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武春香
    

基本信息

武春香

性别:女

年龄:69 岁

技术职称: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省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潍坊仿古铜及铜印

从艺年限:52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退休

所属地区:潍城区

师承:玄祖基

徒弟:武旭东、季晓真

浏览次数:10885

个人简介

  武春香,女,1955年出生,一生专业从艺,潍坊仿古青铜器第四代正宗传人,现为工艺美术师、潍坊仿古青铜制作技艺非遗产项目山东省和潍坊市两级代表性传承人、市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1972年随青铜器制作老艺人玄祖基师傅进入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青铜器研究制作40余年,制作的《毛公鼎》、《马踏飞燕》、《鎏金长信宫灯》、《牺匜》等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展览。设计制作的《青铜器浮雕博古挂屏(套四)》,集鎏金、水银浸、墨漆古、家藏锈、金银丝镶嵌多种工艺于一身,1979年获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一等奖。作品多次被新华网、潍坊日报、潍坊晚报等媒体报道。季传志、武春香、武旭东(武春香的弟弟市级民间杰出传承人)圴为我市仿古青铜器的正宗传人和顶级人才。

  武春香与丈夫季传志、弟弟武旭东于2009年9月代表潍坊仿古青铜制作技艺项目申报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们一起传承创新潍坊曾经盛极一时的特种技艺,试制成功浮雕仿古铜和木器嵌银工艺,开辟了仿古铜艺术的实际应用途径。成功复制西汉青铜器重器《长信宫灯》和西周青铜器《毛公鼎》。他们设计制作的青铜器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无不精雕细刻,惟妙惟肖,似真无异,深受专家的赞赏和收藏者的喜爱。他们的很多作品被当做礼品和展品赠送给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友人。

  1969年-1972年潍坊市工艺美术厂,1972年-2003年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2003年退休至今均从事仿古青铜器制作。


潍坊仿古铜以仿制古代青铜器中的各种爵、鼎、卣、觯、觚、佛像和动物、人物形象等器物而著称,是随金石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集文物知识与青铜冶铸技艺为一体的特殊手工艺。

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始于清咸丰年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技艺广泛应用于文物修复,是我国仿古铜铸造艺术的典范。潍坊仿古铜器的铸造,采用独特的“竖箱翻砂法”法,需要经过制模、翻砂铸造、修花整理、焊接、着色等主要工序。制模,包括制作泥样、石膏样和铅模三个工艺流程;翻砂铸造,工艺过程复杂,用料讲究;修花整理,用雕、錾、锉、磨、出光等方法处理铸件,使花纹清晰明快,阴阳有序;着色,根据原件锈蚀的程度和色彩,施以相应的腐蚀剂和色彩,形象逼真。

潍坊仿古铜器表面处理有出土锈、家藏锈、墨漆古、水银浸、金银丝镶嵌和鎏金等独具特色的技法,其代表作有“长信宫灯”“毛公鼎”等。

荣誉证书

1990年1月被潍坊市工艺美术专业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为工艺美术师。

2007年6月被市宣传部、市文联、市民协授予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2009年9月潍坊仿古青铜铸造技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2年12月潍坊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13年8月被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

2014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工艺美术仿古青铜器界领军人物”称号。

2018年10月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第五批省级非遗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奖励证书

  1973年制作的西汉时期的鎏金长信宫灯受到山东省外贸公司表彰。

  1979年设计制作的青铜器浮雕博古屏获工艺美术设计创新一等奖。

  1981年《山东画报》第十期刊登了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甪端、饕餮爵等作品。

  1981年制作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参加了全国青年发明展山东电视台多次播放。

  1988年制作的青铜器在全国城运会山东省名优特产品展览中被评为城运杯二等奖。

2014年4月作品在第七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金奖。

2015年4月作品在第八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三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金奖。

2016年4月作品《犀牛兽》在第九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潍坊工艺美术节获金奖。

  潍坊电视台摄制的《青铜传人》荣获1993年度全国海外电视节目专题三等奖。


主要代表作

鎏金长信宫灯、马踏飞燕、毛公鼎、青铜浮雕博古屏(套四)等。

个人图片

武春香与丈夫季传志合影

武春香传授技艺给女儿季晓真

00_看图王.jpg

武春香的弟弟武旭东

玄祖基与武春香师徒制作长信宫灯1973.6

季晓真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老师合影

DSC_4696_看图王.jpg

刘曙光市长参观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展会现场2014.4


2016.4

主要作品

image.png

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作品

大甪端                          鸠尊

鸡鱼炉                        马踏飞燕

牺匜                          犀牛兽

00_看图王(1).jpg

铜牛尊

媒体报道

非遗产名录之传统技艺: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技艺

来源: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表时间:2019-08-24


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属于随金石学而兴起的一种集文物知识与青铜冶铸工艺为一体的地方特殊手工艺,涉及到绘画、雕塑、铸造等相关技艺。所仿器物的种类,以礼、乐、兵、钱币与杂项为主。主要有鼎、尊、彝、爵、觚、佛像、鸟兽等。其代表作有“长信宫灯”、“毛公鼎”、“马踏飞燕”等,这一技艺使古代众多珍贵文物再现于世,同时为众多文物修复做出了具大贡献。2009年,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包金“马踏飞燕”

潍坊仿古青铜器这一概念的历史定位和完善应该肇端于举世公认的大博物家、大收藏家、金石学家和古文学学家陈介祺先生(1813—1884)。根据老潍县历史资料记载,清光绪初年,潍县有一叫胥伦的铜器工匠,生性聪敏手艺精巧,并擅长书画,曾铸造假制钢汉印和仿古铜器货售于市,当金石收藏家陈介祺买走并发现是赝品后并没有责难,反而尽其收藏的上三代青铜器、六朝佛造像、古印墨等与他共同研讨、观摩、反复探索,并悉心授于青铜器的有关历史和工艺知识,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录著作。胥伦由于开拓了眼界和对中国青铜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以后制作的青铜器内涵充实、惟妙惟肖,以至乱真境地。从此名扬四海,成就了真正意义上的“仿古青铜”工艺,晚年进京为国子监祭酒王荣等铸造铜印及仿古铜器而受器重。从此,潍县“仿古铜工艺”广为传播。

仿古铜工艺发展至1916—1936年形成了老潍县仿古铜的鼎盛时期。作坊有“古斋”、“法古斋”等二十多家。产品至三百多个品种,部分产品曾选入山东省国货陈列馆展出。同时销往上海、天津、北京、青岛以及日本、欧洲诸国。

潍坊仿古铜器的铸造,采用独特的“竖箱翻砂法”法,需要经过制模、翻砂铸造、修花整理、焊接、着色等主要工序。制模,包括制作泥样、石膏样和铅模三个工艺流程;翻砂铸造,工艺过程复杂,用料讲究;修花整理,用雕、錾、锉、磨、出光等方法处理铸件,使花纹清晰明快,阴阳有序;着色,根据原件锈蚀的程度和色彩,施以相应的腐蚀剂和色彩,形象逼真。潍坊仿古铜器表面处理有出土锈、家藏锈、墨漆古、水银浸、金银丝镶嵌和鎏金等独具特色的技法,其代表作有“长信宫灯”、“毛公鼎”等。

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有两种:仿制和复制。仿制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复制要求更高,原件的特征、神态,小到一个斑点也要一模一样。复制的铜器多用于博物馆展览,仿制的铜器主要用于收藏、艺术品摆设等。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多用“竖箱翻砂”法,图纹凹凸感强,经多道工序完成。

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需要经过五个步骤:

一、先用泥塑出青铜器模具,做成石膏模、锡模。

二、用黄流沙土,翻出器件。

三、用液铜进行浇铸,制成半成品铜件。

四、打磨、錾花纹、焊接。

五、用中药水与铜件起反应,生成铜锈,再进行后期手工加工处理。

仿古青铜器制作工艺复杂,光锈色一项就需要用几种中药水上多遍,经过多道工序后,一件完整的仿古铜器就从历史的尘埃中被艺人们“呼唤”出来。

来源: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来源:潍坊晚报 编辑:林峰 2018-03-15 15:06


武春香在老潍县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盼能将其传承下去

老潍县仿古铜技艺历史悠久,“三千砸铜匠”也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当时老潍县近代工业的盛况。3月8日,记者见到了家住潍城区北宫西街与永安路附近的仿古铜技艺传人武春香,揭开了潍坊仿古青铜铸造技艺的神秘面纱,今年63岁的武春香还向记者畅谈了她通过这门技术与千年前古人进行的“穿越式交流”。

担心噪音影响到邻居贴心错开时间制作

3月8日上午,伴着“叮叮当当”的声音,武春香正在家中忙着给“长信宫灯”的面部进行修饰和打磨。当天正值周五,周围邻居都已出门上班,武春香怕这种噪音影响到邻居,所以在制作仿古青铜时,都是抽邻居不在的时间。直到中午时分,邻居们都已回家,武春香又拿出了镊子和玉刀给一个基本制作完毕的“长信宫灯”贴金。用金箔贴金同样是仿古青铜制作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时候需要周围异常安静,即使呼吸也要十分小心,生怕会将其贴坏。

武春香的家中摆满了已经制作完毕的仿古铜器,由于十分逼真,让人仿佛感觉置身在“历史博物馆”里。甪端、马踏飞燕等一件件艺术品,不但做工精美,表层还布满着青绿色的铜锈,透露出一份斑驳的沧桑。

为更好地创作和理解古人不断充实自己

仿古铜器的制作十分复杂,制作时间少则一个月,长则数年。要经过造型塑模、翻沙、浇铸、着锈、做旧等10余道工序。其中在造型塑模的时候,还分为泥模、石膏模和锡模等。在造型塑模时,人形比较复杂,需要做好鼻子、眼睛等各部位,相对来说器皿好做一些,可是器皿上面的一些花饰同样十分麻烦。


武春香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在沙箱里打沙型,因为不仅要均匀,还要干湿有度。此外,在做旧的时候,武春香都会采用中药做旧的方式,可是这种方式会因对象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同样需要有非常多的实践经验。

因为这种技术需要涉及到美术、考古、铸造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因此武春香也要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四处借书、买书、看书、实践,已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武春香认为,除了读书,最重要的还是要与古人进行“穿越式的交流”,了解当时古人的思想并表达出来,真正地与自己制作的仿古铜器产生共鸣。

羊水破裂后强忍疼痛完成制作才去医院

武春香师从潍坊仿古铜器艺人玄祖基,她拜师时玄祖基有一位徒弟,便是如今的爱人季传志。1972年,两人跟着师傅一起来到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始了他们的仿古青铜器制作道路。

武春香和季传志两人经常搭档一起制作仿古青铜器,两人渐渐产生感情,并最终结为夫妻。从师兄妹到夫妻,两人的身份产生了变化,可是对于仿古铜器技艺的执着却并未改变。1981年,在制作毛公鼎的时候,武春香已经怀孕,由于在翻沙时需要不停地蹲下和站起,加上又没有好好休息,出现了羊水破裂。所幸当时已经足月,武春香忍着疼痛直到完成制作后才去医院生孩子。

随着两人制作技艺的不断精进,他们没有固守老本,而是不断地创新,夫妻两人在师傅教授技艺的基础上成功做出了浮雕仿古铜与红木嵌银相结合的屏风和挂屏,开辟了仿古青铜器新的表达方式。

唯一一次退货经历让她更注重铸造质量

让武春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夫妻两人唯一的一次退货经历,这让他们更加重视铸造的质量。

当时季传志将一件仿古青铜器发到北京的一家文物店,而这件仿古青铜器是两人的学员制作的,最后被对方退了回来,理由是做锈比较粗糙,能明显地看到修补的痕迹。这给夫妻两人敲响了“警钟”,从此以后,两人更加重视仿古青铜器质量,严把质量关,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从此再没出过任何质量问题。

对于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的特点,武春香用了两个词形容:“逼真”“准确”,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之前,两人修复的唐代铜镜,连北京专家都没有鉴定出修复的痕迹。此外,两人在全国获得的各种奖项充分印证了潍坊仿古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将文物贩子拒之门外,希望技艺得到传承

在武春香的家中,一件甪端(独角兽)作品是夫妻两人最喜欢的作品,虽然近40年了,可是表面仍然非常光滑,十分逼真精致。“这是我丈夫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已成为我们家中的镇宅之宝。”武春香说,2016年丈夫因病去世,她对这件作品更加的珍惜。

由于仿古铜技艺十分逼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因此之前经常有文物贩子登门,但是都被夫妻两人拒之门外,因为两人很明白,这些人的目的都是不纯的。

对于潍坊仿古青铜铸造技艺的传承,武春香坦言,虽然与在流水线上批量加工的仿古铜不一样,并且已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是这项技艺仍然很难传承。一些年轻人不愿吃苦,加上功利心较重,不愿再学习这门技术了,如今只有她和弟弟还有女儿在坚守着。


武春香表示,不管怎样,她都会按照传统工艺继续制作仿古铜器,不断发展创新,她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学习这门技艺,将其传承下去。

人物档案

武春香,女,1955年出生,潍坊仿古青铜器第四代传人,现为工艺美术师、潍坊仿古青铜技艺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市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非遗档案

作为中国四大仿古铜产地之一,老潍县的仿古铜技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扬名国内外的手工艺。1916年至1936年是老潍县仿古铜的鼎盛时期,产品多至300多种,销往上海、天津等地以及日本、欧洲诸国,之后逐渐衰亡。“文革”之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重新恢复仿古铜的研究生产。2007年,潍坊仿古青铜器制作工艺成功入选潍坊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潍坊仿古青铜铸造技艺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