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81 岁
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潍坊核雕,铜印
从艺年限:61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退休) 国家级非遗潍坊核雕传承人传习所
所属地区:潍城区
师承:考功卿
徒弟:于伟军、谈万海、张国华、考名扬、考明杰、周洪宝、朱自清、史洪波、战常伦、解志波、张志刚、、马启德、史同亮、史同刚、百克克、沈建伟、于东、孙东波、苏雪宁、杨金泉、姜明星、周文彬、宋保林、谭程珑、庄天伟、齐斌等。
浏览次数:18060
一、个人信息。王绪德,男,汉族,1943年3月出生,潍坊人,系潍坊核雕第五代传人,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退休。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万印楼印社社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美国国家雕刻协会会员、世界雕刻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省市两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
二、从艺经历。王绪德1962年毕业于潍坊市工艺美术学校,后分配至一家地方文化馆,本专业是铸铜印,但对同事考功卿的核雕“一见钟情”,后师从考功卿从事桃核雕刻。
三、代表作及其艺术风格。他在继承传统、总结前辈雕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粗犷中见细致,并创作了许多形式新颖的作品。他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型,再在其型上雕刻内容,作品有:西厢、红楼、八仙坛、鹿鹤同春罐、松鹤延年壶、松鼠宝葫芦等;他还用桃核雕各种造型的鼻烟壶,作品有:打渔杀家、吹箫引凤、八仙祝寿、精忠保国等;他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种花卉图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禄寿禧的;还用桃核雕刻镶嵌屏风以及堆雕“百花争艳”等。这些创新,极大的丰富了核雕的花色品种,为后学者开拓了新的路子。2011年核雕作品《八仙聚寿》、《松鹤延年》获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
四、艺术成就。王绪德的作品声名远播,《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山东画报》、《风筝都书画集》、《大众日报》等国内媒体多次对其作品进行专门报道;此外他还曾受邀到美国的夏威夷、辛辛那提,德国的柏林、波兹坦、不来梅、开米司等地进行展览和艺术交流;美国雕刻家海波麦瑞特曾经三次来到潍坊,跟王绪德学习桃核雕刻;王绪德回顾总结他40多年的核雕生涯,出版了《怎样刻桃核》一书,《桃核雕刻话古今》、《桃核雕刻该何去何从》和《鬼斧神工--桃核雕>三篇论文也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其传记收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大辞典》、《中国手工艺和雕刻》、美国出版的《中国手工艺和雕刻》等。
王绪德是第一个加入世界雕刻协会的中国会员,许多会员通过各种方式与之进行艺术交流,美国雕刻家海波麦瑞特曾经三次来到潍坊,跟王绪德学习桃核雕刻,到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参观学习,购买桃核作,加强了中美民间艺术的交流,也推动了潍坊核雕艺术的发展。世界雕刻协会主席埃得俄德科林斯基看了王绪德刻的作品后惊叹到:东方艺术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王绪德现从事核雕已经四十余年,但他仍不满足,孜孜以求,并在雕刻艺术中溶进了对人生、对岁月、对自然、对历史、对文化、对风俗的深切理解和感悟,虽然创作了许多高价难求的艺术精品,可从不敢懈怠,一个小小的桃核一刻就是几十天。2007年被评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他正在回顾本人四十多年的核雕生涯,总结学习、实践经验,对爱好核雕的青年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以此影响更多的核雕爱好者,让核雕艺术发扬光大。
王绪德,男,1942年生,山东潍坊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2年毕业于潍坊市工艺美术学校,一直在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桃核雕刻,师从考功卿。系世界雕刻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
他在继承传统、总结前辈雕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粗狂中见细致,并创作了许多形式新颖的作品。他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型,再在其型上雕刻内容,作品有:西厢、红楼、八仙坛、鹿鹤同春罐、松鹤延年壶、松鼠宝葫芦等;他还用桃核雕各种造型的鼻烟壶,作品有:打渔杀家、吹箫引凤、八仙祝寿、精忠报国等;他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种花卉图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禄寿禧的;还用桃核雕刻镶嵌屏风以及堆雕“百花争艳”等。这些创新,极大的丰富了核雕的花色品种,为后学者开拓了新的路子。
王绪德现从事核雕已经五十余年,但他仍不满足,孜孜以求,并在雕刻艺术中溶进了对人生、对岁月、对自然、对历史、对文化、对风俗的深切理解和感悟,虽然创作了许多高价难求的艺术精品,可从不敢懈怠,一个小小的桃核一刻就是几十天。2007年被评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他正在回顾本人五十多年的核雕生涯,总结学习、实践经验,对爱好核雕的青年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以此影响更多的核雕爱好者,让核雕艺术发扬光大。2014.4.21
王绪德,男,1942年生,山东潍坊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省市三级非遗核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市两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万印楼印社社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美国国家雕刻协会会员、世界雕刻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
1962年毕业于潍坊市工艺美术学校,分配到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师从考功卿,从事核雕雕刻。几十年来,他苦心钻研核雕技艺,在继承传统、总结前辈雕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粗犷中见细致,并创作了许多形式新颖的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如花瓶、壶、坛、罐、宝葫芦等,再在其上雕刻内容。作品有:西厢、红楼、白蛇传等内容的花瓶,八仙坛、鹿鹤同春罐、松鹤延年壶、松鼠宝葫芦等;用桃核雕成各种造型的鼻烟壶,作品有:打渔杀家、吹箫引凤、十八罗汉斗悟空、八仙祝寿、精忠报国等;
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种花卉图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禄寿禧的;
用桃核雕刻鑲嵌屏风,内容是以四首唐诗诗意为题材,分别是杜牧的清明遇雨、杜甫的杖藜的行吟、李白的高枕石头眠、孟浩然的骑馿过小桥。还有堆雕“百花争艳”等。2015.4
王绪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员、美国国家雕刻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传承人、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系潍坊核雕第五代正宗传人。
1962年毕业于潍坊市工艺美术学校,所学专业为铸铜印,但对全国著名核雕大师考功卿的核雕“一见钟情”,后师从考功卿从事桃核雕刻,是考功卿大师唯一的正宗弟子。从艺50年来,继承传统、总结前辈雕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粗犷中见细致,并创作了许多形式新颖的作品。他先把桃核雕成器皿型,再在其上雕刻内容。作品有:西厢、红楼、八仙坛、鹿鹤同春罐、松鹤延年壶、松鼠宝葫芦等;他还用桃核雕成各种造型的鼻烟壶,作品有:打渔杀家、八仙祝寿、精忠报国等;他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种花卉图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禄寿禧的;还用桃核雕刻鑲嵌屏风以及堆雕“百花争艳”等。这些创作极大地丰富了核雕的花色品种,为后学者开拓了新的路子。
王绪德的作品声名远播,《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山东画报》、《风筝都书画集》、《大众日报》等国内媒体多次对其作品进行专门报道;此外他还曾受邀到美、德等6国进行展览和艺术交流;世界雕刻协会主席埃得俄德科林斯基看了王绪德刻的作品后惊叹道:东方艺术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美国雕刻家海波麦瑞特曾经三次来潍,跟王绪德学习桃核雕刻,王绪德是第一个加入世界核雕协会的中国会员,促进了中外民间艺术的交流和潍坊核雕艺术的发展,王绪德出版了《怎样刻桃核》一书,其传记收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手工艺和雕刻》、美国出版的《中国手工艺和雕刻》等。
王绪德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省市三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在他把传承作为了第一责任、第一要务,已累计收徒20多人,其中张国华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谈万海、考名扬、张志刚、战常伦、孙东波、沈建伟等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1979年,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展评会核雕作品获三等奖。
2011年,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八仙聚寿》获金奖。
2013年,《夜游赤壁》获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最佳雕刻技法创新奖。
2016年5月,核雕作品在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人立陶琉”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6年6月,核雕《马拉轿车》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暨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青艺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6.6
2007年6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1993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家”。
2007年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省市两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10年获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称号。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届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
2014年4月潍坊市轻工行办、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被评为“潍坊工艺美术核雕界领军人物”。
2017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潍坊核雕四元老技艺传承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万印楼印社社员、中国鼻烟壶研究会会员、美国“世界雕刻协会”会员。
1979年核雕《夜游赤壁》获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展评会三等奖。
2004年获潍坊市书法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1年核雕作品《八仙聚寿》、《松鹤延年》获中国(浙江)国家级非遗博览会金奖。
2013年,《夜游赤壁》获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最佳雕刻技法创新奖。
2014年4月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核雕作品获“金奖”。
2015年4月第三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核雕作品获“金奖”。
2016年5月核雕作品在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人立陶琉”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6年6月核雕《马拉轿车》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暨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青艺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2017年4月核雕作品《八仙祝寿》在第五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暨风筝博览会获得金奖。
2017年5月潍坊核雕《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先后创作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白毛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夜游赤壁》、《马拉轿车》、《花瓶>、《鼻烟壶》等佳作,多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得极高的赞誉。潍坊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先后做过报道,潍坊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画报等多种媒体发表他的作品和事迹。
发表论文有《桃核雕刻话古今》、《桃核雕刻何去何从》、《怎样刻桃核》和《鬼斧神工桃核雕》(获省优秀成果二等奖),四篇论文先后在国内外发表。
首届潍坊工艺美术节照2013.4.24
王绪德曾与恩师考功卿的合影老照片 再次怀念整个潍坊核雕界的恩师---考功卿
2013.4.24
2016.4.17
《王绪德与徒弟们》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2014.4
师傅王绪德在精心指导徒弟谈万海
王绪德收徒--谈万海、张国华、考名扬
《夜游赤壁》
《八仙祝寿》
《十二生肖》
《八仙祝寿》 《马拉轿车》
北楼晓钟 王绪德 刻制
2011年核雕作品《松鹤延年》获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
《西厢记花瓶》
《吹箫引凤》
《精忠报国》
《马拉轿车》
《夜游池壁》
《松鹤延年》
《刘姥姥游园》
《核舟记》
潍 坊 核 雕
潍坊核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含,早在明代,王叔远的核舟已经把微雕记忆达到了顶峰,极具代表性,核雕艺人们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打破了世俗创造出精美绝伦的作品,核舟的复活,王绪德大师功不可没,再现核舟记!传统的马拉古代轿车,仍然保留了古朴典雅的风格,现代的核雕艺人们在核雕的创作上带进了很多现代的元素,使潍坊桃核雕具有独到的风格!
《马拉轿车》
《九美闹龙舟》
《花瓶》
潍坊成立核雕协会 整合艺人传承创新核雕技艺
2015/12/6 14:36:13 中国山东网潍坊频道
中国山东网潍坊频道12月6日讯 今日上午,潍坊市核雕协会成立大会在潍坊大酒店举行,潍坊市文化局、潍坊市文联、潍坊市民政局、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的负责人、潍坊核雕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首届核雕协会会员等共计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潍坊核雕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北派核雕艺术的代表。近年来,随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其项目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挖掘和提升,文化影响力得到了扩大和提高,传承人队伍得到了发展和壮大。潍坊市核雕协会的成立,对于团结更多的核雕艺人,形成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民间艺术的团队合力,对于促进核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相融共生,对于推广区域文化品牌,确立核雕艺术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潍坊核雕协会由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潍坊市核雕从业者、研究者与爱好者联合发起成立,是从事核雕技艺传承、研究、保护的专业性团体。潍坊核雕协会成立后,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凝聚潍坊核雕艺人,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大力推广潍坊核雕的保护成果及经验,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核雕艺术传承的长远规划,促进潍坊核雕技艺的创新发展。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开展活动,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自觉接受社团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核雕传承发展活动,主动承担起传承核雕艺术的历史责任,为促进潍坊非遗保护工作,传承和培育潍水文化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最新动态】潍坊核雕界泰斗
——王绪德老师亲临潍坊国际木雕城核雕培训中心传授心得
潍坊国际木雕城
2015年3月21日,潍坊核雕界泰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绪德老师,亲临潍坊国际木雕城核雕培训中心招生传授心得!
王绪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潍坊核雕第五代传承人)
潍坊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
潍坊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
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山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潍坊市核雕协会会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
王绪德博采众长创新不断
2014年11月24日
王绪德核雕作品《松鹤延年》 (资料图片)
王绪德(左)潜心向师傅考功卿学习 韩钟亮 供图
王绪德的核雕作品 (资料图片)
作为核雕大师考功卿唯一的亲传弟子,王绪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王绪德的核雕作品《八仙聚寿》获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今年72岁的王绪德曾对核雕“一见钟情”,他不仅对核雕做出了多种创新,还与都兰桂、考功卿合作完成了作品《孟浩然骑驴过小桥》,这件三代相传的核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家宝”。
跑到海边观察船只,共刻五个核舟如今只剩一个
11月13日,记者来到奎文区怡和星国际小区,见到了核雕大师王绪德。王绪德今年72岁,面容和蔼可亲,一双刻了一辈子核雕的手上布满了老茧。一谈起潍坊核雕,原本不善言谈的王绪德老人,热情地招呼记者走进他的书房,里面珍藏着他大半生的作品。
记者看到,在一件名为《西厢记花瓶》的核雕作品上,王绪德将小小的桃核刻成了花瓶的样式,在瓶身上根据《西厢记》的内容雕刻上了崔莺莺、张生、红娘等景点人物,使得整个核雕作品古意盎然。另一件名为《夜游赤壁》的核雕作品上,则被王绪德雕成一条船,船上6个人神态各异,4扇门、8扇窗均可自由开合;举起放大镜,可见门窗上刻有40个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较《核舟记》所述更甚的是:一小书童正趴在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双臂,仰头张嘴打哈欠;船头垂下一条锚链,40余环,每环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王绪德告诉记者,刻“核舟”,最难的是刻锚链,因为“刻第一环还得兼顾二、三环”。
每一个从事核雕的人,都对雕刻“核舟”有着特殊的情结。“《核舟记》描写了王叔远出神入化的核雕手艺,是核雕手艺人终生的目标。”王绪德说,为了能够雕刻好“核舟”,他曾经专门前往青岛、蓬莱、烟台等沿海地区,仔细观察各种船只造型,将现实中见到的船只形态付诸刀尖,才能将“核舟”雕刻得出神入化。王绪德一生雕刻了5个“核舟”,其中4个已被核雕收藏者求走,剩下的1个他珍藏至今,不舍得卖。
上班后与核雕结缘,认真执着是考功卿唯一弟子
王绪德师从核雕大师考功卿,是考功卿所收的唯一一名弟子。说起与考功卿的师徒缘分,王绪德不禁感慨万千。
据王绪德介绍,1962年,20岁的他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工艺美术研究所,自己的本专业是铸铜印,在这里他结识了考功卿,并对考功卿的核雕手艺“一见钟情”。
“真是方寸间的大千世界啊。小小桃核,山水、人物、花鸟全都容得下。”最初见到考功卿的核雕时,王绪德叹为观止。“小时候,听小学老师讲过,有人在桃核上刻上了北京天安门,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王绪德告诉记者,等见到考功卿的核雕手艺后,才感叹“何止能把天安门刻到桃核上,世间万物都可以在桃核上重生。”
起初,王绪德只是偷偷跟着考功卿学核雕手艺。“白天还要铸铜印,只能晚上少睡觉加班加点学习核雕。”时间长了,王绪德渐渐感觉,一心两用无法集中精力,一番思考之下,王绪德干脆找到了研究所的领导,表示自己想要一心一意跟随考功卿学习核雕。
“我最初拜师,师傅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反复思考良久。”王绪德说,之所以考功卿会反复思量,主要是太清楚学核雕的不易,核雕集雕刻、书法、绘画多种艺术于一体,学起来费劲,可见效不大。但是,考功卿最终还是被王绪德的认真执着所打动,将自己的核雕手艺悉数传给了他。
师徒两人犹如父子,苦心钻研并创新花色和品种
王绪德拜师后,师徒两人犹如父子。为了刻好“核舟”,他们收集各种素材,研究各种动物的习性、体态和特点,博采众艺,吸收其艺术精华,为核雕所用,并巧妙运用核雕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形象。
王绪德师从考功卿几十年,苦心钻研核雕艺术,并做了很多创新,他先把核雕雕成器皿,比如花瓶、壶、坛、罐等,再在上面雕刻上内容,他还创新性地用桃核雕成各种造型的鼻烟壶和各式各样的戒指,还用桃核雕刻镶嵌屏风,这些都是历史上所没有的,极大地丰富了核雕的花色和品种。
王绪德对作品宛如对待自己的孩子般珍视。大展现场,每有参观者询价,王绪德总是给出两个字:“不卖!”问及原因,王绪德说:“你叫我怎么说呢?我雕一个月,2000块钱给人自己觉得不够本,但他会觉得贵。”另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问题就是“你花多长时间刻一个”。有时王绪德答“这个得一个月”,有时说“一星期”,有时是“最快五六分钟”。他私下里嘟哝:“多长时间?有的东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两件。”
如今,王绪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1996年,王绪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家。2007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山东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10年获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称号。2011年核雕《八仙聚寿》获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
师徒三代共刻核章 精心保存代代相传
王绪德告诉记者,他有一件《孟浩然骑驴过小桥》的核雕作品,是都兰桂、考功卿和他合作完成的。王绪德小心翼翼地从里侧的抽屉里取出了这件核雕作品,记者看到,这件核雕呈黑色,显然已经饱经岁月的洗礼。上面刻画着戴着一顶官帽的孟浩然,骑着一头小毛驴从小桥上经过的情景,孟浩然骑驴仰望,满是潇洒快意的姿态。
王绪德说,这件核雕是前辈师傅都兰桂和考功卿良苦用心的“传家宝”。1984年,考功卿师傅退休前拿出一个椭圆形未刻印底的核章,上面刻着“孟浩然骑驴过小桥”的画面,这是都兰桂师傅用心布的局、用心刻成的。后来,考功卿把这枚核章交给了王绪德,让他把核章刻上印底,让这枚核章成为师徒三人的共同之作。
王绪德告诉记者,这枚核章他收藏了20多年,但一直没定下刻什么内容,直到2008年6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王绪德就把“中华核雕万代传”的印文刻上了核章,边款“师祖布局,考刻之与余刻印款,意在千古之志也。今悉获国之非遗,吾三代愿之大胜矣”。
将三代相传的核雕完成,王绪德感觉终于对师傅们有了交代。“这件核雕以后就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不会再出售了。”王绪德说。
本报记者 李楠
山东高速仁和盛庭“潍坊民间艺术传承大会”盛大举行
一场以“精雕细琢 唯质传承”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在山东高速仁和盛庭营销中心三楼会议大厅盛大举行。核雕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绪德领衔的潍坊民间艺术群体齐聚一堂,就潍坊民间艺术的传承展开了讨论,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潍坊市各界领导、潍坊民间艺术大师和山东高速置业各级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
山东高速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潍坊项目部张文哲致辞
潍坊自古以来,文事昌盛,辈出的历史文化名人使得潍坊的民族民俗文化,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辈出的名人、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在充满齐鲁风范的潍坊大地上,催生、造就、传承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多彩多姿的潍坊民情风俗;使潍坊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继承了内容丰富、独具魅力和特色的民间艺术。但是,老一辈艺术家随着年龄增大,逐渐淡出人们视线,而新一代民间艺人的技艺处于起步阶段;民间艺术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山东高速作为品牌企业,始终以责任企业的规范要求自我,在“用心建造房子”的同时,也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为潍坊民间艺术的传承做一份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高速置业携手潍坊民间艺术协会举办了本次民间艺术传承大会。
核雕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老师现场讲解
下午2点左右,市委各界领导、潍坊民间艺术大师、山东高速置业公司领导、媒体和各界嘉宾陆续来到活动现场。雕刻精细、玲珑剔透的核雕,绚丽夺目的红木嵌银,名扬中外的仿古铜,铸造精细的铜印和栩栩如生的面塑等作品深深吸引了现场参与者。活动尚未开始,他们就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2点30分,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邀请潍坊市原市委秘书长张国华致辞。张国华首先表达了他对山东高速置业和潍坊艺术协会举办此次艺术传承活动的谢意。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支撑,而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一致,因此民间艺术要不断发扬光大不能单靠民间艺人,也不能单靠政府,也要发挥责任企业的作用。张国华说,只有发挥民间艺人、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才能将这些民间艺术不断传承下去,成为永久流传的文化遗产。从这一方面来说,他对山东高速置业积极参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给予的帮助表示肯定。随后王绪德大师深入浅出的表达了他对民间艺术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民间艺术要想发扬光大,除了艺人们要不断磨砺、不断学习外,还要艺人们走出去,与企业、政府进行联合。
现场拜师仪式隆重举行
随后,拜师仪式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民间艺术界已经颇有名气的六位民间艺人,分别向王绪德大师行拜师礼。“真的很激动,能够在老师的门下继续深入研究核雕艺术,我一定会努力深造,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行完拜师礼的史同刚向记者表示。
精美的核雕工艺品现场展示
最后,山东高速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潍坊项目部领导张文哲对参与本次活动的艺术大师、各界领导和媒体记者表示感谢。他说山东的高速公路建设在全国是有口皆碑的,山东高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山东高速置业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经在济南、潍坊、威海、烟台、枣庄、滕州等多处建设房地产项目。他表示,在把山东高速的品质通过地产体现出来的同时,也要把山东高速的企业内涵移植过来,把山东高速对社会的责任感体现出来,用建设高速公路的标准和要求来建设我们的房子。同时以高度的企业责任参与社会发展,给予民族文化的传承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张文哲表示,山东高速仁和盛庭二期项目即将面市,在做好项目品质的同时,会将更多文化移植进来,努力将仁和盛庭打造成品质项目、人文项目和生态项目。
核雕大师王绪德新收五徒弟
2012年3月20日,在一场以“精雕细琢 唯质传承”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中,数位民间艺术大师齐聚一堂,就潍坊民间艺术传承展开讨论,其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绪德现场收徒五人。他说,他之所以收这么多徒弟,就是怕这门手艺不能好好传承下去。潍坊的民间艺术,像核雕、嵌银、仿古铜、年画、铜印、风筝、剪纸等享誉中外。但是,近年来,艺人队伍逐渐老化,加之很多民间艺术经济效益不理想,难以吸引年轻一代,艺人数量不断减少。活动中,五位核雕爱好者向核雕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日,在一场以“精雕细琢
唯质传承”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中,数位民间艺术大师齐聚一堂,就潍坊民间艺术传承展开讨论,其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绪德现场收徒五人。他说,他之所以收这么多徒弟,就是怕这门手艺不能好好传承下去。
桃核雕刻何去何从
桃逸居微博http://taoyiju.blog.sohu.com/147204985.html
一、桃核雕刻的历史源流
桃核雕刻源远流长,究竟起源何时,尚难考定,查阅古典史籍,宋代(960-1279)中期就有它的文字记裁,到了明代(1368-1644)已是极为昌盛,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已成为皇室官妃、达官贵族的把玩珍藏之品,皇宫里有专刻桃核的能工巧匠,为皇窜大臣雕刻桃核艺术晶,供其玩赏。当时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是一个核雕迷,并亲自操刀,且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到了清朝1644-1911)核雕名匠更是层出不尽。乾隆年间(1735—1795)桃核雕刻艺人仕上元,当时被誉为“鬼工”。沈君五.宋风起等都是有名的桃核雕刻艺人,橄榄核雕艺人宋租章、湛谷生所雕的橄榄核舟也是难得的珍品,它的绝妙之处是把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用行楷刻在厂舟的底部,使其作品有了进一步升华。
二、潍坊桃核雕刻的传人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治经济逐渐衰退,在皇宫里的核雕艺人也受到冷落而流散各地。有一绰号叫张大眼的桃核雕刻艺人,从京都流浪到山东诸城以卖艺为生。1880年,潍县都家村的都谓南到诸城贩卖皮货,结识了张大眼。张的核雕技艺虽好,但以此维持生计却极为艰辛。在张贫困潦倒的时候,都渭南慷慨解囊,使其解脱困境,张十分感激都的帮助,遂把核雕技艺授于渭南。都谓南回潍后一心扑在核雕上,废寝忘食,他的这种技艺兴趣,随时都熏陶着他的儿子都兰桂。都兰桂从小随父学艺,进步很快,不到二十岁,其技艺已超过他的父亲。都兰桂的作品很具备民间艺术的特点,布局简练,朴实大方,不拘小节,概括性强。他三十多岁雕刻的马拉轿车,参加了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了最优等奖牌,名扬中外,轰动一时.在他的家乡,无人不知都兰桂的大名。桃核雕刻在潍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考功卿巧拜名师——都兰桂
在名震四方的核雕艺人都兰桂的影响下,周围有不少人也在尝试着雕刻桃核,但终因无师指点半途而废,成功者几乎没有。都家村附近有个考家村,村里有一酷爱核雕的青年考功卿,很是崇拜都兰桂的核雕艺术,便想方设法求师学艺.他通过同学的关系结识了部兰桂的儿子部洪英,并交为好友;拜了磕头干兄弟,这样考便有机会在都家经常逗留,对干父都兰桂特别殷勤,都兰桂见考功卿精明干,虚心好学,且诚实可靠,便收留为徒正式授艺。都兰桂同时教着三个徒弟,一是他的亲儿子都洪英,二是他的女婿于学修,再就是他的干儿子考功卿。三个徒弟中惟独他的亲生儿手艺最差,几乎不能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人也挺聪明,但他更感兴趣的是六?八卦。他的女婿于学修热爱文学,学习核雕只是一时的兴趣,下不了苦功,学了一个半载,便另辟门径教书去了。考功卿从心里热爱核雕,是想尽法子来投师学艺的,学起来格外起劲,加上天资聪颖,技艺提高很快,常得到师傅的好评,这样考功卿便成了都兰桂宗室里的唯一门生了。考功卿从师四年,便能雕刻各种类型的核雕作品。1932年,考功卿辞别师傅,以潍县扣雅斋嵌银分号的牌子在青岛为扣雅斋收嵌银活,兼营核雕。
四、周总理关心核雕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人来到潍坊,了解核雕艺人的情况,并指示在四个月内刻七件作品,周总理要带着出国作礼品用。潍坊市政府立即派人把考功卿从考家村找来,安排到潍坊嵌银厂(当时是生产合作社)工作。考功卿听说周总理要作品,非常高兴,特别精心地赶制了六件作品(西厢、红楼、许仙游湖、八骏图、鹿鹤同春、寿星)。中央受到考的作品后,来信对考功卿的技术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奖励,并指示要带好学员,把技艺传留下去,为祖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1956年在市文化馆馆长郭稼生的建议下,考功卿又为毛泽东主席刻了四件礼品(马拉轿车、寿星、松鹤延年和嫦娥奔月),在毛泽东诞辰日前送给了毛泽东主席,收到了中央国务院的表扬信和奖金。同年给罗马尼亚文化部部长刻了“十美釆莲船”和“松鹤”两件礼品,受到了罗方的高度赞扬,并回赠考功卿“世界美术册”一部和“奖章”一枚。1957年共青团潍坊市委送给毛主席一支红木嵌银手枚,手杖的顶瑞有考功卿用桃核刻的九条龙。
五、考功卿收徒——王绪德
1962年9月,市政府把考功卿调到新成立的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安排在铸铜印工作室。当时我和王昌年正跟于树千师傅学习铸钢印,我看到考师傅刻的桃核作品非常优美,对此我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白天仔细观察考的作品,记在心里,晚上便刻了起来,刻好了我就拿给考师傅看,他看了我刻的谷子、鹌鹑,感到还有些意思,便对我说:“你要是真心想学我就教你,这个东西看着不起眼,很吃工夫,不光是刻,还要学着写字画画,你这个精神很好,学东西就是要着了迷才行。”同时又给我纠正了一下持刀的姿式和用刀的方法。考师傅的这一番话,使我非常高兴,非常感激。当天的晚上我就找着研究所的领导,提出要学习桃核雕刻的要求,井汇报了我学刻桃核给考师傅看后的这一过程。我这要求正迎合了领导的意图,从此我们的师徒关系就正式确立了。我们师徒犹如父子、胜过父子。为了刻好核舟,我们师徒曾到过青岛、蓬莱。烟台沿海一带,观察各种船只的构造,收集各种素材,经常研究各种动物的习性、体态和特点,并博览众艺,吸收绘画图案以及其他雕塑艺术的精华,为核雕所应用,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巧妙地运用桃核上的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形象。如:三国、水浒、西厢、红楼、白蛇传、西游记、嫦蛾奔月、十女散花.马拉轿车.夜游赤壁等历史、神话故事、芙蓉鸳鸯、鹿鹤同春、八骏图、十二生肖动物累、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欧阳海、刘英俊、农业大丰收、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现代题材的工农兵模范英雄人物;岱岳雄姿、龙潭瀑布、高山流水等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都能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表现得或玲珑剔透,或稳妥大方,或滑稽幽雅,使人看了爱不释手。
1963午,单位领导要求桃核雕刻的内容要创新。多刻下农兵人物。我是一个青年。接受比较快,当时我刻了烈火中永生、洪湖赤卫队、芦荡火种。当我看到了董希文的油画百万雄师过大江后,我想这题材正适合刻核舟,就和考师傅商议着刻“百万雄师过大江”,我这一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和支持,形成了一个必须刻和必须刻好的局面。经过多次切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师徒每人刻了两只核舟“百万雄师过大江”,刻好后领导很满意。当时的市委书记郑伟民指示把它拍成照片放大,在市区显眼的窗口上陈列,让全市人民都看到它。这样才形成了桃核雕刻“百万雄师过大江”轰动一时的局面。这四只核舟在1964年4月参加了省工艺美术展览会和省工艺美术工作会议,我师傅考功卿和研究所的所长徐培基、风筝艺人胡镜珠,被评为山东省老艺人(全省共十二人),颁发了委任状,受到了省领导的特别接见。前几年,我市出版了一本《乡上瑰宝》的书,上面把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核舟说成是都兰桂刻的,这是不对的。
六、王绪德在桃核雕刻上的创新和发展
1、把桃核先刻成各种器皿型,再在其型上雕刻内容。作品有:八仙坛.鹿鹤同春罐、松鹤延年壶、松鼠宝葫芦、白蛇传、西厢、红楼梦等内容的花瓶。
2、用桃核雕各种造型的鼻烟壶。作品有:打渔杀家、吹箫引凤、十八罗汉斗悟空等。
3、用桃核刻制戒指。有各种花卉图案的,十二生肖的,福禄寿喜的。
4、用桃核雕镶嵌屏风和堆雕“百花齐放”。
七、潍城桃核雕刻的现状
据调查了解,桃核雕刻在中国分布的地区有十几个,北京、河北、沈阳、西安、贵州、广川、苏州、湖南、青岛、烟台、潍坊等地。各个地区的营销情况部不是很好。生产方式大部分是个体操作,有的只是酷爱这种艺术,只有广州,苏州、潍坊和西安的核雕者是有工作单位的,有工作单位的其技艺相对比较高。在销售方面,粗糙的产品比高档的作品还活跃些。仅维持生计还是很艰辛的。总的来说核雕的市场处于低谷状态。为什么核雕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而不及其他艺术呢?如木雕、根雕、面塑、风筝、剪纸等。我找了一些原因,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l、从事核雕技艺的人太少,可以说足风毛鳞角吧。原因一是难度大,短期内不易出成果。二是经济价值不高。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件好的作品,光是选材就不容易,构思创作就更不容易。花时长创作难,制成后贱卖舍不得,高价无人买,这是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核雕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桃核的可塑性远远不及木、石、泥.面等材料,受到固定形态和复杂纹理的极大限制,因此要达到核雕技术的自由创作,谈何容易。
2、核雕艺人之间的交流甚少。我起码看过三篇文章说是核雕这一珍奇艺术早已绝迹。核雕艺人之间所以交流甚少。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太弱,就我个人而言,有那个想法而没有那个经济力量,舍不得花钱。交流少,闭门造车,在有限范围的小天地里感觉了不起,不知天外有天,竞争意识差,也就形不成大气候,当然作者就无法去考虑如何发展中国的核雕事业,并把它推向世界。
3、缺少对核雕艺术大张旗鼓地宣传。任何事业不宣扬、不广告不行。好酒不怕巷子深,在信息发达的时代里是行不通的。例如,明代王叔远刻的核舟之所以被人们推崇倍至,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魏学尹写的古文《核舟记》,中学课本上选用了这篇文章,全国及海外部知道王叔远刻核舟的成就,被人们捧为至尊。去年3月3日美术报登了一篇《<核舟记〉与明代桃核舟》的文章,说是在宁波发现厂土权远刻的核舟(刊有照片),雕刻时间晚于魏学尹《核舟记》中的核舟。我仔细看了照片,才真正体察到文学家艺术夸张的魅力和宣传所起到的作用。
究其原因,问题还很多,如怎样评估桃核雕刻艺术的价值,怎样使更多的人爱好核雕作品,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爱的人越多,爱的越深,艺术价值也就随之提高,从事桃核雕刻的人也会多起来,也就会形成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并造成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的局面,从而促使桃核雕刻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桃核雕刻是我国非常亮丽的艺术瑰宝,我们有责任把它传留下去,外发扬光大,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了,那将是对历史和人民的一种犯罪。一定要尽上我们的力量挽救它,使核雕艺术永远流传下占,向更高的境界发展。
《夜游赤壁》:活灵活现《核舟记》
—— 访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核雕传承人王绪德
2010.1.5
核雕艺人王绪德(记者 陈长礼 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很多人对这段文字都不会陌生,这是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核舟记》一文中的文字。
《核舟记》是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生动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核雕作品。而记者日前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的“走进手工作坊——— 第五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上,就见到了一件比《核舟记》中所描述的核雕精巧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夜游赤壁》核雕工艺品,其创作者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美国“世界雕刻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核雕传承人王绪德。
王绪德今年已经69岁,但行动、言语间显得很有精神,没一点老态。他告诉记者,他在1962年从事的是铸铜印专业,后来拜全国著名核雕大师考功卿为师,是其正宗弟子,之后便一生致力于核雕艺术的发展创新和各种印章的刻制工作,算来已经40多年时间。
王绪德指着身边展柜中的核雕作品介绍,这次展出的“十二生肖印章”、“八仙聚寿鼻烟壶”、“西游记鼻烟壶”、“花瓶”等几十件作品都是他的精心之作,尤其是《夜游赤壁》,更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记者仔细观看这件作品,只见一枚重不过几钱、长不过一寸的桃核,被王绪德雕成了一条船,船上主要的4个人神态各异,4扇门、8扇窗均可自由开合;用放大镜细看,可见门窗上刻有40个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而仔细观看,还可发现舟中有一个小书童趴在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双臂,仰头张嘴打哈欠,这是以前的作品中没有的。另外,记者还注意到船头垂下一条锚链,大约有40余环,每环小如半个米粒,细如发丝。王绪德说:“这是最为难雕的一部分,别看这么一点东西,大约要用10天才能刻完,因为刻第一环时得兼顾二、三环,还要考虑环环相扣,不能有一丝断裂,所以非常见功夫。”
王绪德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核舟”,他共创作过4个。最早的是1974年刻的,1980年和1992年左右各刻了1个。这3个都被单位找到买家售出了。这次带来的是1994年雕刻的,也是他迄今最为满意的一件。“我2003年退休了,而随着年龄越来越老,像这样的作品已经很难雕刻出来了,因为雕刻一件核舟至少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很费工夫,年龄老了,做起来就费劲多了,所以这个可以留给自己了。”“有的东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两件。师傅考功卿一辈子就刻出两个核舟。刻核舟是最考验技术的,书法、绘画什么都得兼顾。不像刻花瓶类的普通作品,只要找到形状合适的桃核基本就能刻成。所以这是核雕中的顶尖品,一般人做不了。”王绪德对核舟的雕刻也是感触颇深。
但相对于核雕创作的辛苦,王绪德更担心这门绝艺的失传:“我收了10多个徒弟,但都不是专职干这个的。所以无法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上面,雕刻技艺也还都不成熟,稍微复杂的就不行了。而核雕创作学起来费劲,没有产量,见效益较难,所以很多人学起来也不很专注。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担心这门手艺失传了。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个问题,别让老祖宗留下来的绝艺在我们手里失传了。”
最怕核雕艺术失传 奇人王绪德复活
2009/2/11 10:02:25北京青年报
亮相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在桃核上“再现”经典中学课文———
盛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上,山东潍坊人王绪德的展位,摆着几个他琢磨了近半世纪的小小桃核——实在不起眼。但正是“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让核雕在世界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在这个流行“求规模求速度”的时代,王绪德,做了中国核雕艺术最好的代言人——使《核舟记》所述栩栩如生“复活”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我们都读过中学课文里的《核舟记》,但都没见过真的。”9日在京开展的传统技艺展上,偶有人在核雕展位前驻足,都会感慨一句。重不过几钱、长不过一寸的方寸桃核,被王绪德雕成一条船,船上4个人神态各异,4扇门、8扇窗均可自由开合;举起放大镜,可见门窗上刻有60个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较《核舟记》所述更甚的是:一小书童趴桌上酣睡,一小和尚伸展双臂,仰头张嘴打哈欠;船头垂下一条锚链,40余环,每环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王绪德告诉记者,刻“核舟”,最难的是刻锚链,因为“你刻第一环还得兼顾二、三环”。
1962年,20岁的他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分配至一家地方文化馆,本专业是铸铜印,但对同事考功卿的核雕却“一见钟情”。“真是方寸间的大千世界啊。小小桃核,山水、人物、花鸟全都容得下。”今年100周年诞辰的考功卿,是著名核雕艺人都兰桂的亲传弟子。1960年去世的都兰桂,有仨徒弟,一为儿,一为婿,一为考功卿,但儿、婿均未成气候。
陪同来京的王妻告诉记者,考功卿“给毛主席、给周总理都刻过东西,只是没多少人知道”,他一辈子只有王绪德一个徒弟。徒弟最初拜师,师傅并未答应。“师傅太清楚,它集雕刻、书法、绘画多种艺术于一体,学起来费劲,可见效不大,所以核雕今天发展得不那么好啊。”
大展现场,每每有参观者咨询核雕价格,王绪德总是两个字:“不卖!”问及原因,王绪德道:“你叫我怎么说呢?我雕一个月,2000块钱给人自己觉得不够本,但他会觉得贵。”
除了展品价格,另一个频率最高的问题就是“你花多长时间刻一个”。别人问,有时王绪德答“这个得一个月”,有时说“一星期”,有时是“最快五六分钟”。私下里,王绪德嘟哝:“多长时间?多长时间?有的东西一生也就刻得出一两件。”——王说的是师傅考功卿刻《核舟记》里描绘的“赤壁夜游”。“师傅一辈子就刻出两个‘核舟’。”王绪德刻核舟,就是受考功卿影响。“上世纪60年代,我刚跟他开始学艺,他就跟我叨叨《核舟记》里王书远刻的什么样。”把玩核桃47载,王绪德共刻出四个“核舟”。“1974年刻了一个,1980年左右刻了一个,1992年刻了一个。这三个都被单位给找了买家。”带来参展的,是他1994年的作品,也是他迄今最满意的一件。“我2003年退休了,就可以把它留给自己了。”
王绪德说:“刻‘核舟’是最考验技术的,书法、绘画什么都得兼顾。不像刻‘花瓶’,只要找到形状合适的桃核基本就能刻成。”他退休前,就寻摸到过一个适于雕“核舟”的桃核,可至今也没开工。“脑子里有数了,灵感到了,才能动刀,不然浪费了这材料。”
王妻告诉记者,王绪德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担心这门手艺失传了”。
“奥运核雕”问世
潍坊新闻网 2008-04-09 09:05:17
4月6日,在城区齐鲁文化古玩城内,我市著名核雕大师王绪德向记者展示刚刚完成的“奥运核雕”作品。
潍坊新闻网4月9日讯 这枚“奥运核雕”用桃核雕成,长约3.5厘米,宽约3厘米。核雕正面图案由奥运会会徽和奥运五环以及“中国北京欢迎你”字样所组成,背面则雕刻了奥运五福娃,立体感强,栩栩如生。
据了解,潍坊核雕技艺始于晚清,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记者 张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