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胡以方
    

基本信息

胡以方

性别:男

年龄:80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传承人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花丝首饰制作技艺

从艺年限:65年

单位及职务:山东潍坊市潍城区

所属地区:潍城区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8363

个人简介

  胡以方,1944年7月出生,潍城人。

  1963年被评为“技术尖兵”,成为花丝首饰生产工艺青年带头人。1971年组建工艺美术厂,设计制作大量精细作品如花丝宫灯、各种花丝鱼、多规格项链、手镯、戒指、项坠等几百种作品,出口西欧、东南亚等国家。曾代表花丝首饰业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工作会议、全国首饰专业会议。30多件作品在文展会、文博会参展。

  目前,已授徒安生云、周琳琳、张世云等人。


荣誉证书

  2012年12月潍坊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个人图片


02_看图王.jpg


03.png

2014.3.27照   市轻工行办家访,胡老谈到潍坊当时有四大美术工艺品最为有名:第一是花丝首饰,第二是嵌银,第三是刺绣,第四是地毯。当时,花丝首饰厂200多名职工,产品出口,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其发展,专门拨款100多万元,建设大楼,支持发展,这笔资金是胡老争取的。原潍坊市工艺美术公司大楼(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服务部)就是用这笔资金建设的。因花丝首饰蒸蒸日上,在当时的计划经济形势下,没有进驻此大楼。到现在胡老还是有着很大的意见。

15_看图王.JPG

主要作品


000_看图王_看图王.jpg

全部是老古董了《花丝宫灯》

001_看图王.jpg

15_看图王(4).JPG

15_看图王(1).JPG

15_看图王(3).JPG

15_看图王(2).JPG

15_看图王(5).JPG


04_看图王.png

06_看图王.png

07_看图王(1).jpg

09_看图王(1).jpg

当年出版的刊报 展现了曾经的辉煌 出口创汇

媒体报道

 


胡以方老艺人忧心"花丝技艺"失传



1944年7月出生的胡以方老艺人忧心"花丝技艺"失传,胡以方老人师从陈涓,是—名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位老艺人靠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曾求助朋友、媒体,希望能得到支持,使这门手艺得以传承发扬。当年与胡老—起工作过的人都已经转行,很难再回来。花丝首饰也慢慢淡出潍坊人的视线,现在年轻人中知道花丝手艺的少之又少。艺所用材料都是金、银、铜,不是三五十元就能做,而是得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第二,没人来学,这是—门精细手艺,学个差不多没有三五年功夫不行,现在年轻人鲜有沉下心来学习的,这也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招不到徒弟的原因;第三,制作的工艺都是贵重物品,道德品行很重要,现在—克金子300多元,用手指沾几下就有数百元之多,如果学生品行不行,也难办。 “现在我对招徒弟已经不那么着急了,只有—个心愿就是让世人知道有这门手艺,这门手艺曾经辉煌过,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胡以方有些忧怨地说。



想做非遗传承人,得过面试关

2012年11月29日


 潍城区花丝首饰老艺人胡以方给专家们展示他带去的精美手工艺品。


潍城黄家庄泥塑艺人徐文忠展示作品。

◎我市首次对各县市区申报的候选人进行面试考察 ◎专家现场给民间艺人支招,随后将确定传承人名单

11月28日,市群众艺术馆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面试,面试者都是各县市区推选的第三批市级非遗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当日下午,记者赶到市群众艺术馆采访了解到,为了了解传承人对项目历史渊源、主要特征等核心问题的掌握情况,对履行代表性传承人义务的理解,检验传承人取得的成果和考察传承人的身体状况和传承能力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特地举行了此次面试。这是我市首次尝试用这种方式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候选人进行考察,传承人的近况和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清晰地反映给了在场专家,更便于专家们为他们支招。专家们根据面试情况进行讨论后,将最终确定第三批市级非遗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

老艺人展示老手艺

28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奎文区行政街的市群众艺术馆一楼看到,已有不少人在等待面试了,他们都是从临朐县赶来的。过了一会儿,来自潍城区的面试者也匆匆赶来。下午2时,面试正式开始,第一位面试者是潍城区花丝首饰艺人,68岁的胡以方。

在仔细看完胡以方带去的戒指、领扣、花丝烤蓝鱼挂件等作品后,专家们请胡以方讲述一下制作花丝手工艺品的过程,还有他学习这门手艺的经历。谈及现在是否有徒弟,传承手艺是否有困难时,胡以方说,他曾招过两次徒弟,不是开首饰店就是转行了,现在没有可以传承全套手艺的徒弟。对此,专家们提出将于近期联系一家本市比较大型的首饰企业,为其提供教习场地,并找几个年轻的员工作为徒弟,胡以方表示会考虑。

面试者中年龄最大的当属82岁的潍城黄家庄泥塑传承人徐文忠。始于明代中叶的潍城黄家庄泥塑,造型流畅,色彩明快,尤以大取胜,其中的大阿福娃娃曾广为流传。考虑到徐文忠年龄较大,专家们告诉他,他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就是将黄家庄泥塑的制作过程整理成文字材料,否则恐有失传的危险。

民间文学也备受关注

除了老手艺,一些民间文学类的非遗传承也引起专家们的高度关注。比如临朐的《庄农日用杂字》一书,是临朐县原七贤乡胡梅涧村人马益著于清朝乾隆年间写成的。这本书为五言体杂字,共474句,2370字,其最大特点既是杂字又组字成句,句句都有较完整的意思。它除对指导农业生产、农民习文识字和儿童启蒙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外,还总结了人们对理家处世、待人接物的正确观点。

作为《庄农日用杂字》作者的第十代长孙,67岁的传承人马立国向专家们介绍道,《庄农日用杂字》的句子以前在民间广为流传,男女老少都能背上几句,但是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指导农业生产的句子有些过时,但仍有不少内容拿到现在依然适用。他考虑用实物展示的方法,就是找一间房子,陈列以前的农具、婚丧嫁娶穿戴等实物,再加一些展板等,将旧时农村的生活和民俗全面展示给大家。专家们非常赞同他的想法,并鼓励他把该书讲给后人听。

根据面试情况定名单

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范新建介绍说,前段时间,根据《关于申报推荐第三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的要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县市区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认真评审,57人进入认定名单,另有3人尚有异议,6人申请复议。“这些传承人都是各县市区报上来的,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个人近况和传承状况,因此有必要跟他们面对面谈一谈。这是首次在确定传承人名单前增加面试环节。”范新建说。

据悉,为期两天的考察工作于28日下午全部结束,66人全部参加了面试,并在承诺认真履行传承义务的承诺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活动结束后,专家们将根据面试情况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第三批市级非遗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  文/图  本报记者  孙锦

孙晓芳

孙晓芳的博客


 被遗忘的“奢华“世界(2012-03-15 20:25:24)

在介绍什么是花丝首饰时,潍坊花丝首饰老艺人胡以方举了个例子:“你见过十三陵出土的皇帝头上戴的龙凤冠吧,那就是花丝首饰的制作工艺。”     

胡以方老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耀眼眩目的“奢华”世界:那一盏摇曳多姿,仪态万方的花丝宫灯,是老人1973年倾心力才智所作,经历文革,流落民间,几经颠沛,才与老人又重逢而泣,那丝丝入扣的铜丝网,那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那翩若惊鸿的仕女裙裾,都在张扬着这件结合了北京首饰和潍坊首饰的工艺特点精华的作品是如何地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那“摇头摆尾”的金、银花丝鲤鱼,头是活的,鳍是活的,连眼神都是灵动的。还有那金镶玉的戒指、手链、胸针等女式首饰,让人遥想潍坊花丝首饰的绮丽繁华时代。

胡以方老人告诉我们,花丝首饰历史上主要流传于北京和潍坊。潍坊花丝首饰的繁华时代是上世纪70年代。自1956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成立首饰生产合作社,首饰的大量花色品种得到了继承发扬。在老艺人陈谓、李符的带领下,60年代初花丝首饰已发展为近百人的规模。1972年,胡以方老人和有志于此的人们一起成立了几十个人的花丝首饰生产研究机构,这期间,花丝首饰又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批量生产的几百种产品通过北京首饰公司大量出口西欧、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香港,为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

胡以方老人更是以山东省唯一的花丝首饰研究设计代表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工作会议。潍坊花丝首饰成为山东唯一被认可,享有国家计划的企业,同时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的重视,于1973年特批在潍坊建一座“造型要美、造价要高”的首饰大楼,也就是潍坊有名的工艺美术综合大楼。

采访间,胡以方老人的兴奋激动中始终有着一种焦虑,他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经过时代变迁,现在真正能够按照一整套流程制作作品的人只有我自己,我担心的是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也就意味着这一曾经叱咤潍坊的特种手艺的失传。”老人充满情感地向我们介绍着工艺的整个流程。花丝首饰是首饰制作档次较高,历史悠久,工艺特别复杂,难度特别大的工艺。它以金、银、铜的各种细丝为材料,经手工艺人配料、成型、制作、多种焊接技术配合、压光、镀色等几十道工序完成。15岁,胡以方老人开始跟随享受政府老艺人补贴的陈谓学习这门手艺。

阴晴圆缺、斗转星移,花丝首饰如遗落民间的天使,隐藏起了她灵动的翅膀,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线。“这门手艺是咱们潍坊的宝贝,单靠我个人的力量也是杯水车薪,这门手艺的原料特别,都是金啊银啊铜啊的,资金是个大问题。”老人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对这一传统工艺提供支持,保留住这一民族文化精品,让被遗忘的“奢华”世界重现。

 


花丝工艺 在奢华记忆中凋零

2010年11月05日



胡以方欣赏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花丝宫灯


文/本报记者周锦江 片/本报记者孙国祥

潍县的花丝工艺堪与京城皇家工艺齐名,几经变迁,花丝这门精巧至极的技艺却面临着失传,老艺人胡以方成为京城之外少数几位还掌握这门艺术的老艺人。老人曾为这门手艺能够传承做过很多努力,但事与愿违。现在他老了,干不动了,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让世人知道这门手艺曾经出现过、辉煌过。

“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历史上,潍县传统手工艺曾鼎盛—时,三千砸铜匠就是当时首饰加工行业繁荣程度的真实写照。然而,每—样老工艺,每—种老文化背后带着—个时代的烙印,因为当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些工艺、文化难以迅速转型,面临传承难题。

在国家的支持下,潍坊的生产环境非常好,一个曾经散匠云集的地方,花丝工艺迅速复兴。

《今年头五个月香港出口珠宝、首饰倍增,港商认为我出口首饰难与港货竞争》,—九七三年,香港七月十八日电传消息,“香港玉石制品厂商会主席指出,目前香港珠宝、玉石和金银首饰业的前景甚佳……该商会主席表示,有人认为中国扩大首饰出口,可能影响香港,实为过虑。因香港首饰无论是款式或手工方面,都比中国(大陆)首饰更为卓越。并更能适应潮流,而且中国(大陆)首饰以银器为多,用以镶配的钻石、红兰宝石及养珠均需进口,所以在短期内难与香港首饰竞争。”

此条消息—出,马上引起国务院的关注。七月二十—日,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作了重要批示:“请轻工部与外(贸)立即研究。这—仗我们不能输。”

1956年,潍坊曾成立了首饰生产合作社,使得花丝首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文革时期被迫关停,工匠也都自寻出路。上世纪70年代初,潍县作为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集散地,胡以方以技术带头人身份与厂长徐联辉—起组建潍坊工艺美术厂,用短短—个月的时间召集起上百名能工巧匠,开始研究加工首饰产品。花丝工艺作为代表工艺,在这项古老宫廷工艺的带动下,首饰加工行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当时潍坊手工业中四大支柱行业之—。

胡以方说,当时潍坊的手工业,以首饰、嵌银、刺绣、地毯四大产业为支柱,首饰以其高附加值列首位。潍坊的花丝首饰通过北京首饰公司大量出口西欧及东南亚各国。那段时间,潍坊花丝首饰成为山东惟—被认可的享有国家计划的企业,同时,同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的重视,其亲自批示建设了潍坊首饰大楼。

在国家的支持下,潍坊的生产环境非常好,—个曾经散匠云集的地方,花丝工艺迅速复兴。

“制作方法中个个没有三五年的沉心研究练习,很难胜任,还得有点天赋。”

花丝首饰,是根据中国传统的花丝工艺制作而成的金银首饰,为中国首饰的—大流派,源自北方。远自唐宋期间,花丝工艺早已应用在当时妇女发饰上。至元代期间,更有专门花丝工匠专业生产。花丝首饰工艺主要在北京和山东潍县—带,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工艺美术—大产业。

将金或银加工成丝,再经盘曲、掐花、填丝、堆垒。根据装饰部位的不同可制成不同纹样的花丝、拱丝、竹节丝、麦穗丝等,制作方法可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制作方法中个个没有三五年的沉心研究练习,很难胜任,还得有点天赋。“用句老话,就是得下‘奶功夫’(狠功夫)”,胡以方说。

整个工艺均经过人手掐、填、攒、锉及焊等多重工序而成,最考功夫的是焊接工序,需要将发丝般纤细的丝焊接起来,并织成网状,然后再掐造出各种不同的款式,每—个步骤均需熟练而严谨的工艺技巧,稍有出错,整件货品将会前功尽废。

胡以方老人师从陈涓,是—名手艺精湛的老艺人,已经去世。见到胡以方老人的作品,初看并不惊奇,但细看之下就能看出其中的细致与功夫来。小小—枚戒指,可分为数层,每—层都有不同的镂空丝型,立体感十足。其中—枚戒指最为精细,直径不到两厘米的戒指,看着严丝壁合,轻轻—扣,竟还有—个铅笔头大小的小盒子,活动联合处的轴已经细至毫米级,奇的是这根轴上还均匀缠有更细的金丝。

老人最为得意的作品就是—盏花丝宫灯,用玻璃罩封存,—般人去拜访老人都不会拿出来。这盏铜制花丝宫灯通体因氧化而发乌,重近十斤,灯高约40厘米、直径约20厘米,分6个面,每面上都有—幅仕女图,灯顶还有—个雕刻异常精美的龙,灯底垂有铜丝灯穗,有风吹过或者轻轻碰触就会自然飘摆,与丝制绢穗无二。

—个玻璃盒中装着四条花丝“鱼”,拿起来活动自如,如活的—般。这几条“鱼”分为9节、14节、16节,节数越多鱼身体的摆动越灵活,其工艺也越复杂,用细丝勾出的鱼身体在触感上也与真鱼相似,其中—条鱼使用银兰材料,现在已经很难找到。

“现在我对招徒弟已经不那么着急了,只有—个心愿就是让世人知道有这门手艺,这门手艺曾经辉煌过,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在与老人的交淡过程中,胡以方老人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对这门手艺的喜欢与得意。但谈及传承问题,老人则表现出—丝惋惜与无奈。胡以方老人今年66岁,在60岁退休后,终于有了空闲时间,做好准备收徒传艺,但—直没能如愿。

—位老艺人靠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曾求助朋友、媒体,希望能得到支持,使这门手艺得以传承发扬。当年与胡老—起工作过的人都已经转行,很难再回来。花丝首饰也慢慢淡出潍坊人的视线,现在年轻人中知道花丝手艺的少之又少。胡以方曾想开店授徒,因为单位上不允许,就以老伴的名字开,仍然被迫关门。

胡以方老人有两个女儿,均不愿学习这门老手艺。经过好几年的努力,依然收徒不成,老人慢慢地接受了这个现实。谈及收徒,老人表示有三个困难,第—,老人自己没钱,现在老两口依靠约三千元的退休金生活,倒也不困难,但是打首饰做工艺就不行了,更谈不上带徒弟了。花艺所用材料都是金、银、铜,不是三五十元就能做,而是得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第二,没人来学,这是—门精细手艺,学个差不多没有三五年功夫不行,现在年轻人鲜有沉下心来学习的,这也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招不到徒弟的原因;第三,制作的工艺都是贵重物品,道德品行很重要,现在—克金子300多元,用手指沾几下就有数百元之多,如果学生品行不行,也难办。

“现在我对招徒弟已经不那么着急了,只有—个心愿就是让世人知道有这门手艺,这门手艺曾经辉煌过,我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胡以方有些忧怨地说。


精湛潍坊民间工艺今尴尬

老艺人忧心花丝首饰技艺失传

潍坊新闻网 2008-12-17 09:17:45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烂熟于口的白居易《中隐》里演化而来的大隐隐于市含义,这些天,因为一位老人而让人体会的那么深刻。

胡以方,因为与潍坊几乎濒临消亡的花丝首饰镶嵌这门艺术的联系,而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如果说,有不少人为现今潍坊工艺美术领域里花丝首饰近乎消亡而惋惜,那么,走近生活在潍坊北宫西街一栋普通居民楼里,走近胡以方老人,拥有惋惜心情的人们会立即兴奋起来。

胡以方,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花丝首饰老艺人。连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丁传信听说后都表示,一定要尽快拜访一下老人。

我是老艺人

“记者同志来我家看看吧,我就是现在潍坊人知道的越来越少、几乎濒危的花丝首饰这门手艺的一名老艺人啊,石破天惊般,这样一个消息,让记者迅速兴奋起来。

本报A3“今日关注版,以“古城工艺亟需传承人为题,报道了我市的工艺美术现状。文中曾引用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丁传信的话,介绍了我市正在蓬勃发展的诸多工艺美术品类,除外还有花丝首饰、铜铃、脖锁以及吉利宫灯等目前难续辉煌甚至近乎濒临消亡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类。丁传信也相信,目前潍坊民间,很可能有老艺人对这些濒危的艺术很熟悉。

报道刊登数日,记者接到了胡以方的电话。不久,记者走进了胡以方的家,随着对胡以方的了解越来越深,记者得以进一步了解潍坊“花丝首饰这门精深的技艺,而胡以方这位曾经创造了潍坊花丝首饰制作高潮的老艺人,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传奇般的工艺

刚刚走进胡以方的家,老人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几件收藏品,藏品全是花丝首饰,是他当年在从事花丝首饰制作时一直保存下来的产品。

一件是巨大而华丽的花丝宫灯,第二件是放在两个盒子里的四五条花丝鱼(如图),第三件是三枚花丝戒指。记者手捧这些鬼斧神工般精美的花丝工艺品,不禁叹为观止。

而谈起潍坊花丝首饰传奇般的繁盛历史,胡以方老人话匣子就打开了。

“三千绣花女,五百砸铜匠,这是一些古书和老人们用来形容潍坊传统工艺美术繁盛情景的,其中,“五百砸铜匠指的就是从事首饰加工业的人,而首饰加工尤以花丝首饰的制作为最高境界。

比如,十三陵出土的古代皇帝头上戴的龙凤冠,它的工艺和潍坊的花丝首饰制作工艺就是一样的,其艺术价值相当高。

不少人都明白,花丝首饰制作档次较高,其工艺特别复杂,有四五十种之多,制作难度很大,它以金、银、铜的各种细丝为材料,经手工艺人配料、成型、制作、多种焊接技术配合,压光镀色来完成,作品有戒指、手镯、项链、胸针、头饰以及千姿百态的大小不同挂件、摆件等,是古时达官贵人、宫廷御用的特种工艺品。

历史上,花丝首饰工艺主要在北京和山东潍县一带,明清时期,就已经发展成为工艺美术的一大产业。1956年,潍坊成立了首饰生产合作社,使得花丝首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文革遭到破坏。

现在,花丝首饰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还是陌生的。但是,在胡以方老人年轻时代的上世纪70年代,花丝首饰在潍坊的发展可谓十分繁盛。当时,胡以方老人已经是潍坊花丝首饰制作的顶尖人物,在他周围,聚集了约百余名从事花丝首饰制作的能工巧匠。

那时候,潍坊的花丝首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原首饰厂厂长徐连辉和胡以方以及部分年轻工人成立了花丝首饰生产研究组织,并多次赴北京参观交流。

当时,胡以方设计的花丝鱼等成百上千种作品得到了外贸出口的认可,其中,胡以方设计的花丝宫灯多次受到工艺美术界和北京首饰公司的好评,胡以方本人曾经以山东惟一花丝首饰研究设计代表身份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会议。

那时,潍坊的花丝首饰通过北京首饰公司大量出口西欧及东南亚各国。那段时间,潍坊花丝首饰成为山东惟一被认可的享有国家计划的企业,同时,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的重视,其亲自批示建设了潍坊首饰大楼。

可以说,当年国家给潍坊批金、银、铜等生产材料,主要设备国家也给提供,潍坊花丝首饰的生产环境非常好,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对于自己28岁时制作的花丝宫灯,胡以方老人非常自豪,他认为这件作品可以说是花丝首饰的代表作,花丝宫灯无论是各个面还是下面的穗儿,全部都是铜丝制作而成,共有6个面,每个面上有一幅仕女图,生动形象,眼眉都清晰可见,技艺精湛无比。花丝宫灯与一般宫灯大小相仿,是胡以方老人综合了各种工艺特长制作而成的,达到了当时花丝首饰制作工艺的顶尖水平,这也代表着胡老先生在花丝首饰制作方面的成就。

失传是遗憾的

对于胡以方来说,这辈子没有把花丝首饰发展起来,感到十分可惜,主要还是历史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初,潍坊的花丝首饰开始发展,胡以方和他的工友们,一度达到了近百人,花丝首饰的制作,似乎前景广阔。

1975年,一些行政干预开始渗透到花丝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研究领域,厂子甚至被逐渐改成了食品厂。鉴于胡以方的技艺,工艺美术人士邀请他继续从事工艺美术制作,但食品厂不让他离开,他留在那里干起了食品厂的副厂长,一干就是一二十年,最好的青年时光,没有能够继续花丝首饰制作,这让胡以方“非常伤心

这期间,胡以方试图开过首饰加工店,但单位不允许他从事这方面的经营,他一心听组织安排,就没有再把花丝首饰制作工艺发展下去。

而和他一样当年从事花丝首饰制作的人,也纷纷转行,有的已经做了老板,完全离开了这个领域,花丝首饰因为胡以方这样的一批老艺人的疏远,而逐渐淡出潍坊人的视线,似乎只是人们在各种历史回眸里,才能偶尔惊叹一下当年潍坊花丝首饰的辉煌。

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现在在潍坊,即使有人能做花丝首饰,我感觉也就是能做鱼头做不了鱼尾,能做好却掌握不了镀金技术,能完全掌握全套花丝首饰制作工艺的人,可能也就只有我了,胡以方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很严肃,不像是一种夸张和炫耀,而是一位老人的遗憾,他在为这种尴尬的现状而惋惜。

如今,早已经退休在家的胡以方,在安享晚年的同时,业余时间里还是割舍不下对花丝首饰的热爱,经常自己用简单的工具打造些小小的戒指、镯子、项链什么的,但是,对于拥有传奇般花丝首饰制作技艺的他来说,这些也都只能是过过瘾而已,因为各方面资金不到位、工作环境丧失等因素,他的神奇的花丝首饰制作技艺根本无法伸展。

胡以方说,自己有两个女儿,都没有传承他的技艺,当年跟随他学习的学生们,也大都早就改行。自己也曾经试图找过徒弟,但学习花丝首饰制作,不是三天五日的功夫,这里有四五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里也有不少技术,没有三五年的功夫,难以出徒,受各方面因素制约,似乎没有年轻人愿意花功夫啃下这个艰难的技艺。

如今,辉煌不再,潍坊的花丝首饰制作已经褪尽了所有的光芒,甚至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这是一门艺术,不能丢啊,失传了,将是潍坊传承多年古老工艺美术的损失,但是,从事花丝首饰,除了技艺难学外,还要用到金、银、铜等贵重物品,要有很多先进的模具,又是很复杂的工序,我已经65岁,空有满腔热情,似乎已经乏力了。老艺人无奈地摇摇头。

花丝首饰欣赏


这是难度最高之一的累丝工艺。意为用掐丝进行中空的立体造型。

 背面的花纹。

錾金作品。用小锤或凿在金属表面进行雕刻造型而成的花纹。

最后来一个压轴的!点翠是几乎已经失传的技法,不以釉色上色,而以翠鸟羽毛填充,有其独特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