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李太军
    

基本信息

李太军

性别:男

年龄:61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根雕根艺

从艺年限:34年

单位及职务:青州市王坟根雕合作社

所属地区:青州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2975

个人简介

  李太军,男,1963年生,山东省青州市人,根雕“王坟四把刀”之一。

青州根雕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仅在该镇夏逄路两边的从业人员已达120多人,从事根雕的农户已达60家,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位于清风寨下的根雕艺术馆,根艺产品更是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新疆等地,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已成为当地根艺加工的龙头。

  李家庄村民李太军是较早从事根雕的艺人之一,1990年,他把附近山上许多被砍伐或枯死的树桩带回家,去皮、去腐、修剪、雕刻、上漆,依照外形特点加工成各种鸟兽虫鱼,然后背到城里的集市上去卖,没有想到这玩意还非常抢手,后来附近村庄大批的木匠纷纷效仿,转型做起了根雕,王坟根雕市场已成为山东省第一大市场。

  李太军的根艺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荣获全国根艺大赛二等奖,《飞天》荣获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根雕艺术作品一等奖,并被人高价收藏。李太军不仅靠一双巧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而且带动当地村民一起走上根雕致富的道路,他本人当选青州市第12届政协委员、青州市根雕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根雕协会理事。

  为了将这一特色产业发扬光大,王坟镇党委、政府及时推波助澜,组织成立了50多家社员参加的根雕艺术合作社,指导经营。清风寨根雕艺术馆的投资人郭全升,正是看中了这一产业的广阔前景和这里良好的资源环境,才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根艺展馆。


荣誉证书

  青州市第12届政协委员、青州市根雕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根雕协会理事。


奖励证书

  根艺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荣获全国根艺大赛二等奖。

  《飞天》荣获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根雕艺术作品一等奖。


个人图片

image005.jpg

主要作品

image002.jpg

媒体报道

荠菜

荠菜的博客

打一把小伞,撑一片绿荫

(2008-07-06 14:42:39)

身边花香阵阵,脚下流水潺潺,偶尔,不知名的鸟儿献上婉转的一曲……

就在王坟镇的李家庄,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院里,我们拜访了青州市政协委员、青州市根艺协会副会长——李太军。

李太军,给我的第一感觉就简简单单两个字——《父亲》(著名画家罗中立的写实作品)。既没戴眼镜,也没留长发,单凭长相很难将他与“艺术”两个字联系在一起。

老李很热情,忙不迭地把我们让进他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他的根艺作品陈列室。在这儿,我算是大开眼界:有气势轩昂的“华表”,有小巧玲珑的寿星,有展翅欲飞的苍鹰,有屏气凝神的猫咪,一件件浑然天成,一件件巧夺天工……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这一切仅仅就是陈树枯根外加一双农民的手……

今年刚刚45岁的他,看上去已经像个名副其实的岁月老人。透过这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我更能明白老李一脸的皱纹和满目的沧桑。看着我发呆的样子,老李谦虚的笑了:“没什么,净是瞎琢磨的!”

“你这琢磨可不是一般人能琢磨了的,干了有几年了吧?”

一句话,打开了老李的话匣子——

自打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农村搞承包开始,老李就凭着自己一点木工底子对平日里用来当柴烧的山荆动起了心思,试探性的“鼓捣”,还真行,几个山荆一拼凑竟然能够造成一个花架,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一个花架竟能卖到二三十元,于是在以后的三五年,李太军就将主要的心思用在这上边,把山荆加工成各式各样的花架。群众看到他发了财,纷纷到他家拜他为师,他呢,来之不拒。“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想快点致富啊!”在他的带动下,一时间花架成了石虎流域的代名词。

“加工不是问题,最麻烦的是销售。”说到那个岁月,老李一脸的焦灼。为了打开市场,老李硬是用编织袋扛着这些“古董”上北京,下武汉,天南海北,“浪迹天涯”,说到这儿,老利用了一个很时髦的词。

“开始主要是跑青岛,由于背着货,坐火车只能蹲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时间长了,列车员都混熟了,每每见到我,都忙着打招呼,忙着帮我照看古董。”仅仅是混熟吗?打动列车员的,大概是老李的执着吧——每周两到三次的跑青岛,简直可以与铁道游击队相提并论了。

“青岛总归是近便,后来怎么不常去了?”

“单就赚钱来说,青岛就足够我这辈子跑的,可不行呀,还得打市场,要知道这条溜里有好多伙计只会做不敢跑。”就为这,为了市场,为了这条溜,老李就凭着跑青岛的经验,背着鼓鼓囊囊的编织袋上北京,下武汉。

汗水终于换来回报。三五年的功夫,全国各地的客户都知道了青州有个王坟镇,王坟有个石虎溜,这正是老李所梦寐以求的。

市场打开了,左邻右舍的都能靠手工赚钱了,老李又开始了下一步的琢磨,他知道,仅仅靠这种简单的花架,总有一天会丧失市场,要留住已经形成的市场,要留住汗水换来的顾客群,就必须在“作品”上下功夫。

别人都在轻车熟路,都在忙着钉花架,李太军却将心思花在了“琢磨”上,白天手不离刀,晚上刀不离手,上瞅瞅,下看看,左比划,右照晃,终于一只诺大的孔雀在老李心中形成了!就像文人突然想到了一句妙语一样,老李忘掉了吃饭,忘掉了劳累,一心只在眼前的枯根上。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终于,老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这一件作品,让老李看到了自己的潜力,看到了石虎溜的未来。

他开始夜以继日的工作,开始做起了真正的根雕。一件件换来唏嘘一片,一件件被抢购一空。老李没有沉醉,他在想着父老乡亲,他心里始终没有忘掉石虎溜,他开始广收门徒,开始无所保留的传授。一年,两年……如今的石虎溜已经是根雕的天下,而他的门徒也已经都称得上艺术家了。

2006年,在老李的努力下,王坟镇根雕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老李自然成为理事长,他开始更广泛地与外界联系:无论是客户还是同行,无论是协会还是理事长,只要对艺术有贡献的,只要对家乡有帮助的,老李总会特别上心,特别留意。

“如今名气大了,怎么不办一家公司扩大规模?”笔者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我吗,一开始就没想到公司什么的,我想的就是怎么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怎么让根雕成为王坟的名片,其实我所做的,仅仅就是打着一把小伞,尽量给大家带来一点绿荫……”

太阳渐渐升起来,我走出这个艺术的小院。外边,好大一片绿荫。    荠菜


化腐朽为神奇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

image002.jpg

2008年11月19日,在青州市根艺专业村王坟镇李家庄,当地著名农民根艺家李太军在向人们介绍他刚刚创作完成的一件作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家庄村的张安禄、李太军等一大批根雕艺人利用从外地收购来的枯枝朽木作原料,加上自己以势修形以形修神的技艺理念,先后创作出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根艺作品。这些作品除了在国家和省级根艺大赛中频获大奖外,还在北京、广州和西安等全国各地热卖,为山乡农民赢得了极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前王坟镇专门成立了根雕合作社,引导扶持此项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讯员王庆

齐鲁社区

根艺大师李太军飞天作品

2010-10-17 09:54:48

image005.jpg

化腐朽为神奇,让枯木又逢春,已列入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王坟根雕,目前仅在该镇夏逄路两边的从业人员已达120多人,从事根雕的农户已达60家,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位于清风寨下的根雕艺术馆,根艺产品更是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新疆等地,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已成为当地根艺加工的龙头。

李家庄村民李太军是较早从事根雕的艺人之一,1990年,他把附近山上许多被砍伐或枯死的树桩带回家,去皮、去腐、修剪、雕刻、上漆,依照外形特点加工成各种鸟兽虫鱼,然后背到城里的集市上去卖,没有想到这玩意还非常抢手,后来附近村庄大批的木匠纷纷效仿,转型做起了根雕,昔日用来烧火做饭的木柴,废物利用竟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好材料。在村民张大玉家里,我们看到楼上楼下、室内室外摆满了各种根雕艺术品:二龙戏珠、金鸡独立、孔雀开屏、松鹤延年、童子献寿,应有尽有,而且产品由原来单一的欣赏价值发展到现在的实用价值,因势象形、造型各异的桌椅等各种器具一应俱全。过去靠背着根雕赶市场,现在大批的客户主动跑到家门口来买,王坟根雕市场已成为山东省第一大市场。原来的小木匠在精雕细刻中也沾带了文化艺术气息,摇身一变成了根雕艺术家,李太军的根艺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荣获全国根艺大赛二等奖,《飞天》荣获第一届全国花卉博览会根雕艺术作品一等奖,并被人高价收藏。李太军不仅靠一双巧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而且带动当地村民一起走上根雕致富的道路,他本人当选青州市第12届政协委员、青州市根雕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根雕协会理事。周围的乡亲们靠根雕发家致富的不在少数,沿路的二层小楼就是明证,但记者问及李太军的收入,他十分谦虚地说:“每年的毛收入也就是十几万,远远比不上当地果品加工厂的老板。但话又说回来,根雕不仅仅是一项产业,他还是一门文化艺术,他给从业者带来的是物质财富和文化艺术的双丰收,我们像画家一样,个体从业,下雨阴天也不耽误,只不过人家用的是画笔和颜料,我们用的是刀子和油漆。” 

为了将这一特色产业发扬光大,王坟镇党委、政府及时推波助澜,指导经营。先是组织成立了根雕艺术合作社,发展社员50多家,然后逐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搞活市场流通,建立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和竞争环境。清风寨根雕艺术馆的投资人郭全升,正是看中了这一产业的广阔前景和这里良好的资源环境,才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根艺展馆。



根雕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2009年6月21日 星期


  6月14日,记者在青州王坟许家庄一家根雕馆内看到,根雕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它们竟是出自农民之手。

  据了解,许家庄现有20多家根雕馆,主人扛起锄头是农民,拿起锉刀是艺人。这些民间艺人把一个个树根打磨成一件件精美的根雕作品,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变废为宝。记者李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