门人——抗日英雄窦来庚烈士名列其中。

  太乙拳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渊源。抗日战争初期,窦来庚为了民族大义毅然率领众多弟子‘揭竿而起’,组建山东保安十七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使日寇闻风丧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image004.jpgimage006.jpgimage008.jpg

阿谈的世界

阿谈的世界的博客

抗日英烈窦来庚传略

2015-07-16 06:09:43


    001xUDJ6gy6TS5X0kWj7f&690_看图王.jpg

    窦来庚(1900­--1942),字峰山,山东临朐人,抗日烈士,国民党山东保安第17旅旅长,追晋少将军衔,中华武林“太乙门”第二代掌门。2014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窦来庚名列其中。

    一、窦来庚的生平事迹

    临朐县窦家洼村,地处临朐县城东偏南3里的弥河南岸,朐山东北麓,紧邻青州至临沂的交通要津,自古商旅往来通行,兵祸匪患不断,使得窦家洼人见多识广,精明强悍,尚武成风,当地有谑语云:窦家洼的狗都会打拳。

    1900年9月15日(农历8月22日),窦家洼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喜得贵子,年轻的父亲窦继田对儿子寄予远大期望,按行辈字“庚”给长子取名:来庚。受村风熏染,窦来庚自幼习武;1914年14岁从临朐高等小学毕业;1916年16岁与邻村女郎氏合卺,1917年17岁长子窦宝琳出世;同年,窦来庚考入临朐师范讲习所学习。1919年窦来庚19岁考入济南一中,出于对武术的热爱,次年转学到刚成立不久的山东省武术传习所,拜著名武术家“太乙门”高手高凤岭为师,成为其大弟子,得其悉心指教,练成太乙拳、查拳、太乙单刀。“太乙门”第一代掌门为清末武术家徐山,他是太乙拳法、太乙刀法的创始人。太乙拳就是在猴拳、醉拳的基础上融入武当派精髓而独创的一门拳法。徐山的大弟子是高凤岭,高凤岭再传窦来庚。据窦来庚的四子窦璋回忆说:高凤岭并不是“太乙门”掌门,当徐山让其接任掌门时,高凤岭已年过花甲,于是推荐自己的大弟子、武坛新星窦来庚接任。这样,窦来庚就成为了“太乙门”第二代掌门,时间大约在1928年全国国术考试以后。

    1922年毕业后,窦来庚回乡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6年。期间的1923年4月,他赴上海参加了全国武术运动会,成绩优异。1928年3月,中央国术馆成立,28岁的窦来庚考入第一期教授班深造。同年10月,第一届国术考试在南京中央体育场举行,主要项目有摔跤、拳术、长兵器和短兵器。经过激烈的实战比赛,窦来庚凭拳术获得最优等(最优等共15人),成为全国瞩目的武林新星。旋即毕业,因成绩优异,窦来庚被分配到南京中央保健司工作。但这份令别人羡慕的工作窦来庚却不感兴趣,保健司的工作就是服务于达官贵人,这与窦来庚“强种强国,服务民众”的理想相去甚远。1929年,窦来庚毅然辞去中央保健司的工作,去镇江江苏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任国术教员。1930年12月,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著名武术家李景林的主持下成立山东国术馆。1931年秋,南京中央主席林森、中央国术馆长张之江、冯玉祥将军向韩复榘推荐窦来庚,韩复榘邀请窦来庚回山东任省国术馆任副馆长。窦来庚回到济南,但碍于与李景林的师生面子,他先任省立民众体育场场长,并在济南一中和齐鲁大学兼任国术教员。 1931年12月初,李景林遽然病逝。1932年初,窦来庚任山东国术馆副馆长(馆长由韩复榘兼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东国术馆闭馆。期间5年时间里,窦来庚创办“志成国术研究社” 编写了大量武术教材,培训师范班,组织全省国术考试,为山东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1937年10月,山东国术馆的人员包括第三期师范班毕业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警卫武士大队,窦来庚任上校大队长。1938年1月,窦来庚带领武士大队与手枪营一同护送韩复榘参加开封会议,会议期间韩复榘被蒋介石逮捕并押送到武昌处死。

    韩复榘死后,窦来庚决心带领120人的武士大队回乡抗日,于是从开封出发,一路东行,2月走到单县,打出自己的旗帜,改名“国民军义勇队”,一路拼杀,冲破艰难险阻,于当年4月回到临朐。先后驻寺头和南道、北道一带,筹集装备,队伍很快扩展到300多人。窦来庚率部在临朐打的第一仗是收复被鬼子占领的县城。5月11日,窦率部与30多名日军、50多名伪军激战两个多小时,赶走敌人,攻占临朐县城。窦来庚和“国民军义勇队”一战成名,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抗日热情。同年6月21日,800名日军、3000多名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犯临朐城,“国民军义勇队”守城拒敌,窦亲率执法队防守南门。因日伪军势众,装备精良, 义勇队被迫突围出城,中队长魏长礼以下官兵50余人壮烈牺牲。这次战斗从凌晨一直激战到下午3点,击毙日军指挥官1人,打死日伪军70多人。据说,战后益都的鬼子都带黑纱,悼念这个鬼子官。从此,窦来庚成为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8年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国民军义勇队”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17旅,任命窦来庚为旅长。17旅当时向群众宣传抗日的要领是:“国共合作”,“枪口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抗日不分东西南北,抗日不分男女老幼”等。17旅真心抗日,激发了一部分青年和民众的爱国热情,特别是教育界的人士纷纷参加17旅,队伍迅速扩充到3000多人。驻防在福山、八步顶、刘家庄、闫家河、王家沟、夏家庄、蔡家官庄、郭家沟等10几个村,占据100多平方里的地区。

    从1938年到1942年,窦来庚率17旅官兵坚决抗日,先后在临朐城、烟冢铺、黑山、岩头、半中、南流、赵家庄、牛山、盘阳、大郝庄、龙诜铺等地与日伪军大的作战就有20余次,成为临朐抗日的中坚力量。老百姓有歌谣赞曰:“试问抗战哪一个?临朐只有窦来庚。” 17旅是非正规编制,装备简陋,没有军饷、军装、军粮,条件异常艰苦。于是17旅成立了国术队,山东国术馆的原学员是国术队的教官,他们教官兵习练刀术,用大刀与日寇作战。十七旅的大刀远近闻名,七个铜板摞在一起,一刀下去劈成两半,大刀不卷刃、不开裂。这让鬼子和汉奸更加忌惮17旅。

    窦来庚的17旅同共产党马保三的八路军部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1942年夏,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牟中珩听说窦来庚与共产党有联系,下令将其调离军队,委任其为山东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窦来庚拖延40余日,拒不就职。这时,一场生死大战不期而至。

    1942年8月,日军调集驻在胶济铁路线的独立第5混成旅团和第6混成旅团共约15000千多人,在驻诸城伪军张步云一部5000多人配合下,发动了意在消灭鲁苏战区总部的第三次鲁中作战。8月下旬,鲁苏战区总部刚刚转移到国军113师防区中心地带——安丘与沂水交界处的唐王山、虎眉山、擂鼓山一带,日军大部队就紧随而至,组织了所谓的第四次鲁中作战。由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兵力除上次作战的两个混成旅团及张步云一部共2万多人外,还调来了配有100多门大炮的竹林大炮联队,并有10多架飞机助战。整个战役从1942年8月20日凌晨日军对113师发起攻击开始,到8月30日结束。此役战场在安丘西南部、沂水东北部、临朐东部、昌乐南部的四县交界的方圆百余里山区,中、日军队大战10天。其中,消灭17旅窦来庚部是本次日军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8月23日,日伪军3000多人沿益临公路南下合围17旅。窦来庚得到情报后,立即在北福山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会上多数人主张避敌主力,暂时越过益临公路向西部山区转移;窦来庚却主张抵抗,这样可牵制敌人南下的部分兵力,减轻鲁苏战区总部的战斗压力。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整天说打鬼子,鬼子送上门来要还给他一下!”“不成功,便成仁。在此一举,决不转移!”他命令部队坚守阵地。8月24日凌晨,日伪军发起了全线进攻,盘阳方面的战斗尤为激烈,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17旅部队撤退到八埠顶、福山一带,窦来庚亲率部队阻击东面进犯的日军主力。日军炮火非常猛烈,17旅阵地上官兵死伤过半,阵地全线崩溃。在日伪军四面围攻夹击下,17旅好多官兵被俘。下午四时许,窦来庚率余部退至邬家官庄坚守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殆尽,2000多人的17旅只剩不足百人。为保存有生力量,窦来庚下死令让几十名亲随四散突围,身边只留下一名警卫员,这时,鬼子已近在咫尺。据窦来庚四子窦璋说,当时有一名百姓就隐藏在窦来庚附近,亲眼目睹了窦来庚举枪自尽的情形。窦璋说:“鬼子并没有向窦来庚开枪,而是想活捉他。”面对冲上来的鬼子,窦来庚毅然举枪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的心脏,壮烈殉国。警卫员随即被鬼子开枪射杀。至此,十七旅全军覆没。巍巍沂山垂头,向抗日英烈致敬;滔滔弥水呜咽,为不屈英灵献歌。

    二、窦来庚的后代

    窦来庚娶妻两房,皆临朐人氏。大夫人是小脚女人,深明大义,当年亲自做媒,把二夫人娶进家门;二夫人出身猎户家庭,聪明伶俐,从小就练习武艺。大夫人郎氏育有三子二女;二夫人魏欣荣育有二子一女,一子早夭;今尚有两子三女健在。长子窦宝琳,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14期第一总队第十队学习炮科,1938年毕业后即走上抗日战场。抗战胜利后起义加入解放军,曾任解放军炮兵团长。1973年8月回乡探亲途中得急病,去世于临朐县医院。次子窦璟,随窦来庚抗日,在部队中掌管电台,部队被鬼子打散后,跳崖逃生,后从上海辗转去青岛谋生;老年后回故乡养病,2011年在临朐去世,享年93岁。三子窦玮参加川军抗日,后随部队起义参加解放军,曾在北京警卫部队工作,现生活在深圳。四子窦璋在七个子女中最小,生于1941年。窦来庚殉国时,窦璋两岁半,逃难时被鬼子的炮弹炸伤。窦璋回忆说:“当时我已有模糊记忆,现在想起来就像做梦一样,只记得鬼子的炮弹不断从天上落下来,其他都记不得了。”当时窦璋的三姨抱着他跑,一块爆炸的迫击炮弹皮穿透了窦璋三姨的肩膀后又穿进了窦璋的左臂。当时在鬼子追击搜捕下,窦璋的妈妈魏欣荣带着窦璋和窦璋的二姨、三姨、三姐共五个人跳进了一个地瓜井子中(沂蒙山区农民储存过冬地瓜而挖的一种干井,井底两侧有储藏洞)。天下大雨,地瓜井子中灌进的雨水有半人深,他们娘几个躲在里面也不敢出来,地瓜井子里的雨水被窦璋三姨伤口的血和窦璋伤口的血染红了。直到鬼子撤走没有动静了,窦璋的妈妈才拼命喊救命,有老乡听到后,放下大筐用绳子把他们一个个拉上来。没有疗伤的药,窦璋的妈妈就向老乡要来烧纸烧成灰,堵在窦璋三姨和窦璋的伤口上,后来带窦璋的伤口化脓生蛆,里面的炮弹皮竟自行掉落。遍地汉奸,窦璋有家难归,窦璋的妈妈就带着两个孩子在临朐南部九山一带四处要饭。

    鬼子投降后,临朐被共产党接管,作为国民党的遗属,窦璋一家是被革命的一方,仍是有家归不得,继续流浪要饭。转眼5年过去,1947年夏天,国军短暂占领临朐,窦璋的族亲和窦来庚的徒弟听说她们娘仨在九山一带要饭,就去寻找。找到后,窦璋娘仨回窦家洼,却发现自己的祖屋已被共产党农救会改成了学校。没办法,窦璋的妈妈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再次踏上要饭的路,这一次要饭3年。1950年,窦璋和妈妈再次回到窦家洼,村委会把一家闯关东人家的房子分给他们娘仨住。接下来便是无休止的批斗窦璋的妈妈魏欣荣,因为她是“地主婆”。特别是“文革”时期,窦璋的妈妈受到非人的待遇,身体落下病根,终于在1973年11月病逝,年仅59岁。魏欣荣,一位平凡的沂蒙女性,一位苦难的母亲,在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艰难困苦中,坚韧地用伟大的母爱呵护着抗日英烈窦来庚的骨血,把一女一子抚养成人,并把武功传授给他们。窦璋渐渐长大成人,窦来庚的弟弟和在临朐幸存下来的徒弟时常关心他,他们秘密传授给他当年哥哥和师傅传授给他们的武功,目的希望有朝一日窦璋能继承他父亲的衣钵,发扬光大太乙门绝世武功。窦璋少年老成,沉勇刚毅,武艺精进,积50年砥砺,终于成为一代“太乙门”宗师。现年74岁的窦璋在老家窦家洼开设“志成武校”,他正忙长着申请“太乙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宜,据说已获批。他是临朐县政协委员,曾获“山东省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称号。

    窦来庚殉国后,国民政府感其忠烈,在抗战胜利后追晋他少将军衔;现在,台北忠烈祠有窦来庚的灵位。大陆人民政府在1988年追授窦来庚为革命烈士,遗骸迁至朐山烈士陵园,修坟立碑,以表彰其忠贞报国。窦来庚现有亲生孙子7人,重孙7人。谈及父兄的抗日事迹,窦璋自豪地说:“我们一家都是抗日打鬼子的,可以说是满门忠烈。”

    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并向所有抗日英烈的在天之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完稿于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