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聂鹏
    

基本信息

聂鹏

性别:男

年龄:34 岁

技术职称:助理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聂家庄泥塑

从艺年限:17年

单位及职务:聂鹏泥塑作坊

所属地区:高密市

师承:

徒弟:

浏览次数:5017

个人简介

  聂鹏,男,1990年10月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2007年,因对泥塑艺术的爱好,初中毕业的聂鹏放弃自己的学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泥塑工艺制作中去,并于父亲聂臣希(省非遗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立“聂鹏泥塑作坊”,开始以泥塑为职业的生活。在学习制作泥塑的初期,聂鹏在如何着色、如何令动物表情更传神等关键技艺上遇到很多困难。经过不断钻研、练习,他渐渐熟悉了整个制作过程,并在祖辈的传统方法中加入了很多创新元素。聂鹏说:“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建立起专门的泥塑产业园,把泥塑事业产业化,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让更多海外朋友认识中国泥塑”。


聂鹏泥塑作坊是聂家庄泥塑的杰出代表。为制作工艺参观、旅游纪念品购物为一体,在此游客可以深刻了解泥塑制作的每一步工艺,深刻体会泥塑的制作过程。

自成立以来,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并多次代表县、市、省参加展览会并获奖。其中,2010年1月2日、2月11日等非别在中央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山东新闻联播以长达2分钟的时间进行报道,并且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以《爱玩泥巴的90后小伙》进行长达半个多小时的专题报道。潍坊晚报、齐鲁晚报,人民网、新华网也纷纷专题报道。

2010年6月份,聂鹏泥塑作坊代表高密市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作品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并获奖。同月,被高密市旅游局、姜庄镇党委政府指定为“高密市乡村休闲游团体接待推荐点”。7月份本作坊产品进入中国上海世博会,产品受到国内外游客、专家、领导的高度赞赏。现在,聂鹏泥塑作坊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品种更加齐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荣誉证书

2020年1月晋升为“助理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称。

个人图片

2014.3.1

image009.jpgimage010_看图王.jpg

image013.jpg


主要作品

image020.jpg

image023.jpg

image025.jpg

image027.jpg

image029.jpg

image031.jpg


image038.jpg

image040.jpg

image043.jpg

image045.jpg

image047.jpg

媒体报道

image048.png

山师大“义采飞扬”实践队走访高密聂鹏泥塑作坊


上午,“义采飞扬”实践队的队员们在采访扑灰年画艺人石老师之后,他们又来到聂鹏泥塑作坊,亲身感受泥塑的魅力。聂鹏泥塑作坊是高密比较有名的泥塑制作与销售地,曾接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的多次采访,是天津艺术学院的实践基地,而且聂老师与他的父亲也曾赴台湾、香港多地展销高密泥塑,对高密民间艺术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一进入泥塑展室,队员们就被色彩夸张而又鲜艳的泥塑吸引,聂鹏老师就详细地为他们介绍了泥塑的制作原理与过程以及泥塑的销售现状与未来工作计划,并现场做了一个哨子送给队员们做纪念。

出了展室,队员们又来到聂鹏家在村子里的作坊,亲身感受憨态喜人的泥老虎的制作过程。聂鹏的父亲老师出门迎接我们,他是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人,今年49岁,受家族熏陶从小做泥塑。

我们来到作坊里,看到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笔和颜料,台子上一捆苇哨,还有一沓条状的羊皮,案板上则是一排排刷完粉子,个头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的白色泥老虎。聂臣希老先生拿起地上的坯子,头、尾两块一对,内里安上苇哨,中间用羊皮连了,一个四腿粗壮、昂首挺立、憨态可掬的泥老虎就立在了案板上。记者一手端着头,一手牵着尾巴,来回推拉,老虎就“咕嘎咕嘎”叫起来。

据老师介绍,造型优美,颜色干净漂亮是聂家庄泥塑的特点,彩绘更是泥塑的点睛之笔。看似简单的泥老虎,从开始挖土到最后成品需要几十道工序,不仅对土、制成的坯有要求,对画的技术、颜色的选择都很讲究。刷完粉子之后的泥老虎坯先上哪种色,后上哪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老师说:“个头小的可能需要上五六遍颜色,30厘米的就要上十遍颜色,个头再大的为了保证好看颜色就要更加丰富。” 老师的亲自演示和讲解,队员们对泥老虎的制作流程有了深刻的了解。

据老师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建一个农家乐庄园,让更多的人认识高密泥塑,让更多的人感受高密浓郁的乡土风情。是啊,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先生的梦想早日实现,也希望祖国母亲的中国梦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完成!


image050.jpg

今年春节高密泥老虎今年叫得响

来源:潍坊晚报  

image052.jpg

  聂臣希正在给泥老虎上色。

  “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这其中会咕咕叫的“泥老虎”就是高密聂家庄泥塑中最典型的代表。不过“两毛五”的价钱早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在一件泥老虎,少则五元,多则几百元。

  聂家庄的泥老虎除了作孩童的玩具外,还因其威武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成为镇宅吉祥物。虎年临近,在以泥老虎出名的泥塑之乡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泥塑艺人们正忙得不可开交。

  一只泥老虎几十道工序

  虽是隆冬时节,但高密市姜庄镇聂家庄泥塑艺人们家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屋内屋外,到处摆满了五颜六色、威风凛凛的泥老虎,前来看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

  聂鹏泥塑作坊的负责人聂鹏说:“今年是虎年,订单比前几年都要多,根本做不过来。”他告诉记者,目前订单已经到了正月了,为了保证每件泥塑的质量,他们已经不再接大笔的订单。

  聂鹏的姑姑告诉记者,她家祖上好几辈就是做泥老虎的,这些全是聂鹏和他父亲聂臣希的作品。今年,父子俩在工艺方面做了一些创新,颜色更新鲜,形态更加可爱。

  广受人们欢迎的泥老虎,在当地被亲切地称作“叫虎”。出了展室,记者又来到聂鹏家在村子里的作坊,亲身感受憨态喜人的泥老虎的制作过程。聂鹏的父亲聂臣希出门迎接记者,他是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人,今年46岁,受家族熏陶从小做泥塑。

  记者来到作坊里,看到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笔和颜料,台子上一捆苇哨,还有一沓条状的羊皮,案板上则是一排排刷完粉子,个头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的白色泥老虎。聂臣希拿起地上的坯子,头、尾两块一对,内里安上苇哨,中间用羊皮连了,一个四腿粗壮、昂首挺立、憨态可掬的泥老虎就立在了案板上。记者一手端着头,一手牵着尾巴,来回推拉,老虎就“咕嘎咕嘎”叫起来。

  据聂臣希介绍,造型优美,颜色干净漂亮是聂家庄泥塑的特点,彩绘更是泥塑的点睛之笔。看似简单的泥老虎,从开始挖土到最后成品需要几十道工序,不仅对土、制成的坯有要求,对画的技术、颜色的选择都很讲究。刷完粉子之后的泥老虎坯先上哪种色,后上哪种色,都有严格的规定。聂臣希说:“个头小的可能需要上五六遍颜色,30厘米的就要上十遍颜色,个头再大的为了保证好看颜色就要更加丰富。”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聂臣希的妻子梁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做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他们家就是村里艺人中最年轻的了,而像儿子聂鹏这个年纪干这个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第二个。

  “孩子开始要做这行时,我就担心他太小坐不住,没想到他还真的做到了。”提起自己20岁的儿子,梁女士自豪地说,聂鹏从小喜欢泥塑,毕业后不像其他年轻人出门打工挣钱,而是一心想做泥塑,现在已经小有成就,她很开心。

  聂臣希表示,村里像他家这样常年做泥塑的越来越少了,艺人年龄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像我这个岁数的都算年轻的了”。他告诉记者,因为个头较大的泥老虎比较重,而且对于工艺的要求较高,所以村里的老人们制作的多是十几公分高,轻便好拿的小泥老虎。

  “虎年快到了,泥老虎的销量很好,不少村民又开始重拾老本行。”聂臣希笑着说,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历年都没有今年的生意好做。他认为这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有关。

image053.png

山东“泥塑父子兵”的艺术情怀


中新网青岛2月1日电 题:山东“泥塑父子兵”的艺术情怀

作者 修建华 牛晓娜

竖眉瞪眼的“叫虎”、古怪灵巧的“摇猴”、威武喜气的“座狮”....。.这些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聂家庄泥塑,亮相此间举办的“萝卜会·元宵山会”展台。

记者1日专访了山东高密聂家庄聂鹏泥塑作坊的泥塑“达人”——聂臣希、聂鹏父子。聂家父子的泥塑作品,获得过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金奖,被中国农业博物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收藏,并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获得海内外游客的赞赏。

今年48岁的聂臣希,是聂家庄第21代泥塑传人。从小时候简单的捏土开始,他慢慢精通了泥塑制作复杂精深的工艺流程。

  聂臣希说,2007年聂家庄泥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诸多海内外高校的师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前来参观、学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泥塑产生了兴趣。

  聂臣希骄傲地说,他的徒弟遍布世界各地,有的来自中国香港、澳门,有的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对泥塑的热爱,让他们完全没有了地域的界限,相处得十分愉快。

  聂臣希的儿子聂鹏,是个潇洒帅气的“90后”小伙。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他一直对泥塑有着发自内心的喜欢。2007年,他创办了聂鹏泥塑作坊,开始以泥塑为职业的生活。

  在学习制作泥塑的初期,聂鹏在如何着色、如何令动物表情更传神等关键技艺上遇到很多困难。经过不断钻研、练习,他渐渐熟悉了整个制作过程,并在祖辈的传统方法中加入了很多创新元素。聂鹏说:“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建立起专门的泥塑产业园,把泥塑事业产业化,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让更多海外朋友认识中国泥塑”。

  “2007年泥塑被列为国家级‘非遗’,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聂臣希说,“国家越来越重视民间文化,对我们民间艺人是极大的鼓励,为民间艺人对泥塑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信心”。

  “我有决心和信心把泥塑事业干好并传承下去,这也是我的责任。”聂臣希说。他希望通过开办这个家庭式作坊,来带动泥塑民间艺术的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这项民间艺术,从而推动中国泥塑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据悉,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原由山东高密聂家庄一户穷苦艺人从捏锅子花开始,经过民间艺人世代相传,发展成为现在的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泥塑艺术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