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86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洼子跑麒麟
从艺年限:68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市临朐县杨善镇洼子村艺人
所属地区:临朐县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9018
张克业,男,1938年生,山东潍坊临朐县杨善镇洼子村人。“洼子跑麒麟”的第四代传承人,该非遗项目的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清朝道光年间,洼子村张奎选、张奎文、张桂林、张作缙、张墨林、张奎远等老艺人最早从浙江绍兴学得麒麟跑舞要领并购回麒麟一对、麟羔一只、旱船四只、高灯一对,回村后传授跑舞要领,开展表演活动,当年春节元宵期间进行了跑麒麟表演活动,受到了全村及周边群众的喜爱和赞赏。自此每逢过年过节,洼子村经常组织跑麒麟表演活动。近二百年来,跑麒麟活动在洼子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成为全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被当地人们称之为“洼子跑麒麟”。
“洼子跑麒麟”从1937年到1945年,销声匿迹八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前后,重新兴起。1966年始,禁演达十年之久。从1979年春,在村支书张继升倡导下,部分老艺人重新扎制麒麟三个,“洼子跑麒麟”重现盛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随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跑麒麟渐渐失去了早年的风光。村里多数青壮年考上大学或外出打工,愿意学习的人很少,这样下去传承前景非常令人担忧。如何将“洼子跑麒麟”长久地传承下去,是张克业等人所焦虑和担心的问题。他注重洼子跑麒麟保护传承,先后采取组织表演,培养新人,县乡调演、巡演等活动,并组织专人调查、搜集、整理成扎制演艺等文章,先后在《文史资料》《临朐古今》等刊物登载介绍。
2011年,由他参与整理的洼子跑麒麟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2014年,列入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2016年,该项目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2015年12月第四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简介
张克叶,男,1938年生,临朐县杨善镇洼子村人。自幼酷爱民间艺术,老艺人舞麒麟他就跟着看,就让他扮演小羔及麒麟送子、马排子等角色,经常参与麒麟表演活动,现为洼子跑麒麟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注重洼子跑麒麟保护传承,先后采取组织表演,培养新人,县乡调演、巡演等活动,并组织专人调查、搜集、整理成扎制演艺等文章,先后在《文史资料》《临朐古今》等刊物登载介绍。
2011年,由他参与整理的洼子跑麒麟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2014年,列入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2016年,该项目列入第四批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洼子跑麒麟表演进景区】
张克叶在洼子村带头组织了百姓舞台,为洼子跑麒麟表演提供了平台和阵地。自己出钱两次更新扎制麒麟兽体道具及相关服装,乐器,音响设备器具。每年组织专题会谈,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培养新型传承人才,壮大表演队伍。目前为止,老中青演出人员有150余人,为该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奠定了人才与团队基础,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洼子跑麒麟
洼子跑麒麟,是流传在临朐县洼子村的传统舞蹈项目,距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清朝道光年间,洼子村张氏族人醵金自浙江绍兴学得跑麒麟动作要领,并购回麒麟一对、麟羔一只、旱船四只、高灯一对,传授技艺,组织表演活动,受到本村及周边村庄群众的喜爱。洼子跑麒麟惯以春节、元宵节为主,演出时伴有各种民间杂耍项目,场面宏大,气氛热烈,对于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研究与发展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洼子跑麒麟表演队】
【麒麟表演—跑窜等动作】
洼子麒麟,沿用浙江绍兴扎制原型,不断改制加工,融入临朐一带地方审美情趣,麒麟扎制更显雄壮威武、光彩照人。头似狮非狮,似龙非龙,角似鹿角,上系红绸,双眼闪亮(配有红灯)。雄者,裹黄布衣身,绘黑红花麟,披有黄色长毛(用好麻编制染色)。雌者,配红衣布身,绘黑黄花麟,披有红色长毛。扮演者均脖系一串紫色铜铃,配以花色腿裤。麟羔,配红色或黄色布衣,绘少许花麟,头上、背上均配有一缕红色长毛。
【麒麟表演—天兽成配】
【老艺人扎制麒麟道具】
洼子跑麒麟表演,由一名精通跑麒麟程序的人担任指挥,手执红灯。以红灯为信号,指挥麒麟表演方位、路线及各项动作。每只麒麟由前后两人扮演舞动,跑头者身材高大,魁梧机灵,进入麒麟体内,两手握好把手,从麒麟口中辨明红灯示意方位及动作,听从指挥摆动麒麟头部,带动尾部表演。演出时,先以热烈喜庆的鼓乐开场,接着在不同节奏的鼓乐中,分神兽降世、拜谒八方、天成之恋、雌母生羔、传教本领、感恩回报、麒麟送子、共迎吉祥八个项目依次表演。表演中,环环相扣,形态多变,趣味各异,情趣喜人。
临朐新闻(潍坊日报) 2016-04-15 17:59
本报记者 范超
“麒麟”乃太平、吉祥神兽,“洼子跑麒麟”饱含着冶源镇洼子一带民间祈祷、神佑、喜迎吉祥、寄托未来的美好愿望,传承已有近两百年历史。近日,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时至今日,“洼子跑麒麟”仍常在民间演出,其文化“触角”已延伸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洼子跑麒麟”的历史
张正义与他的“跑麒麟”
日前,记者见到了“洼子跑麒麟”的第四代传承人之一,79岁的张克业。老人回忆说,清朝道光年间,洼子村张奎选、张奎文、张桂林、张作缙、张墨林、张奎远等老艺人最早从浙江绍兴学得麒麟跑舞要领并购回麒麟一对、麟羔一只、旱船四只、高灯一对,回村后传授跑舞要领,开展表演活动,当年春节元宵期间进行了跑麒麟表演活动,受到了全村及周边群众的喜爱和赞赏。自此每逢过年过节,洼子村经常组织跑麒麟表演活动。近二百年来,跑麒麟活动在洼子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成为全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被当地人们称之为“洼子跑麒麟”。
据了解,“洼子跑麒麟”从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从1937年到1945年,“洼子跑麒麟”销声匿迹八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前后,重新兴起。1966年始,禁演达十年之久。从1979年春,在村支书张继升倡导下,部分老艺人重新扎制麒麟三个,“洼子跑麒麟”重现盛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洼子跑麒麟”的艺术风格
“洼子跑麒麟”沿用了浙江绍兴原形,不断改制加工,头似狮非狮,似龙非龙,角似鹿角,上系红绸,双眼闪亮(配有红灯)。雄者裹黄布衣身,绘黑红花麟,披有黄色长毛(用好麻编制染色),脖系一串紫色铜铃。扮演者配以花色腿裤。雌者,配红衣布身,绘黑黄花麟,披有红色长毛,脖系一串紫色铜铃,扮演者配以花色腿裤。麟羔配红色或黄色布衣,绘少许花麟,头上、背上均配有一缕红色长毛。
每只麒麟由前后两人扮演舞动,指挥者手持高灯指挥表演路线及动作。跑头者需身材高大,魁梧机灵,进入麒麟体内,两手握好两边把手,从麒麟口中明辨红灯,听从指挥,进行表演。跑尾者进入麒麟体内后侧,以跑头者两脚为信号,配合表演摇头、摆尾、蹿跳、奔跑、卧身、踢咬、玩闹等动作,并配以马童随护麒麟左右协同表演。表演时加入“急急风”“马灯步”等锣鼓点,表演者随着锣鼓点节奏的变化分别表演缓、急、轻、重的各种项目及花样。
据张克业介绍,麒麟表演需训练娴熟,统一技法,互通信号,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出跑、跳、翻、踢、滚、蹿、闹、卧等一系列精彩动作,才能表现出麒麟所独有的活灵活现的神兽形态。演出时,先以热烈鼓乐开场,然后进行表演。先后分为:神兽降世、拜谒八方、天成之恋、雌母生羔、拜谢父母、传教本领、麒麟送子、共迎吉祥八个项目。表演中,环环相扣,形态多变。因民间素有“麒麟送子”的传说,故麒羔降生后,常有新婚人家抢回家中,也有盼子人家提前预约,特邀麒麟专程至其宅前表演降子、送子。
由于民间传说“麒麟”乃太平、吉祥神兽,长期以来,洼子村一带民间群众乐于参演,乐于观看,促使麒麟表演传承不衰,且形成了膜拜、尊崇、礼迎习俗。每逢扎制新麒麟或者开始排练演出,均有祭拜仪式。麒麟表演所到之处,皆有红灯、彩旗、鞭炮、礼花及香案礼迎。其表演活动惯以春节、元宵节为主,常在春节前扎制排练,大年初一议定演出计划,正月初五开始彩排加工,正月十五前后三天为演出黄金时间。“洼子跑麒麟”文化活动,成为洼子村响亮的文化名片,在我县内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洼子跑麒麟”的传承
随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跑麒麟渐渐失去了早年的风光。村里多数青壮年考上大学或外出打工,愿意学习的人很少,这样下去传承前景非常令人担忧。如何将“洼子跑麒麟”长久地传承下去,是张克业等人所焦虑和担心的问题。
“洼子跑麒麟”第四代传承人之一张永安一脸忧郁,深叹一口气说:“现在越来越难组织人去学习、表演。虽然2010年以来,我和张克业等组织村中老艺人开展传帮带传授技艺活动,先后动员吸收20余名青年学习跑麒麟跑舞要领,但是多数都在外面打工。当有表演任务下达时,就需要表演者请假参加表演,这样就耽误手头的工作,所以多数人会选择拒绝表演。我们就在考虑给予表演者一定的报酬,但是这个报酬从哪里出就成了现在亟待解决的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