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册人才 > 李金鹏
    

基本信息

李金鹏

性别:男

年龄: 岁

技术职称:

荣誉职称:民间艺人 

从艺品类:金首饰及镶嵌,砸铜匠-铜铃.脖锁

从艺年限:年

单位及职务:原潍坊五金首饰厂改为机械厂

所属地区:潍城区

师承:李符

徒弟:孙业刚、谭玉全

浏览次数:4020

个人简介

  李金鹏,男,1944年--2013年,享年69年,在世从艺54年。小学毕业,15岁进入潍坊五金首饰厂当学徒。1963年开始师从潍坊知名银匠李符。先后跟过的师傅有十多位,只有李符是正式拜过师的。1966年由原潍坊五金首饰厂改为机械厂退休,他把学到的这些技艺当成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一直坚持着。

  李金鹏基本拥有解放前全部的老潍县五金老工艺技术。不但可以制作出作品,还知道制作方法,有的还可以做出模具来。在老潍县的五金工艺中,“砸铜匠”是手工艺人最初阶段的称呼,因为铜比较便宜。而手艺越来越精湛的人,才会逐渐被称为“砸银匠”甚至“砸金匠”,因为金银贵重。他从事“砸铜匠”53年,为潍坊正宗的“砸银匠”。

  现在学习这门手艺的人基本没有,以“五百砸铜匠”而闻名大江南北的花丝首饰、铜铃、脖锁等很多传统工艺都将面临失传。李金鹏在世时非常担心,自从2011年4月受朋友之邀来到文展会,他带去的“龙头活舌活眼鸟笼钩”和“金镶玉印工艺”受到一致好评,并拿到金奖,他更觉得自己这门手艺应该传下去。


荣誉证书

  2012年获《潍坊市第二届民间手工工艺制作大师》光荣称号。


奖励证书

  2011年4月“龙头活舌活眼鸟笼钩”和“金镶玉印工艺”在潍坊文展会获金奖。



个人图片



主要作品


媒体报道

 


“砸铜匠”渴望手艺传下去

2012年02月20日

  ◎ 68岁的李金鹏“砸铜”53年,自信已是正宗“砸银匠“ ◎期望技艺代代相传,今年的文展会参展作品已出炉

 

李金鹏和他在文展会上的金奖作品“龙头活舌活眼鸟笼钩”。

  2月13日上午,潍城区东大街268号一间两平方米左右的小库房里,68岁的李金鹏冒着丝丝寒意,历数着手中十多件工艺品,回忆着上世纪60年代初到现在的几十年岁月,讲述着“砸铜匠”的艰辛。记者在一旁按捺不住激动,因为3年多前记者采访潍坊传统手工艺时,就有对如今“罕见砸铜匠”的遗憾,而年近古稀的李老先生正是“砸铜匠”传人之一。

  拜访

  工艺大师陋室创作

  2008年12月6日,潍坊晚报曾在A3版以《古城工艺亟需传承人》为题,报道了在我市历史悠久却辉煌难续的民间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问题。据时任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丁传信介绍,潍坊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一度是全国闻名的手工业城市。“三千绣花女,五百砸铜匠”,是对潍坊工艺美术发展最形象的描述。早在1915年,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就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核雕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但潍坊工艺美术的今天却不容乐观,以“五百砸铜匠”而闻名大江南北的花丝首饰、铜铃、脖锁等很多传统工艺都面临失传。

  13日上午,记者在潍城区东大街268号一间两平方米左右小库房改装的家庭作坊里,见到了“铜铃、脖锁”的砸铜匠传人李金鹏。他的小作坊其实就是一间简单的厦子,宽一米,长两米不到,堪称简陋。

  已经68岁的李金鹏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手工艺技术几十年一直没有荒废,反而有所发挥。如今,老人掌握的传统工艺已经远超过“铜铃、脖锁”的制作范畴。随着老人拿出一件件精美工艺品,记者十足地饱了眼福。

  老人先拿出一件鸟笼钩,介绍说,这个鸟笼钩是玩鸟的人用来挂鸟笼的。记者看到,铜钩制作精美,呈龙形,龙嘴里吐着珠子,龙眼活灵活现,龙身从后背位置向上弯曲。这样一件铜制品,竟是老人纯手工做出的。更让人吃惊的是,龙舌和龙眼竟然都可以活动,用手一碰,不停颤动着。接着,老人又拿出了一排金镶玉印。老人介绍说,印是铜制狮子加底座,包裹着正方形的玉石。铜狮子有威严端坐的,也有跃然而动的。老先生说,像这种工艺就是自己长期总结出来的。

  淬炼

  干了53年“砸铜匠”

  李金鹏生于1944年,小学毕业2年后,15岁的李金鹏进入潍坊五金首饰厂当学徒。1963年,李金鹏根据厂里的安排,开始师从潍坊知名银匠李符。据李金鹏说,自己先后跟过的师傅有十多位,只有李符是正式拜过师的。

  1966年,潍坊五金首饰厂改为机械厂,这些手工艺技术没了用武之地。师父李符在1966年退休后,李金鹏跟李符的学艺之路也随之未能继续下去。但李金鹏把学到的这些技术当成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始终听从父亲的劝告“学点小手艺,一辈子吃饭不愁”。

  李金鹏说,自己现在基本掌握了解放前全部的老潍县五金老工艺技术。不但可以制作出作品,还知道制作方法,有的还可以做出模具来。据李老先生介绍,在老潍县的五金工艺中,“砸铜匠”是手工艺人最初阶段的称呼,因为铜比较便宜。而手艺越来越精湛的人,才会逐渐被称为“砸银匠”甚至“砸金匠”,因为金银贵重。老先生自豪地说,自己干“砸铜匠”53年,除了铜,金、银现在也都“砸得”,说自己是正宗“砸银匠”并不为过。

  期望

  传统技艺能够传承

  对于技艺将来的发展,李金鹏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只有一个女儿,而传统手工艺并不是女儿的发展方向。自己有时在大集上摆摊,也有年轻人问他收不收徒弟,他自己就说收徒弟。但是年轻人来到他家,看到复杂的制作工艺,又听说学十年也未必能出徒,就都放弃了。为此,李金鹏老人很怕这些手艺失传。

  李老先生说,自从2011年4月受朋友之邀来到文展会,他带去的“龙头活舌活眼鸟笼钩”和“金镶玉印工艺”受到一致好评,并拿到金奖,他更觉得自己这门手艺应该传下去。

  李老先生说,今年他还要参加文展会,继续推出自己金镶玉印,同时推出鎏金仿古铜菩萨。因为鎏金技术和仿古铜技术结合,也是自己今年主攻的一个方向。目前,自己的作品已经制作完成。

文/图 本报记者 臧岳

于家干的博客

于家干的博客

绝版砸铜匠文展会招收四位徒弟

潍坊砸铜匠有望延续残喘的香火

 21日,再次参观第五届文展会,见到潍县三千砸铜匠绝版继承人李金鹏。老人高兴地说:“他在文展会上招收了四位徒弟,手工铜铃有望继承有人!”在李师傅的旁边,就是他刚刚收的铜铃徒弟谭玉全先生。

据悉,谭先生爱好广泛,喜爱国画丹青,善好雕刻工艺。旁边他做的画杆、鸟把手,一看就非常精细,绝不是一日之功,恭喜金鹏老师喜收高徒!

呜呼!源远流长的潍县铜匠有望延续残喘的香火!

 

绝版砸铜匠文展会招收四位徒弟绝版砸铜匠文展会招收四位徒弟

         李金鹏在文展会上           李金鹏老品新作“金镶玉”获得广泛的好评
绝版砸铜匠文展会招收四位徒弟
绝版砸铜匠文展会招收四位徒弟
   李师傅喜收高徒谭玉全               谭玉全先生的雕刻作品,夺人眼球!

臧岳Daniel

臧岳Daniel的博客


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2012-03-05 15:41:04)

2月13日上午,潍城区东大街268号一间2平方左右的小库房里,68岁的李金鹏不惧寒冷,历数着手中十多种工艺品,谈古论今,回忆着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几十年的岁月,声如洪钟,不时大声笑起来,不时又有板有眼地讲述着砸铜匠的艰辛。记者一直按捺不住激动,因为3年多前采访潍坊传统手工艺,其中就有对如今“罕见砸铜匠”的遗憾,但年近古稀的李老先生,正是传人之一。

又一位大师“藏于民间”

潍城区东大街,是一条很窄的小路,汽车如果迎面相遇,要很仔细地彼此互让才能同行。东大街也不长,几百米而已,但各种杂食、百货店铺林立。68岁的李金鹏,这位潍坊正宗银匠李符的徒弟,就住在这很不起眼的居民区里。

2008年12月6日,本报在A3版,曾经以“古城工艺亟需传承人”为题,报道了我市历史悠久却似乎辉煌难续的民间传统公益面临失传的事情。据时任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的丁传信介绍,潍坊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曾一度是全国闻名的手工业城市。“三千绣花女,五百砸铜匠”,是对潍坊工艺美术发展最好、最形象的描述。1915年,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就获得过巴拿马博览会最优等奖,核雕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潍坊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做工精细,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核雕、仿古青铜器、各类风筝、布玩具、青州府花边、拓片、铜印、刺绣、红丝砚、面塑、红木嵌银漆器、麻布绒绣、木版年画、工艺雕塑等二十余个系列上千个品种。

但潍坊工艺美术的今天却不容乐观,以“五百砸铜匠”闻名京城和大江南北的花丝首饰、铜铃、脖锁,以“九千绣花女”闻名于世的手工刺绣等很多传统公益都面临绝代失传。

但让人吃惊的是,就在本报刊登了该篇报道后,记者接到了北宫西街一栋普通居民楼里胡以方老人的电话,他竟然就是花丝首饰制作大师,只是几十年的风雨过后,这门手艺似乎已经难续辉煌,老人也只是自己在家偶尔把玩。对于胡以方老人的报道,本报2008年12月17日给予了报道。

就像当初刚刚见到胡以方老先生一样,2月13日,记者在潍城区东大街268号一间2平方左右小库房改装的家庭作坊里,见到了丁传信曾经说“铜铃、脖锁”眼看失传的砸铜匠传人李金鹏。而已经68岁的李金鹏老先生,他的手工艺技术却几十年一直没有荒废,自己反而有所发挥,如今老人会的传统工艺远超过“铜铃、脖锁”的制作。

2平米斗室藏珍品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烂熟于口的白居易《中隐》里演化而来的“大隐隐于市”说法,2月13日这天,因为李金鹏老人而让记者体会的再次深刻无比。

李金鹏老人住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区里,汽车随便穿行着,邻居们见到李老先生,也会随便地打着招呼。李金鹏的小作坊简直可以用简陋两个字形容,那其实就是一间简单的下厦子,厦子宽1米,长2米不到,但随着老人拿出的一件件工艺品,记者的心不由自如地兴奋着。

老人拿出了一件鸟笼钩,他说,这个鸟笼钩是玩鸟的人放在用来挂鸟笼的。铜钩制作精美,仿佛是一条小龙,龙头制作精美,龙嘴里还有珠子,龙眼也活灵活现,龙身从后背位置向上弯曲着,这样一间铜制品,竟是老人纯手工做出。更让人吃惊的是,龙头位置的龙舌和龙眼,竟然都可以活动,用手一碰,跃然颤动。

接着,老人又拿出了一排金镶玉印,老人介绍说,他手里的印,是铜制狮子加底座,包裹着正方形的玉石。铜狮子有端坐的也有跃然而动的,这种工艺是老先生自己凭借技术总结出来的,铜狮底座紧紧包围着玉石,非常牢固。至于铜制品为什么能将玉石包裹的那么牢固,老人说那正是手工艺技术的诀窍所在。

像这样的各种令人耳目一新、不由自主拍案叫绝的手工艺品,记者在李金鹏的小作坊里,还看到了好多。

李金鹏15岁学艺

李金鹏出生于1944年,小学毕业后2年,15岁的李金鹏,进入潍坊五金首饰厂当学徒。一进厂不久,他就听说了厂里非常有名的正宗银匠师傅李符,但在最初的几年里,李金鹏并没有跟随李符学艺。直到1963年,李金鹏才根据厂里的安排,正式成为潍坊银匠李符的徒弟。

李符1966年退休,李金鹏跟他学艺也没有继续下去。从1959年到1966年,李金鹏一直在潍坊五金首饰厂里工作,也先后跟着很多师傅学习了很多工艺技术,大都是以给师傅们帮下工的形式,给师傅们打着下手,聪明的他也学会了不少技术。

李金鹏说,自己先后跟过的师傅有十多位,只有李符是正式拜师学习的。他记得跟着赵、王两位师傅,学过扎黄、镀货技术;跟着陈师傅学过明清仿古饰品制作等。由于自己聪明,厂了不时根据工作安排,让他跟着不同的人学习了很多工艺技术。

当时,潍坊的五金首饰厂全国出名,产品远销西安、北京等地,也在潍坊市场上销售,还有不少外地人来慕名够买。1966年,潍坊五金首饰厂改成了机械厂,这些手工艺技术也不再应用,但李金鹏把这些技术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偶尔给朋友做个东西赠送玩耍,也就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始终听从父亲的劝告“学点小手艺,一辈子吃饭不愁”。

1992年到2004年,李金鹏所在的工厂合并到了潍坊缝纫机总厂,后来又进入下属公司搞三产,在一个金店里从事加工、维修、翻新等工作,金店里要求比较严,金的损耗不能超过4‰,银的损耗,不能超过2%,这个标准,李金鹏老先生没有问题,而且金店的工作,只是他掌握的诸多工艺技术中比较肤浅的部分。

李金鹏说,自己现在基本掌握着解放前老潍县五金老工艺技术的全部,不但可以制作出作品,还知道制作方法,有的还可以做出模具来。老潍坊的五金工艺,砸铜匠只是传统老说法,砸铜匠是手工艺人最初阶段的称呼,因为铜比较便宜。手艺越来越精湛的人,才会逐渐被称为砸银匠甚至砸金匠,因为银子、金子越来越贵。老先生自豪地说,如今,自己干砸铜匠53年,除了铜,金银现在也都“砸得”。说自己是正宗砸银匠并不为过。

李金鹏掌握工艺近百种

采访李金鹏时,记者不断为他掌握的那么多传统手工艺而佩服。比如错金错银,就是一件很叫绝的技术。在一个鸟笼钩的后半部分,李金鹏指示给记者看,原来,那是一段长约三四厘米的铜制龙身,在硬铜做成的龙身上,李金鹏竟然“镶嵌”进去一排排的龙鳞。如果说可以将金属镶嵌在木头里,到不难让人理解,但他把金属镶嵌进金属里,而且非常牢靠,这种工艺就让人很佩服,李金鹏把这叫做“错金错银”。

于是,记者忍不住和李老先生细数起他掌握的工艺。李老先生说,他会明清仿古饰品制作,会扎黄,会镀货,又跟着李符师傅学过瓷器古玩镶嵌、鎏金、捶金银铜箔还有铜铃、脖锁、百日福、手镯等银器制作,还会古代刀枪剑戟铜配件的捶打、焊接、扑样(音)、仿古制作,还会错金错银,还会龙头活舌活眼工艺制作,还会鎏金仿古铜制作,还会坦(音,是指将铜丝像用火烧头发形成一个小豆那样,将铜丝从长形烧成一个小球,用来做龙眼)……

李老先生说,像这样记者都听不懂的各种五金工艺技术,他还会很多,详细数数,约计可以有近百种,只是目前手头上没有那么多自己的作品,所以,他一时也讲不全面。

未来:李金鹏希望技术有所传承

对于未来,李金鹏老先生告诉记者,他只有一个女儿,女儿的发展方向已经不是自己的传统手工艺。自己有时会在大集上摆摊,也有年轻人问他这么手艺收徒弟不收,自己就说收徒弟,但年轻人来到他家,看到还要不断在铁砧上敲敲打打,又听说学十年也未必出徒,就都畏而不前了,所以,他很怕这些手艺失传。

李老先生说,自己以前也想保留以下,但从2011年4月受朋友之邀误打误撞来到我市的文展会,再到文展会上相关负责人的一致好评,再到自己轻易拿下金奖,所以,觉得自己这门手艺的确应该传下去。

李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患有美尼尔氏综合症,偶尔会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头晕的厉害,因此不宜远行,腿也不太好,偶尔会疼。所以,自己通常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各在自己作坊里工作1个半小时,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年。

李老先生说,今年他还要参加文展会,将继续推出自己金镶玉印,同时推出鎏金仿古铜菩萨,因为鎏金技术和仿古铜技术结合,也是自己今年主攻的一个方向,目前,自己满意的产品已经制作完成。

李老先生说,他有一天突发奇想,希望有一对结婚50年以上的夫妻,能找到他,让他给老夫妻做一对儿金镶玉的狮子印。李老先生认为那会是自己金镶玉技术的良好展示。

文/图    本报记者    臧岳

2009_003_看图王(1).jpg

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

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

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

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俺是正宗潍坊银匠传承人