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男
年龄:83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聂家庄泥塑
从艺年限:76年
单位及职务:高密市华伟泥塑中心艺术顾问
所属地区:高密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9555
聂佩斗,1941出生,从事泥塑艺术66年,共收徒86人。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高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自幼跟随祖父学习泥塑的全套艺术操作程序,并熟练掌握了整个工艺流程,在聂家庄泥塑造型粗狂豪放、构思巧妙、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构思,首创特大泥塑如人物菩萨、胖娃娃、动物老虎等,本人是《吉祥三宝》《五福老虎》《五福狮子》《五福麒麟》《麒麟送子》的创始人,并创作了能放在水里的泥塑作品。
作品独具形、色、声、动四大特点,造型古朴、稚拙典雅、设色精炼、绘画多样、形象逼真、色泽鲜艳、永不退色、栩栩如生。并独创“泥老虎”面上的“下垂花”,独创的制哨技术,使得“叫虎”无一出现“哑虎”。并独创发明了独有的能动的泥塑。
作品总计270余种,天上飞的鹿鹤同春......水里游的青蛙、鱼......,地上走的禽兽俱全;人物有胖娃娃、菩萨、观音、八仙......;能摇的有摇猴、摇鸡、鸳鸯......从五厘米到一米多的大小均有。2014.3.15
聂佩斗,男,1941年8月出生于姜庄镇聂家庄东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二十二世传承人,潍坊市级聂家庄泥塑代表性杰出传承人,高密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自幼跟随祖父学习泥塑的全套艺术操作程序,并熟练掌握了整个工艺流程,一生追求泥塑艺术的提升与发展。是古祥三宝》、特大《五福老虎》、《五福狮子》、《五福麒麟》及《麒麟送子》的创始人。
在聂家庄泥塑造型粗狂豪放、构思巧妙、形神兼备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大胆创新,独创泥老虎面部的“下垂花”,首创特大泥塑如人物胖娃娃、菩萨、动物老虎等,并创作了能放在水里的泥塑作品青蛙、金鱼,能动的泥塑天女散花、七品芝麻官等,作品独具形、色、声、动四大特点,造型古朴、稚拙典雅、着色精炼、绘画多样。
80年代初期,在市政府倡导挖掘恢复聂家庄泥塑期间,协助市、镇文化主管部门恢复泥塑作品近100余件,参加了“首届潍坊风筝节”,并在节日期间将泥塑作品赠送贵宾及外宾。
1984年,为文化馆焦岩峰老师设计作品270余种,品种有天上飞的鹿鹤同春等,地上走的动物老虎、狮子、麒麟(5厘米至1米左右)等,人物菩萨、胖娃娃等,放水里的青蛙、金鱼等。焦岩峰、鲁鸿恩两位先生为弘扬高密民间艺术编导拍摄《民俗瑰宝》电视资料片,其中,全部泥塑作品和泥塑制作过程全在本人家中取景。同年,参加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山东高密民间美术展览”轰动京华。
1986年被安徽省教育厅聘请担任凤台茅仙风景区工艺品厂厂长。并为李家营工艺品厂设计制作泥塑10余件参加广交会,所有展品出了口,得到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普遍欢迎。
1999年9月,特大泥塑作品《叫虎》荣获高密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民间艺术精品展”优秀奖。特大《五福老虎》、《五福狮子》、《五福麒麟》及《麒麟送子》被各级领导和专家收藏,并作为民间创作重要作品写进高密四宝丛书之《聂家庄泥塑》一书中。
2005年,美国友人亲自上门送来照片定做泥塑小狗,经本人塑成后出口,赢得美国友人的赞赏。
2008年潍坊日报刊登了泥塑作品《老虎生威》,对本人及作品进行大幅报道。
2011年3月荣获“山东省文化厅农业优秀文化人才”,4月荣获“中国(潍坊)第四届文化艺术交易会银奖”。
2012年荣获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化艺术交易会“观众最喜爱的民间艺术精品”。8月青岛半岛都市报详细报道了本人作品形、色、声、动的特点及“能放在水里的独特作品”,高密电视台相继做了报道。
2013年作品被录入《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第532页)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第698页)。
2010年12月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3月荣获山东省文化厅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2016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工艺美术聂家庄泥塑界领军人物”称号。
1984年参加电视资料片《民间瑰宝》的拍摄,同年参加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山东高密民间美术展览”。
1999年9月,特大泥塑作品《叫虎》荣获高密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民间艺术精品展优秀奖”。特大《五福老虎》《五福狮子》《五福麒麟》《麒麟送子》编入高密四宝丛书之《聂家庄泥塑》一书中。
2008年潍坊日报刊登了泥塑作品《老虎生威》。
1999年9月,特大泥塑《叫虎》获高密市委、市政举办“民间艺术精品展”优秀奖。
2010年12月,荣获潍坊市市级非物质遗产聂家庄泥塑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3月,荣获“山东省文化厅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2011年4月,荣获中国(潍坊)第四届文化艺术交易会银奖。
2012年4月,获中国(潍坊)第五届文化艺术交易会“观众最喜爱的民间艺术精品”。
2014年4月,被授予“潍坊工艺美术泥塑界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2014年4月,泥塑作品在第七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其泥塑作品荣获金奖。
2015年4月泥塑作品在第八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三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金奖。
2016年4月泥塑作品《吉祥三宝》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金银设计创新奖。
2017年4月泥塑《龙腾万顺》在第五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暨风筝博览会获得金奖。
2012年8月青岛半岛都市报详细报道了本人作品,高密电视台相继做了报道。
2013年,作品被录入《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第532页)及《中国民间艺术家大辞典》(第698页)。
吉祥三宝2 吉祥三宝3
吉祥三宝1 麒麟送子
卧龙进财
72岁民间艺人独创防水泥塑
03:52
聂佩斗老人正在绘制泥老虎。
“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流传在民间的歌谣反映出人们对泥塑的喜爱。高密泥塑发源于东、西聂家庄,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高密四绝”之一的泥塑,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7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姜庄镇聂家庄东村,走访了72岁的民间艺人聂佩斗。聂家庄泥塑以“声色并茂”著称,聂佩斗更是大胆创新,独创防水泥塑获得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泥塑世家四世同堂
7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72岁的民间艺人聂佩斗的家中看到,在聂佩斗老师家里的其中三间屋子中,全是其泥塑作品和绘制工具。
聂佩斗老师告诉记者,他出生于泥塑世家,从6岁开始跟随祖父学习泥塑艺术的全套工艺操作程序,并持续进行泥塑作品的加工和创作。“我现在是四世同堂,马上就要五世同堂了,泥塑加工的技巧和方法会一代代、一辈辈传下去。”聂佩斗老师说。
声色并茂色彩鲜亮
记者了解到,泥塑发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开始时,聂家庄的人们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
据聂佩斗介绍,聂家庄泥塑的色彩大多鲜艳明亮,这也是受高密年画的影响。总的看来,色彩是以大红、大黄、大紫、桃红、大白、大黑及绿的和谐组合为主。
聂家庄泥塑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发出声音。在雕塑作品中,凡是能活动的地方都是两部分组成,上面贴着羊皮或厚皮纸,体腔空心处安装能发响的苇哨,这样,推拉摇动就能响。
独创防水泥塑
聂佩斗还独创了能放在水中的泥塑,代表作有晏婴像 、青蛙等。现场,聂佩斗将泥塑作品《晏婴》放入水中,只见泥塑作品没有任何变化。据聂老师介绍,这种泥塑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比较复杂繁琐,特别是在和泥的时候,需加入其他的东西进行混合搅拌,所以制作出的泥塑能防水。他创作的泥塑作品大小差别很大,以《五福麒麟》为例,最大可到1米半左右,最小只有5厘米。因为体积庞大,所以制作起来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困难一些。
据记者了解,不仅国人喜欢泥塑作品,外国人也对泥塑青睐有加。聂佩斗的泥塑作品就曾经出口到美国等地。1995年,聂佩斗制作了一批泥塑作品,并参加了广交会。在广交会上,聂家庄泥塑在美国、新加坡等客商中引起震动,为聂家庄泥塑赢得了赞誉并成功创汇。
“2005年时,曾经有一个美国人来拜访聂佩斗老人。”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泥塑作品制作完成后,这名美国朋友赞不绝口。
希望手艺传承下去
随着2008年泥塑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聂佩斗老人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优秀文化艺人,他的作品《五福麒麟》荣获文化艺术展银奖,聂佩斗老人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在走访中,村民告诉记者:“经常有人向聂佩斗老人拜师学艺,他也经常在村里的学校教小朋友做泥塑。”记者了解到,东关小学、五中等学校曾办过泥塑民间艺术教学课程,聂佩斗老人受邀前去任教,教学生鉴赏和制作泥塑作品。“不管谁来学,基本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我都会教给大家。”聂佩斗老人告诉记者,他的子女后代都会继承他的手艺,虽然现在他们的技术和水平还不够精湛,但随着练习和阅历的增加会越来越好。“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欢泥塑,并且将泥塑传承下去。”
民间艺人忙创作 晏婴题材受关注
本报记者 赵洋 张晓炜
2011年09月22日
手工精巧的剪纸、古朴典雅的扑灰年画、造型生动的泥塑……去年成功举办的红高粱文化节上,各色各样的民间艺术品展出,给我市市民和大量外地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第二届文化节开幕时间的临近,受邀参加民间艺术作品展的民间艺人们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作品呢?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姜庄镇扑灰年画艺人吕蓁立和泥塑艺人聂佩斗老人的家。
扑灰年画艺人吕蓁立老人专门为艺术节创作了四幅作品。作品构图生动、线条流畅、人物特色鲜明,连最细小的一根根胡须都没有放过。“咱高密这届红高粱文化节以晏婴为主题材,我便选择了创作了这四幅作品,前后花费了一个多月,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晏婴的典故和民间传说,选择了晏婴生平比较重要的几个典故,把它创作出来。”吕蓁立指着作品对记者介绍到。经过反复的翻阅历史资料,最终,吕蓁立选择了《说楚王降齐》、《两桃杀三士》、《辞王美意》、《辞官务农乐》这四个经典的典故,来塑造晏婴的形象。
与吕蓁立一样,泥塑艺人聂佩斗在创作前也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做足了功课。“我为创作这个晏婴泥塑作品,拜访了很多老师,从站姿、衣服、头饰、鞋等不同细节上仔细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我想这作品应该既有晏婴的神韵,又不能失去咱们高密泥塑古朴的特色,经过反复的对比,最终创作出这晏婴的形象。”老人简陋的展览架上,一个个衣饰鲜艳、造型生动的晏婴泥塑站成一排。“这泥塑,以前三分钱一个的东西,通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作出几百种花样,现在都成百上千,甚至有的卖到几万元,通过上届文化节一宣传,如今好多北京、天津的客商都来订货。”泥塑艺人聂佩斗指着展览架上各式各样的作品对记者说到。
从大量的前期准备,到精细的作品创作,再到反复的修改完善,民间艺人们对参加第二届红高粱文化节的作品准备精心。“通过上届文化节的宣传,很多外地人也知道了我们的剪纸、茂腔、泥塑、扑灰年画,所以说这文化节的举办,不仅对我们民间艺人相互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对宣传和推介咱们高密的民俗民艺,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有很大好处。”扑灰年画艺人吕蓁立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