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民间艺人都传恭
    

基本信息

都传恭

性别:男

年龄:83 岁

技术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荣誉职称: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市级传承人

从艺品类:潍坊核雕,微雕

从艺年限:73年

单位及职务:潍坊市潍城区向阳刻字部

所属地区:潍城区

师承:都兰桂

徒弟:李曙光、王照烽、刘文虎、都淑敏、李水海、李书卿、刘波、韩永义、李建刚、宋红波、王坤、于兵、王庆波、吴增高、汤善月、辛国华。

浏览次数:12639

个人简介

  都传恭,1941年6月出生,山东潍坊潍城人,潍坊“都氏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都兰桂之孙)。清朝末年,曾祖父都渭南学艺于宫庭核雕名匠张大眼,后传于子都兰桂,都兰桂又传于:都洪英、于学修、考功卿、都传恭。

  他从9岁开始跟祖父都兰桂学习书法、绘画、核雕、篆刻等,下学后就工于潍坊嵌银厂,并在“山东省工业干部学校”工艺美术班进行过深造,后专业从事刻字、核雕,为一生从艺。

  现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师、中国文艺终身杰出艺术家、国家省市三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潍坊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木刻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谊会员、山东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潍坊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从艺六十多年,除个人得到了巨大荣誉外,应在推动潍坊核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上作出了特别贡献,值得大家特别是晚辈们的尊敬。一是坚守嫡传重任。为弘扬潍坊核雕的发展,积极谋划和行动,打起并高举“都氏核雕”这面嫡传大旗来影响和号召,其推动作用极为明显,并将长期发挥作用。二是注重对外推广。前些年,搞核雕的没有几个人,正是他们不懈努力,跑北京、赴杭州、到济南、去青岛,哪里有展会,他们都主动参展获奖,扩大影响,为有今天潍坊核雕的大发展立了战功,值得敬佩。三是传承更值得肯定。弘扬潍坊核雕,让其不断发扬光大,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带徒传艺,一个好师傅一生真正能带出三俩个好徒弟就不易了,可这一代核雕老前辈身感责任大,都花费了大气力、下了真功夫培育了十几个或者二十几个好弟子。现在这批弟子都是潍坊核雕发展强大的中坚力量和接班人,他们在业内也都作出了巨大成就,老前辈、老师傅们对此都感到十分满意和无比欣慰。正是老前辈们和新一代的努力,才使得潍坊核雕有了今天局面,实现了大的发展。

  主要代表作有:《百万雄狮过长江》、《十八罗汉》、《梁山一百单八将》、《四大名著》、《九美闹龙舟》、《十美采莲》、《西湖联韵》、《九龙戏水》等核舟核坠。现已雕刻作品上万件,其中精品上千件。其作品曾获多项大奖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多次被国内新闻媒体报道,其中《孔子山林施教图又名东方文化之源》、《八仙》被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所收藏。


传承谱系:

潍坊都氏核雕起源于清末。清朝末年,都传恭曾祖父都渭南学艺于宫庭核雕名匠张大眼。

第一代:都渭南(都传恭曾祖父)。

第二代:都兰桂(都传恭祖父)。第一批国家级老艺人,授国务院津贴,在1915年作品“马拉轿车”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民国23年获铁道部超等奖、先进生产者两项奖项;1955年授山东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其作品赠毛泽东主席和苏联友人伏罗希洛夫手杖各一根。 卒于1960年,享年79岁。其代表作有: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八仙过海、百寿图、马拉轿车等。

第三代:都传恭。

第四代:都淑敏(都传恭五女儿)及其他弟子们。1974年生,现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潍坊市工艺美术名人、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其代表作有:弄玉吹箫、马拉轿车、赤壁怀古、福禄万代、盛世和谐、渔家人等。

荣誉证书

  2003年被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2007年6月中国、省、市三级文联、中国、省、市三级民协分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2010年2月第二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核雕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届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

  2014年4月被潍坊市轻工行办、潍坊工艺美术协会等部门授予“潍坊工艺美术核雕界领军人物”。

  2015年荣获“十二五”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技艺文化传承奖。

2017年4月由潍坊市轻工行业办公室、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潍坊核雕四元老技艺传承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潍坊“都氏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都兰桂之孙),现为世界木刻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谊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奖励证书

  1982年核雕作品“系列花篮”获山东民间工艺品一等奖。

  2003年作品“十美采莲”、“古代轿车”、“十八罗汉”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展一等奖。

  2005年8月24-28日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作品“乾隆下江南”获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5年10月27-31日于杭州浙江世贸中心,核雕《苏子游赤壁》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西博会”银奖。

  2005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发展是硬道理”获潍坊市艺术创作二等奖。

  2006年6月16-18日于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赤壁赋”获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民俗文化展优秀作品奖。

  2006年11月25-29日于青岛福泰广场会展中心,作品获“第三届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金奖。

  2006年11月在“第三届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上获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书画艺术金奖”,终身杰出艺术家。

  2008年11月6-10日于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核雕《百万雄狮过长江》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银奖。

  2010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承人展示活动中荣获传承人展示纪念奖、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

  2011年7月于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作品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2年9月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民俗艺术节《百万雄狮过长江》获最佳作品奖。

  2012年第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十八罗汉伴佛祖》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2年第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百万雄狮过长江》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创新奖银奖。

  2013年4月首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核雕《百万雄师过大江》、《十八罗汉会灵山》分获金奖和银奖,并获本节最高奖项艺术成就奖。

  2014年4月第二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核雕作品获金奖。

  2015年4月第三届潍坊工艺美术节核雕作品获金奖。

  2016年6月核雕《百万雄狮过长江》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暨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青艺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主要代表作

梁山一百单八将、十八罗汉伴佛祖、八仙庆寿赴瑶池、九龙吸水、九龙戏珠、乾隆下江南、四大名著、百万雄师过大江等。

个人图片

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jpg



主要作品

   祖父都兰桂作品《渔翁得利》与《马拉轿车》

2_看图王.jpg

                   十八罗汉伴佛祖                                        八仙庆寿赴瑶池

9.jpg

 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jpg

             十八罗汉                  孔子山林行教图(材质大山核桃)

 IMG_5169.JPG

        隆下江南

                               苏子游赤壁

5.jpg

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jpg

《核片镶嵌欣赏鼻烟壶》核片图以“中国四大美女”为主

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jpg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jpg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1).jpg

  四大名著

4.jpg



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jpg

                               九美闹龙舟

传授年画印刷技艺_看图王.jpg


隆下江南


媒体报道

都传恭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来源: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网站


Look_53d5a628ca1a1.jpg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核雕艺术专家,潍坊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现为世界木刻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谊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都传恭系潍坊核雕老艺人都兰桂之孙。都兰桂作品曾于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23年获民国铁道部“铁路沿线出产货品”超等奖。建国后,都兰桂作品被毛泽东、苏联友人伏罗希洛夫等国家领导人收藏,作品多次被选定为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礼品之一。


    都传恭精作品有“百万雄师过大江”、“乾隆下江南”、“九龙戏水”、“十八罗汉”、“梁山一百单八将”等。其中2003年“十八罗汉”、“十美采莲”、“古代轿车”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展评会一等奖。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苏子游赤壁”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西博会”银奖;2005年“乾隆下江南”获一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06年“赤壁赋”获山东国际“文博会”一等奖;2006年“九龙戏水”获中国艺术家杰出成就奖“书画艺术金奖”。2007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



方寸之间尽显百态—潍坊核雕


来源:潍坊市文化馆 2018-01-08


山东省潍坊核雕刻始于清代中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以桃核为主,巧妙的利用桃核上的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麻纹,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马拉车、核舟、器皿、首饰、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立体造型,有深有浅的浮雕形式,刻化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现代人物、工农兵形象、人名、吉语印章等内容,如水浒故事、红楼人物、马拉轿车、十美采莲、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百万雄师过大江、沙家浜、红灯记、鹿鹤同春等。潍坊核雕技艺是一种精湛的微雕工艺,为潍坊的特种工艺之一,在全国民间工艺中独树一帜。潍坊核雕作品主题突出,概括性强;观赏作品,玲珑剔透;把玩作品、浑朴亮丽;佩带作品,相得益彰;核雕印章别具风格。

image.png 

都传恭—《九美闹龙舟》


潍坊核雕观赏性强,用桃核的自然形纹,雕成鸟、兽、虫、花、鱼、人物等直观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亦可用来装饰,经民间艺人雕刻而成的扇坠、念珠、耳环、手串、纽扣等,既蕴含着大吉大利的福意,又有点缀装饰的效果;同时,鬼斧神工的核雕精品成为核雕爱好者的珍藏品。

image.png

都兰桂—《马拉轿车》


核雕艺人都兰桂的作品《马拉轿车》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最优等奖牌,名扬中外。周总理亲自派人来潍坊了解核雕艺人的情况,并把潍坊核雕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国际友人。




都传恭刀刻不辍精品频出

2014年11月24日


都传恭在工作室


 都传恭核雕作品《百万雄师过长江》。

  作品《盛世富贵杯》。邢顺建  供图

  都兰桂之孙都传恭自9岁起便跟随爷爷学习核雕手艺,距今已有65个年头了。作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都传恭可谓是名满天下。11月13日,记者来到了潍城区于河街道都家村,见到了都传恭老人,都传恭告诉记者,当年为了宣传核雕,他曾经自掏腰包,全国各地参加展览,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核雕。如今,年过七旬的都传恭最盼望的是核雕手艺能够后继有人,代代流传。

  雕刻技艺精绝,54名梁山好汉活灵活现

  11月13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了潍城区于河街道都家村,见到了今年74岁的都传恭,当天都传恭头戴八角帽,身穿合体的冬装,虽然已年过七旬,但身体十分硬朗,精神状态也不错。得知记者到来后,热情质朴的都传恭还特意骑着一辆三轮车,在大路上等候为记者引路。

  走进大门,迎面便看见了都传恭的雕刻工作室。这间工作室,是他核雕的世界,《百万雄师过长江》《苏子游赤壁》《乾隆下江南》《十八罗汉》《梁山一百单八将》《四大名著》《九美闹龙舟》……每一件作品都雕刻得精美绝伦,让人爱不释手。

  都传恭热情地给了记者一把放大镜,并把他多年珍藏的作品悉数摆到了记者的面前。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上,记者通过放大镜看到,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竟密密麻麻地雕刻了54个梁山好汉,姿势不一,神态各异,不可思议的是,每个人物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连人物的眉毛、胡须都清晰可见,技艺之精让人叹为观止。

  在《百万雄师过长江》上,雕刻了18名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指挥员手拿望远镜,眺望大江对岸,司号员手持军号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或射击或装弹,老艄公奋力划桨……“这些还不算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船上的锚链。”都传恭一边说着,一边指向船上的锚链,记者发现,船上的锚链全是从桃核上刻下来又套上去的,每个锚链环都细如发丝,环环相扣组成一条锚链,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从小性格沉稳,9岁起便跟随爷爷学艺

  都传恭从9岁开始跟随爷爷都兰桂学习核雕技艺以来,距今已有65年了,爷爷都兰桂从小随父学艺,所刻核雕布局简练,朴实大方,“在爷爷手上,核雕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他雕刻的核雕做工精细、玲珑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都传恭告诉记者,爷爷都兰桂一生研究核雕,精品核雕《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百寿图》等均以精细著称。1955年,都兰桂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之一,1960年10月逝世。

  都传恭说,在自己还只有六七岁的时候,便经常跟在爷爷身边,看他拿着小刀在桃核上雕刻,长期耳濡目染下,自己便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温饱都不是易事,但是爷爷都兰桂却靠着核雕的手艺让一家人吃饱了饭。“那个时候爷爷给别人个核雕,对方就算没有钱,也会给爷爷几个煎饼作为酬谢,我们小时候就是靠着爷爷带回家的煎饼生活的。”都传恭回忆道。

  都传恭9岁那年,都兰桂把他叫到跟前,问他愿不愿意学习核雕,早已对核雕兴趣浓厚的都传恭,想也没想便答应了。正式学习核雕后,都传恭就需要把绘画、书法、雕刻等技艺一并练好。“小时候我便很能沉住气,别的孩子来叫我玩,我宁愿在家练书法,也很少跑出去。”都传恭告诉记者,他能有今天的成绩,与从小养成的沉着稳重的性格密不可分。

  不丢家传手艺,自掏腰包全国各地参展

  从小跟着爷爷学习,都传恭慢慢练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核雕手艺。然而,都传恭20岁那年,核雕市场不景气,一件核雕卖不了几个钱,为了维持生计,都传恭先是到潍坊嵌银厂工作,后来又做一些刻章的生意。尽管如此,都传恭从没有放弃过核雕这门手艺,也从来没有断过将核雕发扬光大的念头。

  等到都传恭年过五旬时,儿孙承欢膝下,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不用为生活发愁了,可都传恭想让核雕发扬光大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都传恭感慨:“核雕毕竟是咱们都家传下来的手艺,别人可以不着急,我不能不急啊。”

  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核雕这门手艺呢?都传恭想到了一个最见效却也最辛苦的方法——前往全国各地参展。北京、南京、天津、沈阳、广州……哪有大型的展览会,都传恭便会千方百计带着自己的核雕前去参展。一开始,核雕作品销售情况并不乐观,经常一场展览会下来,挣的钱还不够参展费的,都传恭自己还要搭上路费、住宿费和印刷费。时间长了,核雕作品越来越受到认可和关注,都传恭这个“赔钱赚吆喝”的状态才慢慢改善。

  如今,都传恭的作品已风靡全世界,经常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核雕爱好者打电话咨询或登门拜访,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工艺美术珍品。如今,都传恭的核雕作品已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六十余年创新不断 核雕作品屡获大奖

  都传恭研究核雕60余年,不但将传统的民间核雕技艺传承下来,而且创新性地将核雕镶嵌在各种红木上,制成小屏风、红木百寿杖、鼻烟壶等。其《九龙戏水》《十八罗汉》《乾隆下江南》等作品屡获大奖。都传恭告诉记者,他还创造性地将核雕镶嵌到鼻烟壶上,做出了《四大名著》等一系列精美作品。

  如今,都传恭的核雕技艺早已名满世界。1982年,都传恭凭作品《系列花篮》获得了山东省民间工艺品展一等奖。2003年他的《十美采莲》《古代轿车》《十八罗汉》核雕作品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展一等奖,他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苏子游赤壁》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西博会”银奖,同年《乾隆下江南》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发展是硬道理》获潍坊市艺术创作二等奖。2006年《赤壁赋》获山东国际文艺博览会一等奖,同年又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06年都传恭获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书画艺术金奖”、终身杰出艺术家。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虽然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但都传恭仍坚持戴着具有放大功能的特制镜从事雕刻。然而由于年事已高,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精力不济。老人说他膝下有6个女儿,只有老五都淑敏跟着他学雕刻。老人期盼核雕这门技艺能好好传承下去,“这门手艺一定要传承下去,万万不能失传了。”都传恭说。



走近潍坊民间艺术大师都传恭  

妙手神工:方寸核雕展绝技

2013年02月01日


 Δ都传恭在进行核雕创作


  本报记者 侯江宏 王莹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散文家魏学洢的《核舟记》曾描述了一件精巧的核雕——“苏子游赤壁”。他用生动的笔墨记述了明代奇巧艺人王叔远,曾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雕刻出“苏东坡泛舟游赤壁”的情景: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和尚三人在船头饮茶对诗,一船工执橹,一小童烧水……人物栩栩如生,足见雕刻者技艺之精湛。潍坊当代核雕大师都传恭,其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堪与王叔远的作品相媲美。

  Δ继承

  研刻绝技六十年

  在潍城区于河街道的都家村,记者见到了山东潍坊都氏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都传恭,他正在窗下的书桌前潜心雕刻着。

  他告诉记者,潍坊核雕起源于清末,与潍坊的嵌银、年画、风筝等齐名,都是国之瑰宝。清朝末年,诸城的核雕艺人张大眼到北京宫廷进献所刻朝珠、佛珠等,受到慈禧太后的褒扬,名噪一时,年老回归故里后,收下了潍县都家村的都渭南为徒弟并倾囊相授。

  后来,都渭南又把绝技传给了儿子都兰桂。都传恭的祖父都兰桂将核雕技艺进一步发展,其雕刻作品《古代轿车》,曾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建国后,其作品多次被选定为国礼。都传恭从9岁开始,就跟随祖父都兰桂学习书法、绘画、篆刻等。后来,渐渐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都传恭对核雕研究六十余年,不但将传统的民间核雕技艺传承下来,而且创新地将核雕镶嵌在各种红木上,制成“小屏风”、“红木百寿杖”、“鼻烟壶”等。其《九龙戏水》、《十八罗汉》、《乾隆下江南》等作品屡获大奖,他曾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

  Δ创新

  稀世珍品销海外

  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18名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指挥员手拿望远镜,眺望大江对岸,司号员手持军号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或射击或装弹,老艄公奋力划桨……都老的这件精品力作《百万雄师过大江》,其构思之精巧、布局之严谨、神韵之丰满、气势之非凡,让人叹为观止。

  老人说,核雕不同于其他雕刻,核雕是民间微雕工艺,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要求雕刻者手法细致入微。就拿《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件作品来说,仅仅船上的小挂件——锚链的制作工艺就极其复杂,因为雕刻锚链需要先从核桃上取下一小条核桃片,再从取下的薄片上进行雕刻,需将其雕刻成环环相扣,一旦正在雕刻的锚链中有一环断裂,一切前功尽弃。

  如今,都传恭的作品已风靡全世界,经常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核雕爱好者打电话咨询或登门拜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位名叫海波的美国人在风筝节期间专门拜访,他说自己的祖父曾收藏过都兰桂的作品,他本人希望能买到都传恭的核雕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都传恭看到海波对于核雕如此挚爱,就将作品卖给了他留作收藏。

  如今,为了方便来自全球各地的核雕收藏爱好者,都传恭建立了自己的核雕网站,供大家鉴赏购买他的核雕作品。

  Δ心愿

  期盼技艺永传承

  都老说,作为一个核雕艺人,必须具备绘画基础,但光有绘画技巧未必就能刻得好,还得懂书法、会篆刻、善构思、巧布局,更要有悟性,缺一样都很难雕刻出精品。

  因为核桃体积小,且有凹凸的纹路,不易在其上面描绘要雕刻的画面内容,因此要求核雕者手中一拿到山核桃,头脑中就能根据纹路浮现出要雕刻的内容或人物,进而展开雕刻。

  如今年事已高的都传恭,仍坚持戴着具有放大功能的特制镜从事雕刻,但长时间创作,就会感到眼睛酸涩疼痛并伴有流泪等不适,所以每天只能工作半天。老人说他膝下有6个女儿,只有老五都淑敏跟着他学雕刻。老人期盼核雕这门技艺能好好传承下去,所以他对前来学艺者,都毫无保留地传授,希望能挽救这面临失传的技艺。老人现收徒20人,但绝大多数都有各自的工作,核雕仅为个人爱好,没有专门搞核雕研究的。

  老人说,其中四位徒弟,不仅学得他的核雕技艺,更是融入了他们各自的创新,为核雕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老人期许他们能在核雕艺术上大展宏图,带领核雕这一民间传统技艺走向世界,开辟出更为广宽的发展空间。


唐人居logo 2012-07-03    作者 :博古架     来源 :唐人居

潍 坊 核 雕


山东潍坊核雕大约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纪初时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它主要是用桃核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如山水、花鸟、人物及车船、首饰印章等优秀作品。核雕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它用桃核、杏核等为原料,精雕细刻而成。由于它体微艺精,被人誉为“鬼工神技”。在国际上,外国收藏家视如珍宝,爱不释手,千方百计而得之。

溯源

追溯历史,核雕艺术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核雕艺术晶与玉器、翡翠等串在一起。作为当时人们身上的装饰佩物,有的还做扇坠、佛珠、捻珠等,而风行一时, 一些达官贵人非常欣赏。在民伺百姓中,核雕也极为流行,有的把它当作信物,如山东胶东地区男女传情时,女赠男用荷包,男赠女则常用核雕晶,也有用它挂在身上“避邪”。

明代著名散文《核舟记》所记述的核雕珍品生动祥细地描述了当时常熟艺人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苏东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我们从中可以领略核雕艺人奇巧无比的技艺。王叔远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刻出了苏子游赤壁”的小船,苏东坡、黄庭坚,佛印和尚三人在船头赋诗、品茶、饮酒,一船工执橹,一小童烧水,活门活窗,小窗上刻有《赤壁赋》中名句组成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代表人物

潍坊的核雕,与嵌银、仿古铜、年画、铜印,风筝齐名,都是工艺晶之最,国之瑰宝。清朝末年,山东潍坊诸城县著名核雕艺人张大眼在北京宫延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时,其人各噪一时,年老回家授徒山东潍县都家村都渭南。

到了近现代,由于核雕艺人的地缘关系,民间艺人都渭南把绝技传给儿子都兰桂。民国年间,1915年,都兰桂与核雕爱好者丁怀曾获得“万国博览会”巴拿马奖章,都兰桂刻“马拉古代骄车”,丁怀曾报表签名。都兰桂得奖牌。1923年在全国铁路沿线生产货品展览会上获超等奖。他一生研究核雕技艺,其中精细作品有“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百寿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刻“百万雄师过长江”核舟赠毛主席。1955年,都兰桂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之一,1956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当选为潍坊市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卒于1960年。

核雕老艺人都兰桂一生积极创作,为核雕艺术的发扬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授徒二人:考功卿、都传功。使核雕艺术得以延续至今。



都氏家族与潍坊核雕

2010-05-17 11:30:00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1851年,广东商人徐荣村把经营的“荣记湖丝”送往英国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获得金奖,把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锁定在了最初,此后,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几乎参加了历届世博会,留下了许多像茅台酒香赢世博这样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回眸历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些和山东有关的世博往事……

都兰桂和徒弟考公卿

核雕典型作品:马拉轿车等

1851年,广东商人徐荣村把经营的“荣记湖丝”送往英国参加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获得金奖,把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锁定在了最初,此后,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几乎参加了历届世博会,留下了许多像茅台酒香赢世博这样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回眸历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些和山东有关的世博往事……

折桂巴拿马

方寸之间,万千世界。欣赏核雕作品,常常令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而早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即人们熟知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有这样一枚吸引众人目光的核雕作品——

—在不足方寸的天地里,雕刻着龙腾虎跃的骏马,拉着一辆轿车,在强悍有力、衣着朴实的赶车人扬鞭驾驭下,奔驰在大地上;乘车人稳坐车内,面部俊逸,衣冠华丽,似乎陶醉于沿途的大好风光。骏马的蹄、胸、辔头、套索、串铃清晰可见,轿车的窗、帘、篷、轮、轴形象逼真,玲珑剔透,鬼斧神工,最终折服评委获得金奖。

这件核雕作品《马拉轿车》就是出自山东潍坊一位年仅30岁的民间艺人——都兰桂之手。此后,潍坊核雕名扬中外,并在潍坊深深地扎下了根。记者有幸在都兰桂的孙子、潍坊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都传恭家中看到了都兰桂晚年自己重新创作的复制品,确实精巧非常。

潍坊核雕主要以桃核为材料,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自然麻纹雕出各种生动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鸟、车船等立体造型,以及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吉语印章等,作品布局简练,朴实大方,概括性强,有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精髓。近百年里核雕艺人辈出,精美作品层出不穷,广为流传。

早期中国参加世博会,送展主要是通过官方组织和商人报送。都兰桂是个民间艺人,对于核雕一是喜好,二是养家糊口,光有名气却没个钱势,照说是没有门路送作品参加世博会的。都传恭告诉记者,这中间还有个故事:当时,潍坊当地有一丁姓的大地主,家中的大管家叫丁怀曾,是个核雕爱好者,平素就和都兰桂交情很好。听说要组织参加世博会,他就找到了都兰桂,说:“你能不能刻个桃核?”又说:“其他你都不用管了,就刻好作品,什么填表、交钱的我去干。”就这么着,俩人合伙参加了世博会,都兰桂的核雕刻技术由此扬名海外。

自此,世博会便对都氏家族有着特别亲切的意义。记者临走时,都传恭专门叮嘱:“你帮我问问,今年世博会还组织民间手工艺人参加么,需要的话我一定去!”而这位现在也已七旬的老人其实已经很少外出奔波表演技艺了。

“感动来的技艺”

由都兰桂传徒传孙开始,这百年来都氏家族对核雕传播和发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使得潍坊的核雕艺术在全国迅速崛起并超过其他各地,成为潍坊民间工艺的一大瑰宝。而这由都氏家族发扬光大的技艺,其实是感动而来的,极富传奇色彩。

潍坊核雕艺术的历史,应该从清朝晚期开始,当时诸城有个艺人名叫张大眼,在北京跟一雕刻朝珠的老师傅学艺,随后在宫廷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掌朝时,其人名噪一时。后来世事变化,张大眼从京城流落回乡,卖艺为生。 1880 年,潍坊人都渭南到诸城贩卖皮货,结识了张大眼,见其核雕技艺虽好,但却难以维持生计,便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张大眼十分感激都渭南的帮助,遂把核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于他,所以都氏家族的后人说这是“感动来的技艺”。

都渭南回来后就一心扑在了核雕上,废寝忘食,加以研磨,掌握了雕刻技艺。聪明好学的都兰桂跟在父亲身边,从小耳濡目染,对核雕也是情有独钟,不到20岁时就已经崭露头角,雕刻技艺甚至超过了父亲。

在都兰桂的手上,核雕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但布局简练,朴实大方,概括性强,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后,声名鹊起的都兰桂不负众望,1923年又获得了全国“铁路沿线出口货品”超等奖。

随着年龄渐长,都兰桂技艺更加精进,1955 年,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作品多次成为国礼。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人来到潍坊,了解核雕艺人的情况,并指示在4个月内刻成7件作品,周总理要带着出国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都兰桂与徒弟考公卿精雕细琢创作了《八骏马》等7 件作品,受到高度赞扬。1957年,苏联领导人来我国访问,都兰桂又亲自设计布局,和考公卿连雕5件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珍品送上。1960年,都兰桂病逝于潍坊,享年80岁。

在都兰桂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还有解放后赠给毛主席和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各一枝的红木嵌银手杖,杖头镶有“二龙戏珠”的核雕。

奇特的祖孙师徒情

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别是门婿于学修、义子考公卿、孙子都传恭。于学修英年早逝,考公卿和都传恭将核雕艺术继续发扬光大。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潍坊核雕像潍坊风筝一样誉满天下,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工艺美术珍品。

如今,都兰桂的三个传人中,除其孙子都传恭外,其余两人都已过世。记者日前来到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办事处的都家村,见到了年已七旬的都传恭老人。

一般而言,民间技艺多是父传子、子传孙。可都氏家族到了都兰桂这一代,却越过儿子,直接传给了孙子都传恭,为什么呢?

都传恭告诉记者,都是不得已。他说,爷爷都兰桂是非常有名的民间艺人,可也是一辈子的老农民,核雕这种民间工艺,是“好者好”,喜欢的人当做宝,不喜欢的却毫不稀罕,靠这个养家就很不稳定。父亲手受过伤,便不好刻桃核,从小喜欢书法、绘画的都传恭就直接成了爷爷的徒弟。

“我9岁就跟着爷爷学核雕了。”都传恭记得小时候,不完成爷爷教学的“作业”就不能出去玩。都兰桂看着孙子聪明,是块好材料,便经常说些故事给他听,教他核雕“不是个糙东西,是好东西”。

现在都家的院子就是当时的原址。都传恭记得爷爷讲,光绪年间粮食收成不好,老百姓没得吃食,都兰桂就是靠拿粗刻的桃核跟人换来煎饼养活家里人,后来好不容易才盖起了三间小破房子。有一年,国民党一个师长在潍坊驻防,喜好这个,专门派人来买了两个核雕,给了 40块银元,这才修了个大门。都兰桂跟孙子说,别小看这些民间手工艺,艺多不压身,还是十个手指,做什么都行,以后有用着的时候。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一届潍坊风筝节上,一位美国收藏家的孙子带着爷爷当年收藏的都兰桂的作品来潍坊寻找传人。都传恭摩挲着穿越大洋来到眼前的核雕,仿佛又看到爷爷当年手把手地教他刻桃核。都传恭没有让爷爷失望,他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杰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是潍坊核雕第三代嫡系传人,还受邀成为美国国际木刻协会会员。后来,这位美国友人又写信给都传恭,希望再收藏他的作品。

都传恭对核雕研究近60年,不但把传统的技艺传承下来,而且对新产品更是发扬光大,创作了“百万雄师过大江”、“乾隆下江南”、“九龙戏水”、“十美采莲”、“苏子游赤壁”等优秀作品。山东文博会期间,他创作的“赤壁赋”被授予一等奖,而现场展示雕刻的桃核小挂件更是一早就被抢购一空,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都传恭也感受到了民间艺术传承的困境:“我的孩子里就小五学得好些,可是她写、画都不如我,年轻人有生活压力不能专心搞这个。”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核雕传人都传恭

潍坊日报 2008年6月6日



如今,谈到潍坊核雕,就不能不说都传恭。因为都传恭是潍坊核雕祖师都兰桂的孙子、徒弟。

  2008年5月的一天,记者慕名来到了潍城区于河街道都家村,拜访了67岁的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都传恭先生。

  令人称绝的核雕

  5月20日上午10点,记者走进了潍城区于河街道都家村。都传恭就住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从大门看,都传恭的房子和其他村民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可进到里面就不一样了,他的工作室是核雕的世界:“百万雄师过大江”、“苏子游赤壁”、“十八罗汉”等,每一件都雕刻得精美绝伦,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核雕精品中,赫然摆放着两枚“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核雕。记者通过放大镜看到,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竟密密麻麻雕刻了54个梁山好汉,54个好汉姿势不一,神态各异,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人物的眉毛、胡须都清晰可见,技艺之精绝让人叹为观止。都传恭说,这幅作品一共两枚,每枚上面54个梁山好汉,光雕刻一枚桃核,就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可谓是慢工出细活。

  在一枚桃核上刻了这么多人物,应该算得上是都传恭的代表作了吧?不是的。都传恭指着一边的“百万雄师过大江”说,论精细,这个还差不多。在这枚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18名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指挥员手拿望远镜,眺望大江对岸,司号员手持军号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或射击,或装弹。老梢公奋力划桨,坚定沉着。作品再现了我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雄伟气势,布局严谨,刀法刚劲,果然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而又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都传恭所说的精细,指的是这枚作品中的锚链。经都传恭指点,记者发现,船上的锚链全是从桃核上刻下来又套上去的,每个锚链环都细如发丝,环环相扣,而绝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就像是自然长成的。怪不得魏学伊在看了明代艺人王叔远的核舟后感叹:“技艺灵怪矣哉!”

  王叔远的核舟记者无缘欣赏,却有幸欣赏了都传恭的核舟。雕刻精细、玲珑剔透自不必说,让人称奇的是,核舟上面的门、窗都是活动的,可以自由地开启。这时候,除了感叹,剩下的就是钦佩了。

  核雕历史的传奇

  说起潍坊核雕的历史,都传恭如数家珍。潍坊核雕极富传奇色彩。

  都传恭说,追溯历史,核雕艺术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治经济逐渐衰退,在皇宫里的核雕艺人也受到冷落而流散各地。有一绰号叫张大眼的桃核雕刻艺人,从京都流浪到山东诸城以卖艺为生。1880年,潍县都家村(今潍城区于河街道)的都渭南到诸城贩卖皮货,结识了张大眼。张的核雕技艺虽好,但以此维持生计却极为艰辛。在张大眼贫困潦倒的时候,都渭南慷慨解囊,张大眼十分感激都的帮助,遂把核雕技艺授于都渭南。都渭南回潍县后一心扑在核雕上,废寝忘食,他的技艺兴趣,随时都熏陶着他的儿子都兰桂。都兰桂从小随父学艺,进步很快,不到二十岁,其技艺已超过他的父亲。

  都传恭介绍到,在都兰桂手上,核雕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他雕刻的核雕作工精细,玲珑剔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后,1923年,在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上,他的作品获得超等奖。都兰桂一生研究核雕,精品核雕“百鸟朝凤”、“文王百子图”、“百寿图”等均以精细著称。1955年,都兰桂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之一,1960年10月,都兰桂逝世。

  都传恭说,爷爷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门婿于学修、义子考功卿、孙子都传恭,使核雕艺术得以延续。于学修英年早逝,考功卿和都传恭将核雕艺术继续发扬广大。

  后来,考功卿授徒王绪德,师徒二人苦心经营,在核雕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他师徒刻的核舟更是别有风味。

  谈到自己,都传恭说自己从小就爱好书法、绘画,九岁跟祖父都兰桂学习核雕,后来在潍坊嵌银厂工作过,以后又在“山东省工业干部学校”工艺美术班深造,其作品许多为外国友人收藏,现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还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在考功卿、都传恭、王绪德等远近闻名的核雕大师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潍坊核雕像潍坊风筝一样誉满天下,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工艺美术珍品。目前,都传恭还在不断创新核雕工艺,发明出了红木镶嵌核雕,主要在红木小屏风、手杖、鼻烟壶等工艺品上镶嵌上核雕。如今,都传恭的核雕已经远渡重洋,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民间瑰宝亟需传承

  根植民间的潍坊核雕,在经历了无数的辉煌和荣耀后,像许多民间艺术一样,也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都兰桂、考功卿早已去世,都传恭今年也67岁了,多年来也一直雕刻不辍,但毕竟岁月不饶人。

  都传恭有6个女儿,只有老五都淑敏跟着他学雕刻,别的都从事了别的行业。除女儿外,都传恭现在授徒10多人,但绝大多数有自己的工作,核雕只是个人爱好,专门搞核雕的没有。

  都传恭说,潍坊核雕迫切需要有人来继承、发扬,但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很难。他说,作为一个核雕艺人,必须具备绘画基础,但光会绘画不一定会刻,还得会篆刻,懂书法,善构思,巧布局,缺乏任何一方面,都很难雕刻出出色的作品。尤其是,核雕与玉雕、象牙雕、黄杨木雕等都属于微雕的一种,大都是半浮雕,半立雕,但核雕的难度更大。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核的表皮有麻纹,这些麻纹不规则地生长,作者必须具备绘画基础才能随着麻纹而刻,更为头疼的是底麻纹,当你按照明纹构思好、刻好后,底纹又出现了,原先的工作就白干了。

  都传恭认为,上述困难倒是好解决,难的是核雕发展的经济基础很难解决。都传恭说,现在,核雕艺人不少,但精品很少,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靠核雕谋生的艺人,大都雕刻旅游饰品和简单的把玩品,以此换点生活费,很难沉下心来精心搞创作。青年一辈中核雕技艺的杰出者几乎找不出,这令人不禁为核雕的发展现状担忧。

  都传恭认为,目前潍坊核雕这一民间艺术瑰宝面临发展困境,政府应加强保护开发力度,像对待潍坊风筝一样,尽快成立专门机构,对潍坊核雕进行整理、研究、保护、开发,尽快拯救这一濒临绝迹的民间艺术瑰宝。

   核雕“一百单八将”

        日报记者郭保礼文/图


巴中文化交流网


收藏潍坊核雕正当时

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4-04-26

334805069c10ecc81c4ba73a6b70dbdf_看图王.jpg

核雕,是以水果之核为原料进行雕刻、加工的艺术。明末清初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中收录的魏学撰写的《核舟记》一文,让后世许多人知晓了这门伟大的“雕虫小技”,也让人为“方寸之间有大千世界”的精湛技艺叹为观止。核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潍坊核雕历来以意境和神韵见长。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一再升温,物美价廉的核雕作品越来越受广大藏友的青睐。

名声远播海外

关于核雕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宋朝中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在明清时期,这门民间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清末有个名叫张大眼的艺人,在宫廷因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名噪一时,后因世事变化流落回乡靠卖艺为生。1880年,潍坊人都渭南卖皮货时结识了张大眼,见其核雕技艺虽好,却难以维持生计,便慷慨解囊予以资助。张大眼非常感激,遂把核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于他,从此让核雕艺术在潍坊扎下了根。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枚核雕作品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在不足方寸的天地里,雕刻着龙腾虎跃的骏马,拉着一辆轿车,在强悍有力、衣着朴素的赶车人扬鞭驾驭下,奔驰在大地上;乘车人稳坐车内,面容俊逸,衣冠华丽,似乎陶醉于沿途的大好风光。骏马的蹄、胸、辔头、套索、串铃清晰可见,轿车的窗、帘、篷、轮、轴形象逼真,玲珑剔透,鬼斧神工,最终折服评委获得金奖。这件作品就出自都渭南之子都兰桂之手。从此,潍坊核雕声名鹊起,世人皆知。

随着年龄渐长,都兰桂的技艺更加精湛。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人来到潍坊,了解核雕艺人的情况,并将都兰桂与其徒弟考功卿精心创作的《八骏马》等7 件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领导人。1957年,苏联领导人来我国访问,都兰桂又亲自设计,和徒弟考功卿连雕5件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珍品送上。当年,都兰桂被评为国家级老艺人,他的作品多次成为国礼。

都兰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别是女婿于学修、义子考功卿、孙子都传恭。他的徒弟们创作出了“百万雄师过大江”“乾隆下江南”“西厢记”“黛玉葬花”“武松打虎”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潍坊核雕像潍坊风筝一样誉满天下,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工艺美术珍品。2008年,潍坊核雕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雕工重过材质

收藏核雕的圈内一直都有“材料不贵人工贵”的说法。作为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之一,核雕的选材以杏核、橄榄核、桃核等为主,这些果核本身没有太高的价值,但经过雕刻师精心加工后,所呈现出的艺术价值让核雕身价倍增,因此雕工的好坏直接影响核雕的市场价格。

核雕属于微雕范畴,要在那么小的材质上手工雕刻出各种造型,需要掌握浮雕、圆雕、透雕、线刻、磨制等表现手法,非常考验技师的能力,一不小心就会破坏质地较脆的果核,因此成品率不高。从事核雕的艺人,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写实功底,更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核雕创作的随意性很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果核纹理和形状的限制,创作人必须靠丰富的想象将紊乱的果核纹理构思成型。

正因为核雕的工艺要求苛刻,现在的核雕传人已越来越少。核雕艺人创作时,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

收藏正当其时

和象牙雕、红木雕等雕刻作品不同,核雕越是把玩越有价值。其原因是象牙雕件长时间把玩后会越来越黄,失去洁白的本色,对外观有影响;红木雕件佩戴或把玩的时间一久,也会慢慢失去红润的光泽,颜色会慢慢变黑。相反,核雕经过藏家不断把玩后,外面的色泽会越来越红,给人一种通透的质感,有点类似于玉雕饰件的特性。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核雕,真正进入收藏市场并逐步升温,也不过四五年的时间。目前国内收藏界对核雕的收藏还没有太多人重视,特别是从这几年的核雕拍卖市场价格来看,还没有体现核雕的真正价值。与国外核雕拍卖的高价相比,国内核雕作品价格可以说刚刚起步。不论是桃核雕,还是橄榄雕,单件的市场价格一般在200-400元之间,雕工优秀的作品也很少突破千元大关。这也意味着新介入的藏友,现在还有不少机会在市场上淘到宝。

如果出于投资的目的,藏友可以选择名家的精品下手,比如马志勇、王洪波、王蒙等一批潍坊名家的核雕作品。一件雕工精细的核雕,工艺美术大师需要一至四个月才能完成。由于每枚果核都形态不一,其核雕作品也不会有重复,因此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目前核雕的市场行情已日趋看好。可以预言:再过数年,精美的潍坊核雕艺术品一定会受到广大收藏者的重视,到时的拍卖价格肯定会比现在上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对于广大藏友和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妨关注一下这一类“偏门”,到潍坊或者拍卖会上去“捡漏”,觅得一两个雕刻精湛的核雕作品,通过自己的把玩,将来定会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高密 刘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